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武志红)

(2022-04-01 23:23:20)
标签:

教育

分类: 亲子关系

让一个男孩成为男人,让一个女孩成为女人,这是正常的父母的自然期望。要实现这个目标,3~6岁是关键期。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3~6岁是“俄狄浦斯期”。通俗的说法就是,男孩会出现恋母倾向且嫉妒父亲,女孩会出现恋父倾向且嫉妒母亲,他们都期望取代同性的父母而与异性的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如父母有意无意顺应了孩子的这个愿望,譬如妈妈与儿子建立无比密切的关系,并让儿子知道,妈妈在乎他更甚于在乎爸爸,或父亲与女儿非常亲密,并让女儿相信,爸爸爱她更胜于爱妈妈。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俄狄浦斯情结”,一方面,他会过于依赖异性父母,另一方面,他会对同性父母缺乏敬畏并与之疏远。随着年龄的成长,这样的孩子还会发展出一系列问题,譬如只结交异性朋友而难以融入同性的圈子,甚至还可能会发展成同性恋。
  

“要顺利地度过俄狄浦斯期,关键是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衡。”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胡慎之说,“父母都爱孩子,但他们同时又深深相爱,他们不会因为爱孩子而忽略对配偶的爱。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懂得,尽管异性父母如此爱他,但强大的同性父母才是异性父母最好的伴侣,而他不过是个孩子。于是,他们会安心地做孩子,享受强大的父母给他们的爱,同时,他们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拢,知道只有变得像同性父母一样,才能赢得异性父母更多的爱。”
  

他强调说:“这种心理转变,是男孩成为男人和女孩成为女人的基本动力。”

 

名词解释: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应地,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夫妻关系有优先权胡慎之说,3岁前,孩子没有性别意识。一般情况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与妈妈的关系最亲密。但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有了性别意识,会越来越渴望与异性父母亲密,在约5岁的时候,这一愿望达到顶峰。如果父母的关系稳定而和谐,那么孩子这种欲亲近异性父母的渴望就会逐渐下降,并最终表现得与同性父母更亲近。
  

男孩要归父亲,女孩要归母亲,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对此概括说,他们应该先向异性父母靠拢,并从这一关系中吸纳异性的力量,体会到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体验到异性对他的吸引力。然后,男孩回到男性的世界,成为一个男人,女孩回到女性的世界,成为一个女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更健康,而这个世界,也才更和谐。
  

并且,海灵格强调,“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相符的事情。

 

没有爸爸,就创造一个出来特别小的孩子,只要有一个人爱他,他就满足了。但3岁大的孩子,会渴望同时拥有爸爸妈妈的完整的爱,也就是说,他既渴望同性父母的爱,也渴望异性父母的爱。“如果少了一个,他会创造出另一个的形象来。”胡慎之说。

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于东辉在他的文章《爸爸在月亮上砍树》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问妈妈:“爸爸在哪里啊?为什么还不回家呢?”
  

妈妈安慰他说:“爸爸爬到了月亮上面,现在正在里面砍树。”
  

实际上,男孩的爸爸几年前就去世了,是男孩的妈妈亲手埋葬的。她不忍心告诉儿子残酷的真相,于是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个谎言让儿子的眼睛亮了起来,虽然住在一个整天漏水的破旧的房子里,虽然生活是那么艰辛,但每到夜晚,他就会微笑着看着月亮,有时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些话,他相信妈妈的话:爸爸在月亮上砍树呢,以后会回来盖一栋漂亮的、不漏水的大房子。
  

几年后,妈妈也去世了,但男孩坚强地活了下来。尽管已经明白,这只是妈妈编织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但是,每当遇到挫折与苦难时,他只要抬头仰望月亮,心里总会感觉到一股暖意,仿佛在高高的天空之上,真有一双慈祥的眼睛,正热切地注视着自己。
  

再过了几十年,曾经的男孩变成了国内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已经修造起无数的高楼大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男孩进入男人的世界,女孩进入女人的世界怎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呢?其核心就是,重视与配偶的关系,明白这才是家庭中最优先的,而不是亲子关系。
  

对于我们的文化,这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习惯了将孩子置于家中最核心的位置,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并不是最合适的。海灵格将孩子称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为孩子天生有一种倾向,要牺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关系。如果父母的关系和谐而平衡,同时又爱孩子,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成为健康的孩子,爱父母且以父母为傲。如果父母的关系是倾斜的,那么孩子就会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以平衡这个关系。这会制造出许多家庭的迷雾,表面上,家庭关系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家庭关系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一切要切记: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与配偶相爱,爱孩子,同时让孩子知道,配偶才是自己合适的伴侣,他(她)与自己不仅仅是相爱,还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难题。这会让孩子懂得,父母无条件地爱他,但他只是一个还远没有长大的孩子,父母要负担很多沉重的责任,而他就安心地做快乐的孩子就行了。
  

譬如,大大地称赞他(她)像爸爸(妈妈)的地方,告诉儿子(女儿),你好得快赶上爸爸(妈妈)了。

 

如果只试图爱孩子,却不爱配偶,甚至阻止孩子去爱配偶,那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无论你的配偶是多么不堪的人,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6岁会打下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但如果男孩想成为有魅力的男人,女孩要成长为有魅力的女人,他们不仅要进入同性父母的世界,还要进入同性的大世界,譬如结交众多的同性朋友。我们不断回到异性的世界,但我们首先属于同性的世界,与同性的交往———喝茶聊天、饮酒作乐、在俱乐部里消遣、学习充电、集体运动或随便什么事,都可以让男性补充男性的能量,让女性补充女性的能量,从而让他保持他的男性魅力,让她保持她的女性魅力。这才是这个世界最和谐健康的整体关系模式。
  

相反,如果男性总停留在女性的世界,女性总停留在男性的世界,那么不管它具体是怎么回事,都意味着一些问题的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