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是一个人幸福成长的必修课(小贝—蜂虻君)
(2022-05-16 11:19:5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王朔曾在《致女儿书》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儿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
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
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世界上最让人难过就是,年轻时耍脾气给他们看,年龄大了知道做父母不易,于是追悔莫及。
谅解父母的不完美吧,余生请好好珍惜爱你的他们。
1
多沟通,了解父母的不完美
沟通可以拉近亲情,若和父母没有沟通,爱就不容易互通。
好友前段时间产下二胎,儿女双全的她突然对做父母有了很多感悟,于是给我打电话,说道:“我不是一个善于和父母沟通的人。从前我们去一个地方,坐什么车,都会有争执。当我成为孩子的母亲后,渐渐理解了父母。对抗式的沟通,永远是无效的。”
沟通不是相互传达意见和观念的过程,而是双方心灵交流并相互认同的过程。
在《乘风破浪》这部电影中,徐太浪是一名赛车手,与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
刚出生,父亲就进入监狱,母亲产后抑郁自杀,仅留的一张模糊照片是他想念母亲的唯一方式。他和父亲之间没有沟通,他的职业不被父亲理解,他也不理解父亲。而且父亲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踹他的脸,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的他恨父亲。
突发的一场车祸,让徐太浪穿越到了几十年前,和父亲成了兄弟,才真正读懂父亲。
徐太浪见证了父亲对母亲的爱,也见证了父亲对兄弟的情义,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坐牢。在走入父亲的内心后,他原谅了父亲。
《史记的读法》讲到一个概念:
“我们要超越表面的变化,挖空历史背后的通则,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依照什么样的信念,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因而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穿越是神话,只有和父母有效沟通,才能明白不同年龄所面对的时代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想法,才能找到与父母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
温·卡维林说过:“推心置腹地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每个时代都有局限性,只有在真挚的交流中找到思想的差异,才能找到合适的语言和父母交流。
通过沟通,了解父母的不完美,才能读懂父母的不易。
2
相处时,包容父母的不完美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和父母说话时总忍不住发脾气?”
其中有一位网友回答到:“骨子里是有点‘看不起’父母的,对父母没有了童年时的崇拜和依赖感。”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知识量慢慢超过父母,而父母也慢慢老去,反应和做事的能力逐渐下降。久而久之,童年时期父母在我们心中的权威感逐渐下降。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儿时,父母给予我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成年后,我们更应给予父母包容。
网上看到一则故事:
有位老太太在儿子房里找东西,正好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生意,心情不好,就对母亲说:“妈,你在我房里乱翻什么呢?东西都弄乱了!”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想找张报纸,在别的屋子没找到。”
儿子随口丢下一句:“吃饱了没事干!”
老太太听完这句话,晚上就从七楼跳下去了。
常言说,老人就是老小孩,人越老,内心越脆弱,越渴望被儿女关注,不要因为一点小过失,就对父母疾言厉色。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明代吕坤曾说:“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
最好的孝是包容父母,对父母和颜悦色,让父母心情舒畅。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完美,却未曾想过,他们为了我们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耗尽青春。等到他们变老了,反应变慢了,不能下床了,我们更要包容他们,理解他们。
相处时,包容父母的不完美。就算父母竭力爱你,也不要忘记父母也是普通人。
3
谅解父母,才能自我和解
《金牌调解》节目中,有一位年轻人和父母的关系,发人深省。
当事人小吾,梦想直播创业,由于被家人反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两年。
而小吾行为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家庭原因。
在小吾的成长中,父亲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孩子完全没有概念,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对小吾的教育也就缺失了。父亲重组家庭后,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也全靠继母打理,包括对小吾的学习管教。
但是,继母拥有严重的焦虑症,而小吾的生活习惯不好,有严重的拖延症。
可想而知,当拥有两种心理疾病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了。
小吾在节目现场控诉,继母打骂他、父亲不爱他,周围所有人看在眼里却不帮他,让他感觉到绝望。
父亲和继母也极力澄清自己作为家人对孩子的希望和做法,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像小吾说的那般无情。
小吾自幼缺失了亲生母亲的关爱,父亲的管教又缺失了,创业的失败,让小吾内心没有强大的内在力量面对这种挫败感,对家庭充满了恐惧和怨恨。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说:“和父母的关系,只有由对抗转为和解,由逃避转为滋养,才能和自己达成和解。放过父母,也就是放过自己。”
后经调解员的分析调解,父母愿意做出改变,当小吾看到父母的态度后,也决心重新接纳他们,不再对抗,一家三口相拥在一起。
三毛曾说:“父母子女心灵上的隔离,是爱的方式不是很有技巧而造成的。”
谅解父母,就是给那段没有技巧的紧张关系以和解,从那种关系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给自己重新生活的机会。
谅解父母,也是和自己达成和解。只有如此,才能走向幸福。
《奇葩说》一位辩手说:“什么好都想要,那是不可能的,接纳不美好才是真正的美好。”
网上也经常有网友痛诉:我今天的不成功不如意不幸福,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反思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目的不是为了要怪罪父母,而是从已经形成的伤痛中,承认自己的过去,承认父母有他们的不足与局限,也承认你值得被爱、被肯定、被接受。
余生请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爱,读懂父母的不容易,谅解父母的不完美。
和父母和解,给父母成长的空间,给自己幸福的机会,和父母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