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你拥有拒绝和被拒绝的勇气(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6-09 14:50:17)
分类: 雅心原创团

面对你不需要的推销,你敢直接拒绝吗?不管对方如何软泡硬磨,你都态度坚决明确,不管对方怎样激将诱惑,你都淡定自若?当你自顾不暇或者想要安静的时候,有朋友求助或者约你,你能坦然说“不”吗?直接告诉对方现在不行,然后安心忙自己的事,发自己的呆,不会有丝毫不安和自责?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敢勇敢地求助吗?还是点开一个又一个电话号码,却始终无法按下拨出键?或者好不容易拨通了电话,却顾左右而言它?你能安然接受外界的拒绝吗?还是一旦被拒绝就感觉特别的羞耻和愤怒,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打对方一拳?

 

这一期《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男嘉宾,一位独自在外漂了多年的留学生,就是被难以拒绝别人的问题深深困扰,所以打进节目电话跟亚新老师来探讨。听着这位可爱的大男孩讲述的种种纠结和内耗,我都禁不住替他感到累得慌,也很心疼他。

 

我想很多跟他一样具有拒绝障碍的人都会产生共鸣,为什么说出一个“不”字就那么难呢?

 

有人会安慰说难以拒绝是因为善良,试图让这一类的朋友去自我接纳。但是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善良带有锋芒。我就是不由分说果断拒绝我不需要的任何推销的那种人,因为我确定自己不是对方的目标客户,所以不想浪费彼此的宝贵时间,我的拒绝一样是出于对对方的心疼和尊重,毕竟时间和效率是最宝贵的,出于对推销者的同情不忍拒绝对方的介绍,明明不买还虚以委蛇,只不过是将拒绝延迟而已。

 

参与节目的这位男嘉宾说到最近去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去之前就被家里人叮嘱不要购买任何带有一定价格的首饰珠宝等,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当时记住了,但是最终推脱不掉买了两块玉佛,这让他很是郁闷。我也曾经去过西双版纳,非常能够理解他在那种氛围中所感受到的压力。讲真,我当年去西双版纳就非常爽快地买了两件价格不菲的玉器和银器,在我看来,购买当地的特产本来就是旅游的一部分,去之前就清楚当地的旅游市场的现状就是如此,与其不情不愿地花钱或者一群人在那里跟导游僵持,不如在自己经济允许的前提下痛痛快快地消费,既是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也让自己爽一把,买就买质量上乘的,也算是为这趟旅行留下美好的纪念。

 

所以你看,如果我们仅仅在意识和行为层面去分析,呈现的只是不同的信念系统、不同的善良、不同的消费观而已,能说谁对谁错、谁高谁低呢?即便我再怎么跟不敢拒绝的朋友分享说“不”有多爽,说“是”又有多飒,他们依然会继续在自己那里百转千回也还是做不到。

 

其实不敢拒绝和果断说“不”、被动就范和主动说“是”,都只是呈现出来的“果”,真正的“因”跟一个人的自我边界感和安全感有关。害怕拒绝的人内在对于被拒绝有着深深的恐惧和羞耻感,在生命深处,有一个不被听到和尊重、总是被拒绝的内在小孩在哭泣,不忍拒绝的善良也是在心疼曾经绝望和无助的自己。而大大方方直截了当的人,之所以说“不”也直接,说“是”也干脆,是因为说“不”也没有愧疚感,不觉得没面子,说“是”也没有委屈感,不觉得上当受骗。

 

改变没那么容易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去探索原因。这位男嘉宾说:“我也不清楚这个是否跟原生家庭有关,还是跟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有关,自己出国留学多年,在外漂了多年,内心里其实是由一种不安全感,小时候得到父母肯定的时候比较少,感觉自己跟自己母亲的关系一直有点僵。”自称不清楚的他短短几句话把可能的情况基本都概括了。

 

问题是清楚了“为什么”,也知道“为了什么”,谁不想追求科胡特所说的“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之美好境界呢?关键是怎么做呢?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清楚我自己。

 

我们之所以难以对外界“说不”,第一时间习惯迎合和讨好,正是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声音常常被权威的声音吞噬和淹没了,自己的要求常常被无情地拒绝和打压了,慢慢就习惯了唯外界的马首是瞻,总是在意对方的想法,观察外界的反应,让别人高兴成了我们的宗旨,却将本真的自己遗忘,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诉求忽略。

 

所以首先我们得把关注点从外界转回到自身,开始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弄清楚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否则在头脑固有模式下,很容易从“A”到“-A”,为拒绝而拒绝,为反对而反对,那依然是聚焦在对方而做出的被动反应,那只是在表达“我要做我自己”,但并不是真正在“做我自己”。

 

真正“做我自己”跟外界无关,只跟自己有关,要做自己,首先要懂自己,要懂自己,首先要开始聆听自己,认识自己,认得自己,并接纳自己,这样才会形成稳定的自我感——不管外界怎样,我都清楚我是怎样的人,我也清楚要成为怎样的人。

 

在我们的自我感形成的生命早期,我们生命中缺少一面光滑如是照见我们的镜子和一个能很好容纳我们情绪感受、尊重我们需要的客体,那么在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位好的咨询师或者灵魂导师来做这样的镜子和客体,并最终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镜子来随时照见自己。


     第二步:表达我自己

 

清楚自己之后,就要开始在关系中勇敢地表达我自己,这是让外界知道我们的存在,从而建立跟外界的界限的阶段。第一步完成得越好,对自己的探索越深入,对自己的了解越清楚,对自己的懂得越深刻,对自己的接纳越整体,表达自己就越轻松越笃定,自我边界也就清晰。

 

表达自己其实就是“我口说我心”,心里想就说“是”,心里不想就说“不”。这一步的难度在于对固有模式的突破,就像一个旱鸭子学游泳,就像一只从小被禁锢在牢笼的鸟儿要飞翔,即便具有与生俱来的蹼掌和翅膀,但是依然需要零的突破,需要持续的练习。

 

如果说第一步是艰难地面对自己、成长自己的深挖洞的预备阶段,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里有老师的带领和伙伴的陪伴,这一步是要回到各自的关系和生活中去实操的阶段,需要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能保持觉察,足够地慢,不跟头脑认同,不对表面言行做反应,信任内在的力量,把内在面对转化的东西在外在真实呈现出来,是体验的深化阶段。凡是不能在关系中去运用、在生活中去转化的所谓内在体验都是没有发芽的种子。

 

第三步:放下我自己。

 

我们之所以放弃了为自己发声,是因为一次次被拒绝的感受实在太痛苦,坚持自己引发的冲突是红尘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宁可在自己的内在风起云涌也要维持表面的太平和谐。

 

春天百花齐放百鸟齐鸣,但是摧花辣手往往都是伸向开得最艳的花,叫得最欢的鸟也最容易落得“枪打出头鸟”的命运,没有存在感自带不被发现不被关注也不被伤害的“安全感”。

 

一旦我们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意味着要迎接种种的不可控,有人支持我们,有人反对我们,有人理解我们,有人误会我们,你允许吗?你接受吗?

 

一旦我们坚持做我自己,我们也要允许对方做TA自己,我们就要将自己放进宇宙万事万物之整体,会感觉到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渺若尘埃,微不足道,于是将自己当做全人类中心的全能自恋感就会碎掉。当我们是一个婴儿和孩童的时候,离开了大人的照顾我们就会陷入生存危机,于是会产生一种全能自恋的幻觉,不能接受被拒绝、被不爱,所有的不如意不如愿都觉得是伤害,总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好这个世界就会按我的来。

 

当我们处在自我边界清晰的健康状态,不管别人对我好还是坏,我都清楚这跟我没关系,只是对方如我一样在做TA自己,于是就能做到宠辱不惊、安然自若。

 

所以第三步,是有我也有对方的对外连接和合一的阶段,勇于拒绝不是为了推开对方,而是为了连接外界,不是为了彼此对抗,而是为了相互接纳。

 

当我们不再需要自己所有的愿望都得到恰到好处的满足,所有的心声都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应,如此才能证明我是好的,我们就能放下虚妄的全能感,产生健康的自恋——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都知道我是多么美好的生命。

 

我们需要建立稳定的自我边界感,因为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我们还要跟万事万物建立深度的连接,于是你会发现你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人首先要有稳定的自我感,知道自己是谁,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外界知道自己的存在,建立自己的界限。最后,还要跟外界进行连接,具有开放性,就像接纳自己一样接纳别人,那么说“是”和说“不”都是一件轻松自然的事情。


     如此,你便拥有了拒绝和被拒绝的勇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