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家庭最大的悲剧:只爱孩子,不爱伴侣(育学园)

(2023-04-22 12:36:44)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关系


前几天,我一个同学离婚了,原因之一是他忍受不了妻子5年来一直让儿子睡在他们中间。

 

当时他说了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自从儿子出生后,她是成了一位母亲,但却不再是妻子了。

 

听完我愣了一下,发现自己也有过“过度关注孩子,忽略老公”的时候。似乎很多家庭都如此,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C位,永远排在最前面。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我爱孩子超过爱伴侣」也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相反,这是对自己、对孩子、对伴侣的不负责任。

 

01“我给孩子全部的爱,有错吗?”

 

有的父母说,“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幸福成长,所以我把对另一半的爱全部一股脑的都给到孩子,有什么不对吗?”

 

这里一定要给大家澄清一下,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个“充满爱”指的是恰当的,健康的爱,不缺少也不过度。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一个家庭中首先出现的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有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家庭的幸福指数,如果让孩子陷入和父母不恰当的情感纠缠中,更会影响他的心理发展和正常婚恋。

 

因此健康的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一定是优于亲子关系的。

 

02过度重视孩子,忽略伴侣是害,不是爱!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家庭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元素之一,承担着这个系统运转好坏的关键角色,若其中有人脱离自己的位置,不按照这个法则运行,这个系统必定会出现问题。

 

有些夫妻关系不健康的家庭,其中一方会因为伴侣的离世,背叛,不负责,将自己的全部重心及自身对爱的需求都放在孩子身上,渐渐把孩子置于另一半的位置上。

 

这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深深内疚,同时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会感迫使他渴望逃离和自由,甚至离家出走。

 

前几年震惊全国的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件,就属于这种典型的心理上的逃离渴望。

 

俄狄浦斯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讲的是一个名字叫俄狄浦斯的男孩,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最后母亲自杀,两个儿子自相残杀的悲剧故事。

 

后来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并把它分为3个阶段:

 

对同性父母感兴趣,模仿异性父母→转向异性父母,攻击同性父母→回归与同性父母的认同

 

如果孩子没有顺利过这3个阶段,男孩就会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就会出现恋父情结,这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幸福家庭的组建。

 

03道理都懂,我能怎么办呢?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呢?

 

首先,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很多女性自从有了孩子,自己所有的幸福和快乐就都完全基于孩子,这真的非常可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就像恋人之间“你开心我就开心,你不开心我就不开心”我们在满足彼此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痛苦。

 

所以,母亲要学会适当把情绪往另一半转移。因为孩子是透过母亲的眼睛看到父亲的,当他发现自己不是母亲的唯一,还有父亲这个角色可以满足母亲的需要,满足母亲的喜怒哀乐,当自己无法满足母亲的时候,孩子还有父亲可以寄托,这样孩子内心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他内心才能得到释放,也才能健康发展。

 

其次,母亲要尊重父亲,父亲要去爱母亲。

 

当孩子从二元关系进入到三角关系中时,这是孩子里程碑式的发展,也是孩子成熟的标志,最初阶段孩子仍然会想办法和同性父母争抢。

 

我们拿男孩做比方,这个时候男孩往往企图干掉父亲,当他发现自己干不掉父亲时,他就会向父亲认同,在认同父亲的同时得到母亲的爱。

 

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母亲一定要尊重父亲。注意,作为配偶的尊重与身为父母的尊重同等重要,因为孩子正在通过你,想了解好爸妈、好妻子和好丈夫代表着什么,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幸福和安全感。

 

当夫妻吵架时,不要总是对着孩子说另一方不好,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反感和抵触,长此以往,未来孩子长大极有可能直接成为另一半的样子,或者与这样的人结婚,他们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认同和连接。

 

同时父亲也一定要爱母亲,让孩子从父亲那里学到如何表达爱、如何处理关系、面对冲突,这将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就像东海大学教授彭怀真说: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虽然你永远不会停止爱你的孩子,但也要记住要多去尝试爱你配偶多一些,这对所有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双赢。

 

最后,爱自己,做一个80分妈妈。

 

在婴儿刚出生的数周,母亲首先进入的是原始母爱状态,就像和孩子之间有一根绳子“Keep an eye on”来实现婴儿的照顾和需要

 

当孩子逐渐有了能力,母亲就要开始学会慢慢转向自己的生活,退回到背景角色。

 

家庭中健康的爱的序位,一定是先爱自己,再爱伴侣,再爱孩子。因为在系统中,是先有了自己,然后有了伴侣,最后才有孩子。

 

就像我们坐飞机时播的安全提醒:“请自己先正确佩戴好氧气面罩并能正常吸氧后,再为身边的孩子和老人佩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无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自然不会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照顾好孩子。

 

学着做一个精神分析大师温妮科特提倡的80分妈妈,不过分苛责自己,能容忍自己在孩子眼中不总是好的。

 

做一个足够好的,一般的,真实的,有挫败的,可以忽略孩子的妈妈,因为当我们足够好的时候,孩子才会足够好,如果我们太完美,孩子只能糟糕。

 

做好的父母,就从做一个好妻子和好丈夫开始吧。夫妻相爱,让孩子安心做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