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病,得治(丛非从)
(2022-05-16 11:23: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当怪物来敲门》是部有心理治疗意义的电影。它的主题之一,就是对孤独的治愈。
小男孩康纳是个孤独而可怜的人:他总是一个人出门,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回家。无比落寞。
母亲病重,无法照顾他,甚至还需要被他照顾。康纳不得不和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非常苛刻,两人经常发生冲突。
父亲有了新的家庭,不能带自己离开。在假期,康纳才能有片刻与父亲团聚的时分。
在学校,他总被欺负,却没有丝毫还手之力。最后,连欺负他的人都说
是的。男孩康纳就像个隐形人一样,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无助与孤独。
看到这个画面,你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一些细碎的感同身受的瞬间。
其实,我们的孤独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没有人爱我?
我是怪物吗?
为什么所有人都离开我?
应对孤独,人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求关注」。通常有两种 ——
1.
对他人的忽视和不关心而产生的愤怒,最直接好处就是,可以强迫唤起他人的注意力,惩罚他人。
2. 变得强大和优秀。
我们总以为,如果自己强大了优秀了,就会引来很多关注。每个弱小的孩子,都曾幻想自己有超能力。
假如自己有叮当猫,假如自己是奥特曼......那会不会引来很多的关注、羡慕和围绕。那样,是不是就不会孤独了。
怪物是个好的心理治疗师。他看穿了一切,却从来不说:“这是没用的。”
人生的痛苦就是 ——
你拼尽全力追求一个东西,却终与它失之交臂。
小小的孤独的康纳,想要强大,想要被爱。于是,他召唤出怪物。
结果是,强大后的康纳,更孤独。同学都怕他,躲着他。强大与泄愤,都不能消除一个人的孤独。
幻想破碎,怪物才开始了真正的治疗:
一个人之所以孤独,不是因为没人爱他,而是因为 ——
康纳很可怜,却也很可恨。
妈妈深爱着康纳。她知道,康纳不愿意面对自己病重这个事实,于是,母亲一次次欺骗着康纳
——
康纳明明知道这是假的,却无论如何也不肯面对真相。甚至,试图阻止外婆带妈妈去治疗。
爸爸深爱着康纳。因为工作原因,他远在异国。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假期来陪自己的孩子。
可康纳却对爸爸有着很深的敌意,责怪他为什么不带自己离开。
外婆爱着康纳。看着浑身竖起防御尖刺的外孙,外婆无奈又低声地温柔呢喃道:我不是敌人,我来这里是帮你母亲的。
老师爱着康纳。当康纳心情不好,老师立刻充满关切地问:你还好吗?你看上去很累。如果你想找人说说话……却被康纳不耐烦地打断。
甚至,连欺负他的同学都是爱康纳的。
因为同学在欺负他的时候说的是:你总沉浸在你那小小的梦境世界里,那里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呀!
如果你认识一个人,他不怎么爱搭理你,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不想靠近他,不想引起他丝毫的关注,你会对他生气吗?
生气,恰恰是因为 ——
康纳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敌意,太多的封闭。别人的爱,无法流进来。
孤独,是自找的。
一个人孤独,不是因为他缺乏人爱,而是因为 ——
他从来看不见别人。人们对他力所能及的爱,都被他忽视掉了。康纳是想要很多爱的。
想要同学的关注,所以他一直羡慕着那个最受欢迎的同学。
想要一个健康完美的妈妈,所以总假装妈妈没事。
想要一个能满足自己一切的爸爸,所以永远充满了不满。
想要一个宽容的外婆,所以对外婆的苛刻充满了敌意。
其实,康纳才是最苛刻的人。
我们总觉得,自己想要的仅仅是最“基本”的。
可是,别人给不了那么多。
每个人的世界,都不可能全部奉献给另外一个人。
每个人都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去爱别人。
康纳的父亲、外婆、同学,都有自己的局限,而并非「不爱康纳」。
了解每个人局限的过程,就是成长。
当你意识到 ——
这是“丧失”的过程,也是“成熟”的过程。
康纳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完美幻想里。而怪物却帮助康纳理清了现实和真相
——
他看到了外婆对自己的宽容与友善,终于与她和解。
他看到了爸爸在耐心为自己做早餐,陪自己收拾残局,陪自己聊天,最后拥抱了爸爸。
他也拥抱了妈妈。
他看到了病重的妈妈骨瘦如柴,第一次感觉到心疼。康纳说出了“我舍不得你走”的话,承认了妈妈终究要走的事实,也实现了和妈妈的连接。
康纳的心被打开了,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自己并不孤独。他一直是被爱着的。
当你紧盯着他“不够爱你”的部分,并因此愤怒,就会掉入自怨自艾的深深的孤独里。
当你努力去发掘他爱你的部分,爱会越来越多,你也会越来越被滋养。你的心,就在慢慢打开。
毕竟,孤独不是你生命的初衷,不要美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