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原创:我要怎样和固执又强势的妈妈和平共处(亚新老师)
(2022-05-16 11:18: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昨晚参与者朋友的苦恼在于和妈妈的相处:妈妈强势,什么都要按照自己的来,可是平心而论,强势的妈妈也能做好做成很多麻烦事,这一点自己又不能不承认;妈妈唠叨,一件事情可以反复说不停说,也不管你心情如何,只要不爽了,就要说,自己拿这样的妈妈一点办法也没有;自己很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活出跟妈妈不一样的自己,可是反观现实,妈妈的那一套反而更简单直接有效!自己不服气都不行。
正应了那句话:即喜欢看你干不掉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放在昨晚参与者朋友和妈妈之间,也还蛮合适的。
所以她很痛苦于跟这样的妈妈相处。
一般而言,我们对于不同---说话方式,做事习惯,信念系统等和自己不同,特别是自己只是认同自己的表述方式思维习惯行事模式和信念系统,那么只要和自己不一样的,相处都会出问题。
但是我们把话题收窄,只是集中在昨晚参与者和妈妈之间的相处,那样强势而唠叨的妈妈让做女儿的自己很痛苦。
对于和自己的不同,我们的反应就是习惯性去控制和改造:控制对方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期待,改造对方的不同,让其和自己保持大同小异。
即使是女儿和妈妈,也同样如此的“六亲不认”---固化的模式从来只认事不认人。
当你只是认同了你的观念,原则道理等,那么你不认同但别人那里又认同和秉承的,你就会否定抗拒或者排斥,于是痛苦就会产生,相处就成了问题。
正如昨晚参与者和妈妈之间,无论行事风格还是为人处世,她和妈妈都有很大的差异,习惯性的头脑反应就是认同自己,不认同妈妈,对抗否定就会出现。
如果对此不保持觉察,对抗不仅会发生在自己和妈妈之间,会发生在不同的人之间,只要固守着自己认同的部分,那么相处都会出现问题。
这个时候的不同,就是只站在自己立场上面的自我保护:我的看法,我的理由,我的角度,我的原则,我的道理,我的道德,我的良知,我的……维护“我的”一切,于是那个“我”才能存活,才有价值,才有力量,否则,那个“我的”被消灭被干掉被压制了,附着在“我的”道理原则观念信条理由角度看法行为等中的“我“,也就被压制干掉或者消灭,”我“被消灭了,我是不存在,是死亡的,所以人们为了不在任何和自己不同的对抗中被消灭,让自己”活着“,于是对抗和自己不认同的,因为不认同里面是没有“我”的,所以我们会第一时间去对抗排斥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于是我们就在对抗中活下来,不是被干掉的,不是“死去”的。
这里面的“我”就是建立在原则道理观念信条是非对错内容上面的,既是社会化过程后形成的我,也是日常红尘我,一旦进入过分捍卫,进入封闭而不敞开的状态,它又是妥妥的“小我”。
很多人在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行为上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其实就是在保证自己不被干掉,“我”是存在的,而不是被消灭了,自己是“活着”的而不是死去了。
这不是故弄玄虚,你仔细去看人们的争执和对抗,几乎都在表明这一点。
那么如何从这里突围出来呢?
第一、弄清楚本质。
就是清楚因为不同而学会去看引发的痛苦,本质上都在保护自己不被“消灭”,因为“我”的存在被分解依附在不同的观念道理原则是非对错上,所以捍卫“我的”,就是在保证自己活着。这个已经在上面说清楚了。
第二、学会去看呈现。
每个人每时每刻的言行举止,包括沉默和不言不语都是在清晰呈现自己:有着怎样的信念系统、认知、情感反应、思维等生命特质。
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可以通过妈妈处理好事情,去看妈妈有着怎样的呈现。
妈妈的唠叨,在做什么呈现?
一个期待左邻右舍能够善待孤儿寡母的你和妈妈,期待大家珍惜你们费尽心机挣来的房子和所有,在表达自己得来的不易等等,那么你就从唠叨的妈妈,来到了一个有着非常简单又素朴愿望的生命那里,于是你就从排斥妈妈的唠叨,来到了懂得唠叨妈妈的位置,相处就不会那么痛苦。
如是的妈妈,有着和任何人都不同的特质,不仅和自己不一样,和父亲也不一样,和身边所有人都有不一样,那些不一样组成了如是的红尘妈妈。
这个不同和你的不同,本质上都是一样,并无对错高低之分,都是一大堆信念系统形成的那个“我”,牵扯着每个人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原生家庭特质,自己受教育程度,个人历练出来的三观等,都带着无法替换和更改的如是!
这些如是就像是东升的太阳,西沉的夕阳,奔腾的河水,凝固的土地一样的存在,当你开始去深刻了解,甚至在我的体验里,你无需去了解什么,你只需要不断去接受对方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你无需有任何的对抗和排斥,连念头都不需要有!
因为你去了解也好,还是不了解也好,那个如是一定就是那样子,了解,不过是让头脑安静,如果我对外界一切的反应都不只是依靠头脑的固有反应,那么我连了解都可以不用,直接去接受对方所有呈现,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深刻理解那个生命----我连了解你那里所有的发生都不用,因为我相信且真的明白你来自于你的时代背景,你的个人经历,你的受教育程度,你的个人体验…….我的了解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不重要,你的一切如是才是最重要的,我了解还是不了解,你的如是,你所有的发生,你所有的形成的那个“我”,都在那里!它们并不以我的了解为基础,我了不了解,都是存在的如是!
一位妈妈如是,父亲也如是,自己也如是,身边所有众生皆如是。
接受当前那个生命所呈现的一切如是,你就在接受这个生命从过去到现在,甚至从古到今的如是!
而现实里很多孩子不会接受如是,总是用抗拒或排斥父母的方式,期待活出和父母不一样的自己,结果事与愿违。因为抗拒或排斥反而是最强最直接的学习父母的方式,孩子最终会悲哀地发现自己跟讨厌的父母一模一样。
唯有彻底接纳父母之如是,孩子活出自己反而才有可能实现。成长自己的最好方式是学习身边人包括父母,而阻碍我们学习成长的,是固化的信念系统。
因为只有当我们全然接受了父母的如是,那么我们跟随父母的,爱着父母的,和父母保持着一致性的那些部分,才会“心甘情愿”,那些由此产生的力量才会成为生命力和顺的力量,而不是等待收编的“乱军”或“叛军”。
父母那里流传给我们的东西就有了深厚的根基,这个根基耕植在父母乃至先辈那里,深厚而绵长。
同时我们自己独特的部分,因为有了来自父母生命稳定悠长的根基做基础,反而有了干净不纠缠的空间去发展,去生长,于是真正的“我”的那部分,反而可以肆意成长。
第四、学会去伪存真。
外界人事物那里即使有让自己非常讨厌,或者不认可的方式里面,都蕴藏着非常积极的部分——问题是我们常常只看到脏水,看不到孩子。
比如强势的妈妈,她在强势之中传递出来的,不到目的不罢休的坚韧和强悍,是遇到困难就容易脱羧的自己需要学习的;妈妈不管不顾,有理有据去争取自己权益的坚持;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锤炼的东西,野蛮生长的部分,虽然粗糙,可是稳准狠,这部分也同样是女儿可以学习和融合的。
其实,不仅仅是父母,身边和自己互补的人,都是自己的贵人和榜样,先从认得自己的父母贵人开始。
什么时候能接受父母本来如实的红尘模样和独特心性,没有一丝的抗拒和嫌弃,就意味着你真正看到了父母生命,也意味着你真的拥有了父母生命,你就皈依了生命来处,和父母一起成为了家族河流奔腾而下的流水。
昨晚参与者朋友,你别着急跟着父母表面言行去做反应,你这样的反应已经很多年了,当然一下子很难穿越过去,只是你需要以后慢慢有意识暂停固有反应,闭上嘴唇,腾出空间,去听,去看,那叫做父亲或者母亲的生命的言行下面的东西,你会慢慢能触摸到父母或滚烫或温热的生命,然后继续这样去做,慢慢你会触摸到菩萨本质的父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