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这么“好”却没有人爱(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5-24 12:21:30)
标签:
情感 |
分类: 婚恋关系 |
在恋爱中,一旦女方给男方发“好人卡”,基本上就是委婉的拒绝了,言下之意:你是个好人,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的女人的。为什么你的好在恋爱中不仅不是亮点,反而成了劣势呢?难道真的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吗?
这不,这一期的《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男嘉宾就是这样一位“好人”,之前在婚恋上屡屡受挫还可以甩锅给“乙肝”,经过治疗,他的“乙肝”已经痊愈了,但是他的情感之路坎坷依旧。他说:看看这几年的感情经历,我发觉,我会很心疼对方,会很愿意为对方付出,做让对方高兴的事,送给对方喜欢的礼物,可是我似乎唯独不心疼自己,在两个人相处互动里没有了自己。
连清高的张爱玲在爱上胡兰成的时候,也会感觉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在爱情里,大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卑微感,一方面是童年时在父母等至爱之人面前的原始感觉被唤醒,另一方面也是将理想的完美爱人想象投射到对方身上,于是会觉得“你太完美太好了,我真的配不上你”。所以“低到尘埃”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要如何“开出花来”。
而且,真正活出了大爱无我境界的人也是没有自我的,通过人的一体化的体验,每个人都是另外的他自己,这样的生命会始终关注别人的感受,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正是要带领每个学员活出这样无我的生命本源自己。
科胡特强调的是一个人具有怎样的人格决定了一个人在关系中拿出怎样的自己。
自体心理学认为人格的核心是自体而非本我。另一位自体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的概念,真实自体包含着每个人独特的、本真的、充满创造性和原始活力的部分。虚假自体则是在成长过程中,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父母和权威的需要,表现出别人需要的样子,比如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典型的虚假自体。
科胡特又提出了“内聚性自体”的概念,意思是说人的自我是在自恋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恋即感觉“我是好的”,这种感觉可以把心灵的各种碎片粘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内聚性自体”,如此人格才是完整整合的。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是很糟糕的,是不值得被喜欢的,那么他的内在就像一滩烂泥,很多的心灵碎片无法聚形,只能在表面上,用一个虚假的外壳把心灵碎品勉强包裹起来,这就是虚假自体。更加糟糕的情形是连这样的壳都没有。
“坏男人”往往比好男人还吃香,吸引女人的其实不是他们的“坏”,而是他们的“真”。亲密关系最需要的是活色生香的人味,所以《白鹿原》里的真小人鹿子霖比伪君子白嘉轩更受女人和小孩欢迎。
这不是在谴责这位男嘉宾,习惯在关系里通过取悦和讨好去索爱的好人不在少数,大有其人,这不是他们的错,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人格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内聚性自体”没有很好的形成,就必然也只能用假性自体在关系中互动。所以这一类的朋友首先需要完成人格的聚形,构建起真实而坚韧的自体。
如何做呢?我们还是按照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的三级自体理论来说。
科胡特提出了三级自体理论,他认为健康的自体是在三种特殊自体-客体体验的发展中形成的。这三级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的健康完整人格形成和塑造的过程,对父母和直接养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种体验是需要自身客体也就是孩子的母亲或者直接抚养者“回应并肯定儿童天生的活力、伟大和完美的感受”,让孩子通过镜像移情,类似于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母亲”让孩子被看见,并体验到“我是好的”。
父母和直接养育者要有看到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和需要的能力,并给出及时和正确的回应。从孩子刚刚出生时的身体动能,包括哭闹喊叫、手舞足蹈、抓握撕咬等,到自发的需求和情绪的表达,都能够被母亲看到并回应,正是母亲的这份回应让孩子建立了最初的主体感。我被母亲无条件看见并回应了我才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这是最外在的看见和回应,比如孩子的哭泣到底了饿了还是尿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其内在的天赋秉性的东西会慢慢地呈现出来,对父母的镜像呈现功能的要求就更高,要求父母是一面平滑的干净的镜子,能照见本然如是的孩子,几个人能做到呢?不得不说,少之又少。
这个偶像最天然的人选当然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每个孩子在幼年也是天然崇拜自己的父母,视父母为偶像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然忠实和跟随父母的,这种跟随是内在的跟随,能量的跟随,人格的跟随。偶像的能量状态如何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完整和健康程度,如果父母本身就没有形成很好的聚形性自体,人格就有障碍和缺陷,无法提供一个好的客体,孩子也就无法形成一个好的自体。
第三种体验是能唤起儿童的相似感的自体,称之为孪生自体客体,也就是孩子通过自己与偶像的相似感,将偶像身上的特质内化,并成为自体的一部分。看看我们自己和身边,我们每个人的内化父母都是怎样的父母,很多都是非常严苛的超我父母,对孩子的生命制造着持续的杂音和干扰。
那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做一个很好的客体,导致我们无法形成一个很好的真性自体,人格无法聚形,该怎么办呢?比如这位男嘉宾,即便再去找她的母亲,重新活一遍,她的母亲又去找谁呢?出路何在?
我们既然知道了成为我自己的三级体验,那么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开始自我成长;
第一步: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参加团体身心灵成长的课程,寻找一面光滑的镜子,开始学习看见真实的自己。通过我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学习,在我自己和许许多多同学的身上都越来越感受到如是看见的力量。而且在武汉雅心,不仅仅提供一面面看见的镜子,更是同时训练和锻造我们看见自己和别人的心灵的眼睛,更有如是呈现的一整套课程体验,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看见自己的能力和速度。
第二步:寻找并跟随自己的“精神父亲(母亲)”
如果原生家庭和我们的成长经历里缺乏足够好的父母,也没有幸运地遇到一位好师长作为我们的精神父母,那么我们在走上内在成长之路后,就要睁开自己的慧眼,自己寻找一位好师父,作为自己的精神父母去跟随。
亚新老师就在我和武汉雅心的同学的生命中充当了精神父亲的角色,他用言传身教的引领和润物无声的陪伴,让我和所有的伙伴在与他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感受到他对生命的耐心、对缺陷的接纳、对挫折的忍耐,让我们具有基本的常识来抵挡走捷径的诱惑。于是我们经由这位精神父亲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恒久稳定的支撑,内在慢慢成长和成熟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第三步:通过长期恒久的跟随和练习将外在的给予内化为自己所有,并活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生命成长一定不要止于被看见被关爱被接纳被肯定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所体验的都拥有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信任自己内在的力量,所谓内化其实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生命和生命的呼应,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而武汉雅心缔造一辈子的团队,创建各种练习平台,其初心和主旨正在于此。
内化不是简单的模仿,生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个人都得从自己的起点出发。比如武汉雅心的心路最终是要连接并活出生命本源自己,就像亚新老师一样达到大爱无我的境界,但是我们无法通过模仿直接成为亚新老师,如果我们连一个稳定的真实的自体都还没有构建,那我们就只能从现有的起点出发,先找到并活出真实稳定的自我感,成为自己,拥有自我,然后再走向“无我”,一步都不能少。
所以,请不要急着去用你的“好”去外界索取爱,回到自己身上进行探索和成长,先成为和活出那个真实美好成熟的自己才是关键。毕竟,恋爱结婚是成年人的事,你首先得让自己“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