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4-22 12:37:13)
标签:

情感

分类: 雅心原创团


听《今晚我和你》节目多年,有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关于亲子关系的个案越来越多,关于“问题孩子”的个案越来越多,“问题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而“问题”却越来越令人触目惊心。

 

比如最近一位母亲打进电话,说关于儿子回家的左右为难,儿子才仅仅16岁,却单独在外租房住了四年之久,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从12岁开始就成为每个月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固定甚至不菲生活费的孤儿,整整四个寒暑。这四年,除了短暂的一两个月去过学校,基本上都是这个孩子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度过自己的一日三餐四季。

 

他每天早上是几点起床,晚上是几点睡觉?他习惯早上还是晚上洗澡?几天洗一次衣服?听到楼下传来孩子们的说笑声,他会不会打开窗户探头去望望?他习惯什么时间出门去逛逛?失眠的夜里,他有没有对着夜空咆哮过?当鬓角开始长出硬硬的胡子,他对着镜子有没有惊慌过,就像看到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是在哪一个清晨或者黄昏,他发出的咳嗽变得格外的浑厚了,令他自己都吃了一惊?而喉结越来越突出,他有没有连着喝了好几杯水妄图将它咽下去,最终却发现徒劳无功?

 

这一切都让人不忍细想。是发生了什么?一个孩子居然就这样从12岁长到了16岁,一个男孩生命中拔节生长的少年时代,没有父母,没有老师,没有兄弟,没有同学,没有伙伴,就这样孤独地在一个人的出租屋里独自完成了。现在,这位妈妈忧心忡忡地说到准备接儿子回家,却担心老公和儿子处不好,担心自己接不住儿子的情绪。

 

总之,儿子俨然是这个家庭的大问题。四年前,因为问题而出走;出走四年,归来依然是个问题!

 

要知道,曾几何时,这个孩子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宁馨儿,是家族上下人见人爱的宝贝疙瘩,是背负了父母厚望和期许的麒麟子。怎么养着养着就成了一个让父母甩不掉又解不开的一个大问题大包袱大麻烦呢?

 

这位母亲是二婚,之前有过一段婚姻,生了一个女儿,留在前夫家里,离婚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女儿,也没有联系。更没有告诉现在的老公和儿子这个女儿的存在。直到几年前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冲击疗法中,亚新老师和现场的同学帮助这位母亲面对了和女儿的议题,支持和鼓励她跟现在的老公和儿子讲明了真相,也和女儿取得了联系,事实上,老公和儿子对这件事都非常的接纳,她所一直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但是这位母亲自己的功课并没有很好的面对和转化,直到这一次的节目里,说到和前夫的女儿依然是声音变小变弱,就像说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而她内心很大的焦虑和担心还在于,自己是二婚,两段婚姻都不美满,自己不管不问的女儿反而顺利的大学毕业,而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儿子却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岂不是正好证明了自己的无能吗?

 

显而易见,这个儿子从一出生就成了母亲的“照料者”,不仅仅帮助母亲完成了传宗接代、扬眉吐气的任务,而且还要担负起证明母亲育儿有方的责任。也就是这个孩子一直在精神上喂养自己的母亲,而这位母亲一直在儿子身上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还要弥补第一次婚姻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羞耻感。

 

在情感上这个儿子也一直是和母亲过度粘连,和父亲则是严重疏离和对抗。儿子不喊爸爸,跟妈妈说到爸爸的时候都是直呼爸爸的名字,妈妈也默认了儿子对父亲的这种直呼其名;小学时候就瞧不起爸爸是个工人,也嫌弃自己的母亲从事低收入的工作,认为是这样的父母拖累了自己;总想着要出人头地赚大钱,辍学在家也一直梦想着出国去赚大钱,希望父母能够支持自己出国,父亲责骂儿子不切实际,母亲则是自责自己无能,承担不起。从位置上看,这个儿子早就踢开了自己的父亲,牢牢占据着母亲身边的位置,对父亲是满满的不屑,对妈妈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妈妈就像一个六神无主的小女孩。

 

一个家庭正确的家庭序位是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但是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孩子之间却形同仇人、不如路人,因为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不管是顺序上还是位置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失位、错位和“乱伦”。

 

出走四年的儿子重新回家,是家庭关系重建的契机,还是将错误进行到底的延续,目前最有可能进行调整的是这位母亲。如何做呢?

 

说起来很简单——做回妻子,做回母亲,站在老公身边,和老公一起迎接回家的孩子。妻子才是一个家庭情感运作的中心,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百分之八十取决于一个家里的女主人。在家庭能量场里,女性能量比男性强十六倍。所以这位母亲真的不能继续等靠要,继续活在对老公和儿子的期待里了,等着老公懂得自己,等着老公和儿子搞好关系,等着老公能够站在自己前面去接住儿子的情绪等等,似乎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这个家庭才能好起来。而老公儿子做不到,自己就只能活在哀怨和无力里。

 

做起来也不难。在爱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可兰经》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爱的移动即是如此。只是很多女子都习惯了做等爱要爱的“望夫石”,却忘记了自己主动去跟随男性,无条件地把自己的柔情爱意在一饭一蔬的日常里给出去;习惯羡慕言情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浪漫桥段,梦想着白马王子和霸道总裁,平添哀怨感伤的同时,却丢掉了身边这个活生生的普通人。

 

从期待和梦想中落地,对这位妈妈来说是当务之急。跟自己牵手余生的,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会因为自己的期待多一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嫌弃而减一分的老公他自己。儿子已然十六岁,即将成人,但是心智水平、人格发展、学业和社会化适应都落后于同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着急而加速赶上,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后悔而迎刃而解。

 

这样的老公你爱不爱,这样的儿子你疼不疼?这是这位妻子和妈妈要面对的灵魂拷问。老公就是一辈子跟儿子像仇人,作为妻子要如何去对待这样的老公?儿子可能未来都难以跟同龄人比肩,甚至严重的人格障碍会伴随他终生,作为母亲要怎样去接受这样的儿子?自己的期待和失落如何安放?自己的哀怨和苦闷如何消解?是继续以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的面目生活还是真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个直面真相、本能去爱、本真去活的女人?

 

规律其实非常简单,真相才是最有力量。我们明明知道却做不到,很多时候都卡在无法接受真相,无法放下期待,习惯盯着问题,无法感受生命。只有感受到了一个生命的存在,内在的本能之爱就自然而然会流淌出来,爱出来了,即便什么都不做,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也自带疗愈。爱出不来,即便做再多做再对也是在交换和放债而已。

 

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我们都是爱与被爱的生命体”支持团队,每次都有一个关于不爱之爱的体验环节。有一次,一位一无所有的母亲,穿过重重阻碍,终于来到了一直哭喊着要懂得要看到的女儿面前,焦虑万分,无所适从,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情急之下,这位母亲掏出了自己口袋的唯一的一部手机,塞在了女儿手中,转而又去满足还在另一边叫唤着要温存要体贴的另一半。

 

在这位母亲将自己的手机塞到女儿手中的时候,女儿也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我没有可以满足你的东西,但是为你我可以倾其所有,不论对错,我给出的是我的所有一切。所有人都被这位母亲最原始最本能最素朴最纯粹的爱冲击到了!

 

当一个家庭出了问题,是在呼唤爱的归位。爱是如其所是的自然,而非如我所愿的正确。让生命的本能之爱如其所是地流淌到如其所是的生命那里,这个家就会好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