对孩子从头疼到心疼到心爱(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8-07 14:20:55)
标签:
育儿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这一期的《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参与嘉宾是一位二孩妈妈,和大多数二孩妈妈一样,觉得二宝有多么可爱,多么省心好带,大宝则是多么的让人头疼。虽然这个老大在外面表现得情商智商双高,大方出众,优秀独立,人乖嘴甜,妥妥的“社牛”,是深受各个机构老师喜爱的“小明星”,但是在家和在外面却判若两人,在妈妈眼中,这个孩子在家需求高胆子小,爱求关注,连上厕所和上电梯都要人陪,特别生了妹妹之后,喜争宠爱哭闹,爱吓唬妹妹,特别黏人,上学都惦记着妈妈在家有没有多陪妹妹,而且能说会道,很会表达自己,让妈妈感觉非常难搞。
坚持听《今晚我和你》节目的朋友,会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打进电话的父母,说的都是家里的熊孩子多么多么让自己头疼,但是这些父母经由亚新老师陪伴和引领着去感受同样的孩子,父母们马上就会哽咽,就会产生心疼,就会看到一个特别不容易而且非常美好可爱的孩子,还有跟孩子完全不能同频的不能懂得孩子的自己。
从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到令人心疼心爱的美好孩子,从理直气壮、自以为是地指责孩子到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地意识到原来是自己的问题,亚新老师是如何点石成金、破幻见真的呢?
第一、 知晓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心中有谱才能准确解读孩子。
“头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养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什么都不懂,还真的得提前学习,做好功课。曾经有个朋友刚刚生了女儿之后,很紧张地跟我说,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怎么总是睡不醒。我笑坏了,告诉她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都在20小时以上,爱睡能睡是常事也是好事,不要因为自己的激动和兴奋或者担心孩子饿着就去干扰孩子的睡眠,她才放心了。
父母们往往更关心如何照顾好孩子的身体,热衷为孩子制作各种辅食努力长身体,进行各种早教尽快开发智力,但是很少有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孩子的人格健康。
比如这位参与《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嘉宾因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孩子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等常识都了解不足,从而对孩子的言行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解读,为自己平添了不少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很多二孩父母都觉得老二是来报恩的天使,老大却是来讨债的神兽,但是父母们却忘了老大在老二这样的年龄也曾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也不知将来老二到了老大的年龄也一样会进入建立自我界限的“叛逆期”,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人格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在外在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父母们不了解,就会进行错误解读,自己无谓焦虑,对孩子无情打压。
这位妈妈还说到老大在外是个“人来熟”,是个非常会跟陌生人建立关系的社交小达人,对此她是颇为骄傲和开心的,但是亚新老师提醒她很多人来熟的孩子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内在的孤独和对亲密的渴望,这跟孩子与母亲之间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关,父母反而需要警醒并及时调整;老大不愿跟妹妹分享食物和玩具,妹妹如果抢老大的东西,老大就会失控和尖叫,对此这位妈妈非常不满和头疼,亚新老师却告诉她:老大的拒绝并非不懂事,反而是建立自我感边界的正常反应。
可见,为人父母者需要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亲子关系的基本常识提前学习和了解,提升认知,做到心中有谱,才能遇事不慌,更不至于指鹿为马、一团浆糊。
现代父母不仅仅要做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衣食父母,也要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促进孩子人格发展的专业父母,智力发展只是孩子心理和人格发育的一个指向而已,过度过早开发孩子智力的内卷是非常无知的短期行为,那些无视规律、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无知父母迟早会为自己今天的愚昧埋单。
第二,对孩子要多感受少分析,心中有人(孩子)才能懂得孩子。
参与节目的这位妈妈说的最多的、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大宝对于她的依恋了,在她看来因为她生大宝时大出血,大宝也住院二十多天,导致大宝安全感不足,情感需求特别高,尤其是有了妹妹之后更是各种“作妖”争宠,有自己的小私心,总想妈妈在意和照顾陪伴自己更多一点。而且这个孩子不服管,又特别会表达,会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服气:妈妈,能不能按我的来?凭什么都是你们说的算!也会简单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妈妈,你就管我多一点,你就照顾我多一点,我每天回来你都要抱抱我,亲亲我!
其实大多数孩子在低年龄段都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非常的直接、勇敢、敞亮,擅于表达自己,但是父母们却不以为然、无动于衷,在节目中当这位妈妈把儿子的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呈现出来的反应是既觉得好笑又有些无奈的,亚新老师有些严肃地问她听到儿子的表达后是如何做的,她说偶尔也会亲他抱他。我不禁一声叹息,长此以往,用不了几年,她可能就会打进电话求助亚新老师,自己怎么就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了呢?孩子怎么就看到自己就像看到仇人了呢?
但是这个总是争宠索爱让妈妈头疼不已的孩子在亚新老师看来却是一个宝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他将看到妹妹是如何被爱着被关注着看在眼里,将自己的羡慕和需求挂在嘴上,要懂这样的孩子很难吗?孩子已经表达得如此直接和清晰,妈妈为什么还是觉得搞不懂孩子呢?因为这个妈妈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和很多成年人一样,基本丧失了感受力,只擅长对事情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然后在表层做反应,所以对孩子这个小生命既听不到也看不到。
如果妈妈能听到和看到儿子其实在表达“妹妹得到你们大家的关心和宠爱,妹妹很幸福,我的中心地位被代替了,我很难过,我不幸福”,妈妈就会抱着儿子耐心地真诚地对他说:你看爸爸妈妈现在怎么照顾妹妹的,你小时候就是像妹妹一样被爸爸妈妈这么照顾着长到现在这么大的,妹妹得到的关爱,你都得到过。妈妈还可以跟大宝分享他消失的趣事,给他看小时候的照片和视频。
我侄女也有两个孩子,当妹妹出生之后,看到大宝羡慕地看着妈妈将妹妹抱在怀里喂奶,我就把他小时候一边吃奶一边搬着自己的小脚的视频给他看,还有他哭闹的时候,侄女侄女婿将包着他的毛毯的四角提起,站在床上轻轻摇晃的视频,他好奇地看着视频里的小宝宝,有些不好意思,我看着他的眼睛很确定地告诉他:这就是小时候你,和妹妹一样小的你,是不是很可爱?爸爸妈妈是不是像照顾妹妹一样照顾你?后来有一段时间,他经常要求看小时候的视频,百看不厌,其实他就是在确定和重温父母对他的关爱和重视。
妈妈如果能感受到一个小孩子不被爱(对于孩子而言不被偏爱就是不被爱,父母一定要了解这一点)的痛苦,就不会对孩子那么直白的渴望和要求不以为然,妈妈真的用心听,就会感动得泪流满面,会紧紧地拥抱孩子,亲吻孩子,会每天都记得拥抱和亲吻孩子。被懂得被满足的孩子就会感到内在富足,就会有稳定的自我安全感。幸福感满满的孩子也就不会用作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渴望了。
感受力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能力,一个懂得再多的育儿知识和规律的父母,具有再高级再正确的认知,如果缺乏感受力,也无法懂得孩子这个生命。
第三,对孩子要少一些标准原则,多一些如是接纳,心中有爱才能顺畅连接孩子。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体独特性。比如这位女嘉宾的孩子在学校非常的独立、有主见,而且非常的勇敢和大方,一旦看中了小伙伴的玩具就会跟对方主动开口,即便对方拒绝他也会十分执着,想方设法,不达目的不罢休;平时穿衣服做作业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节奏,这让女嘉宾非常受不了,常常感到头都要炸了。这个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班级荣誉感特别强,充满正义感,比如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他不仅自己牢记心中付诸行动,还会主动纠正那些不遵守安全规则的路人,在这位妈妈看来实在有些多管闲事。
这些特点也是让她感到头疼的地方,尤其是当她心情不好,大宝的执着和坚持引发两个孩子的争吵哭闹时,她就会控制不住地指责大宝。
但是在她倾诉这些大宝让她头疼、受不了的特点和言行时,亚新老师却乐不可支、喜笑开怀,亚新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有想法、有主见、有个性、有界限的十分可爱的小生命,难道是亚新老师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当然不是。亚新老师不仅仅主持《今晚我和你》节目,也在线下面对面带领着超千人的团队,这些为孩子而头疼的父母们,如果按照他们要求孩子的标准去评判,他们自己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人,但是他们在亚新老师这里感受到的都是全然的允许、接纳、包容和无条件的爱。
让父母头疼的其实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那里的各种原则标准、条条框框容不下如是的鲜活的孩子生命。为人父母,只有审视、觉察和放下自己狭隘的标准原则、信念系统,用心去看到和接纳如是的孩子生命,内心涌动出生命之爱流向孩子,才能跟孩子之间产生顺畅的连接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