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用离开送给我们最后一份人生礼物(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1-30 09:30: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得知大学同学也是老公的上铺哥们C调任某省副省长的消息,我对老公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唉!只可惜他爸妈走的太早了!要是能看到这一天该多好啊!说着眼泪都出来了,老公眼里也泪光闪闪,说:是啊!这可能也是C一生最大的隐痛和遗憾了。

 

前不久大学同寝室好友的儿子结婚,挑中我去给两位新人铺喜床。我说我啥礼节都不懂啊,怎么就把这么光荣神圣的任务交给我了呢?她说,我们在武汉的同学里面只有你父母双全了!就这一条就非你莫属。原来我是沾了父母的光!

 

人生过半,父母双全确实是莫大的福气和幸福!也越来越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是怎样一种锥心之痛。所以听这一期的《今晚我和你》节目,一位三年内接连失去双亲的儿子跟亚新老师讲述父母走后自己几乎痛不欲生的心路历程,我特别的难过和哀伤,尤其是听他说躺在父母的坟前,只为了感觉到离地下的父母更近一些,禁不住泪流满面。

 

周国平曾说过:“当一个人失去父母,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就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也说过: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父母在,我们和死亡之间就总是隔着一层屏障,死亡对我们就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哪怕我们也参加过葬礼,经历过邻居、朋友或者其他亲人的离开,但带给我们的冲击都比不上父母的离去那么直接和强烈。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无以谈人生,没有经历丧失至亲之痛的人无以谈生死。今早刷微博刷到一则视频,令人泪奔:一男子因妻子遭遇车祸,连夜开车从温州赶回江西。车开到半路时,他悲痛到四肢抽搐。民警随后赶到现场,将其送上救护车,该男子全程哭喊,“要等我啊!我要回家!”拒绝去医院,执意要回家看妻子。

 

这样的人间悲剧实属意外。即便平安一生的大多数,父母大概率都会先子女撒手人寰、驾鹤西去,迟早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这人世间的“孤儿”。参与节目的男嘉宾虽然人近中年,已为人父,但是双亲离开之后,他依然“感觉自己像个留守儿童,像个弃儿”。

 

我越来越觉得,重大丧失带给个体生命的影响被我们严重低估乃至忽略了。丧失之痛不仅是体验了才知道,甚至是体验了都不明了。连圣人都说“未知生,焉知死”,普通人更是习惯将生死对立且对死亡讳莫如深,视为不吉。

 

而死亡又是我们每个人逃不过的功课和议题。我就是在外祖母去世之后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抑郁,工作、生活、各种关系都一团糟,不明所以地哪哪都不好,直到遇到了《今晚我和你》和亚新老师,加入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学习之后,才慢慢拨云见日,恍然大悟。我用十年时间做了一场大梦,差点毁了自己的生活,潜意识里用毁灭自己的方式去祭奠和追随这世上曾经最爱我的那个人,却不曾去好好地告别、真正地拥有、如是地表达。

 

因为我掉进了丧失的相里,没有人教过我有一种连接叫跨越生死,有一种拥有是空无一物又无所不有。

 

现在我知道,丧失之痛是多么宝贵的一份人生礼物!如果说父母给我们的第一份人生礼物是将我们带到这个有形有色有相的花花世界,体验这人世间的声色犬马、爱恨情仇,父母的离去则让我们通过无常的体验开始连接到无色无相的空无之境。

 

这让我想到《石头记》所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我们都是从空无中来,在这娑婆世界感受各种人间疾苦,产生各种情感纠葛,但大多数人的生命体验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为情所困,为情所苦,“情”成了背锅侠,却少有人完成最后“自色悟空”的否定之否定,所以人们对贾宝玉的归宿都理解为堪破红尘,斩断情丝,遁入空门。因为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相上,正如当年的我,还有节目中的这位男嘉宾,一旦至爱亲人离去,就像失去了水的鱼儿,离开了土地的树木,似乎他们把所有的爱也带走了,我们的生命也失去了依托和归宿。却不知那种无所皈依的空落落的感觉正是他们给我们的指引。

 

我对《石头记》的这四句真言特别有感觉,是因为其中凸显了一个“情”字。父母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有缘来这世间走一遭,最最宝贵的体验就是一个“情”字。从“空”中来,回“空” 去,这趟世间行,情是纽带,是媒介。

 

这娑婆世间,情有万种,不管是救命之恩还是再造之恩,不管是儿女之情还是家国大爱,都以父母给与我们生命为前提,为基础,不说养育和爱护,仅仅是对我们生命的赋予,我们跟父母之间的缘分之厚、连接之深、恩情之重就胜过任何一种关系。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这种别无选择的天然连接决定了父母对我们的深刻影响,不管是先天的生物基因还是后天的互动模式,父母都是我们的来处;不管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如何,和父母的关系怎样,每一个孩子都在内在深深地忠实于父母和跟随着父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镌刻着父母和家庭、家族世代相袭的烙印,从相貌表情到走路姿势,从性格特质到关系模式。

 

当我们迷失在相的世界里,只看到事物的表层,父母的离去即意味着我们和源头的斩断和失联,那种无助无依无靠所产生的痛不欲生,其实就是想找回熟悉的连接感(怨恨、对抗、纠缠其实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连接方式),是要皈依到生命源头的本能冲动。

 

我们太执着于相,太局限于实,活在二元对立的狭隘中太久,而无常将我们虚幻的掌控感和熟悉的安全感彻底打碎,那种失去了依凭的空落落的感觉其实是父母用离去送给我们最后的生命礼物,指引我们在所谓失去中体验真正的拥有。这份关于“空中实有“的礼物之厚重和宝贵一点都不亚于对我们生命存在的赋予之恩。

 

父母于空无中创造了我们,父母又用离去让我们体验到“去未去,空不空,无非无“。我第一次体验到这种空无中的连接感,是在12期初级班的冲击现场。当时我和一位同学争夺冲击的主诉资格,发生冲突,十分委屈,大哭不止,越哭越厉害,越哭越伤心。在我哭的昏天黑地之际,亚新老师将跟我冲突的同学带到我面前,让我们拥抱。然后问我抱的是谁,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家。然后哭的更伤心了!

 

当时家家已经走了整整十年了,我却从来没有这样为她哭过一场。亚新老师温柔又坚定地说:群,家家已经走了,家家真的走了!我一个灵醒来……原来,我一直背负着家家十年之久,我一直没有放下她,我一直带着她在生活,我被她牢牢附体却无知无觉。

 

当我放她走了,当我面对家家已经离开的真相,我才开始一点点真正拥有她。通过武汉雅心学习的空椅子技术还有心像疗法、内在小孩的陪伴技术等,我一次次在内在空间跟家家、跟曾经的自己进行穿越生死、超越时空的对话。我才明白,她一次次来到我的梦境是要告诉我她的爱一直都在;我才知晓,我对她有那么多的愧疚、自责、后悔、不舍、感恩和爱,我都没来得及告诉她;我才懂得,她活着给了我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给了我生命最初始的安全感和底色,她走了依然在爱着我。

 

通过一次次回归内在的体验,我看到一个实相,生命有限且无常,唯有爱永恒和常在。死亡可以带走肉体生命,但是带不走他们的爱和灵魂,更斩不断我们和生命源头的连接,父母祖辈不仅是我们的生命来处,所有红尘生命最终的归途也都要皈依到生命本源那里去。

 

这是我们深爱也深爱我们的父母亲人用离开送给我们的最后的也是最珍贵的人生礼物——回归内在之“空”间去重新并且永远拥有他们,连接生命源头,并最终皈依到生命本源的空性中去。

 

祝福这位嘉宾,祈祷更多的红尘生命能在丧失之中醒来,看到眼前之“实”实为梦幻,体验内在之“虚”乃为实相。所谓天堂,其实就是那个承载了所有的爱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