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你是不是总在认同情绪

(2021-01-25 18:15:34)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很多人以为事情解决了,就万事大吉,实际上那只是在表面上解决了事,可是多少“情绪”在内在波涛汹涌,难以平静?

对于情绪,我们要么隔离,要么压抑,要么合理化,要么投射,要么发泄......当然,还有要么认同了情绪。

今天主要是说说关于认同情绪。

什么是认同呢?

“认同”从社会心理学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自我认同,是个人认同,是指自己对自我现状、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情境、未来希望、工作状态等各层面的觉知,统合而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亦即追求自我统一性及连续性的感觉。 

  二是社会认同,是个人拥有关于其所从属的群体,以及这个群体身份所伴随而来在情感上与价值观上的重要性知识。亦即个体身为一个群体成员这方面的自我观念。每个人将他的社会世界区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社会类别,社会身份涉及个人将自己或他人定位为某一社会类别的体系。个人用来定义本身社会身份的总合就是社会认同。随着个体发展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一生可能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认同型式:在个人方面,如自我认同、性别角色认同;在群体部分,如阶级认同、文化认同等,所以族群认同是个体可能发展的众多认同之一。

从精分的角度上看,常见的认同有7

1、幻想认同

按照你设想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行事,这个设想是基于一个英雄或者是偶像。

2、与父母潜意识或者意识中的愿望/幻想认同

你做了那些你父母告诉你不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他们告诉你应该去做的事情。随后他们在你身上看到他们堕落的愿望并且暗自从你的品行不端中获得乐趣。当他们批评你的时候,你的内疚感得到了缓解,而你依然任性下去。

3、与理想形象或者客体认同

模仿某个你认为非常棒的人来行事,这种防御在那些热衷于迷信的人当中也存在着,他们模仿领导者来行事以便逃避去面对各种令人不愿快的情感。

4、与攻击者认同

事前预感到敌意抢先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时候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曾经虐待过你,着保护你免于感觉到的愤怒。

例如安置在寄养家庭的儿童,会抢先攻击新的看护人,或者会以攻击者认同来解决他们把竞争性敌意投射到父母身上后所产生的焦虑。

5、与受害者认同

通过容许自己被伤害或者通过事自己受伤害来让自己表现的像另一个人,这样做是为了救赎的愿望或者是摆脱愤怒。

6、与丧失的客体认同

抓住失去所爱的人一些东西,来减轻由于思念而产生的痛苦感。

7、与内射物认同

在潜伏期,形成了关于某人的影像后,会最终使一个影像成为超我的一部分。例如、;如果一个人把已故的但是所爱的人的讨厌性格投入到自身影像中会把这种无意识的讨厌转移到自己身上,引起反应性抑郁症。

今天我说到的认同情绪:就是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不管是伤心难过,还是烦躁愤怒,不管是焦虑害怕还是恐慌难过,这些所以伴随着事情出现的情绪,都从我们的身体层面表达出来,头脑固有模式让我们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状态:我就是伤心,我就是难过,我就是烦躁,我就是愤怒,我就是害怕,我就是焦虑,我就是恐惧.....

这里的我就是焦虑,不是我和焦虑分开的,不是我感觉到焦虑,而是我这个人就是焦虑,我这个生命就是焦虑,我这个生命和焦虑是一致的,完全一样的,焦虑就是我,我就是焦虑,我和焦虑是完全一样的东西!

这就像昨晚参与者朋友,从头到尾,其实都贯穿了一个东西:对情绪的认同。

因为疫情的发生,刚开始让她老人家对于疾病非常的焦虑,而且认同了焦虑,所以每天都心神不宁。

而头脑固有模式看到生命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中:这是个问题,于是要干掉焦虑,可是随着疫情的发生,发展,焦虑更是随之发展,蓬勃,于是问题没解决,反而更多更重,于是头脑固有模式更是要解决焦虑,又解决不了,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的焦虑,因为疾病产生的焦虑不断没有得到解决,就此产生更多的焦虑担心和害怕,又被自己认同,生命成了更多的焦虑害怕,于是自己成了行走的焦虑害怕

身边有人因为疫情而离世,自己因为和这位邻居曾经没有戴口罩擦肩而过,那份恐惧更是无法避免,认同了恐惧后,又变成了:恐惧就是我,我就是恐惧,我和恐惧之间没有任何的空间,生命看起来还在正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内在生命和恐惧已经是浑然一体的,于是自己成了行走的恐惧。

在和老公的关系里,因为之前单位房子的事情,自己这里害怕真实表达,造成跟先生关系不好,可是不讲,又怕房子的事情让两个儿子之间产生罅隙,自己这里的害怕又被自己完全认同,自己就是害怕,害怕就是自己!于是自己就是行走的害怕!

而头脑固有模式又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又要去解决,可是恐惧怎么解决的了呢?当头脑固有模式把情绪看成了问题,却不知道这正是头脑固有模式的是非对错高低优劣所形成的信念系统,对于外界人事物产生的分析判断,于是出现了情绪,也就是说情绪产生的大本营,就是来自头脑固有模式---于是要干掉情绪,就要干掉头脑固有模式!可是头脑固有模式怎么可能真的会干掉自己呢?

所以只要在头脑固有模式下活着,生命和情绪认同,那么就基本无解!

于是就只能将自己交给医院,交给另一半,交给某个人,交给外界.....外抓又注定是头破血流,于是反过来解决不了的问题又回到自己这里,自己这里的循环和自己与外抓外界人事物的循环就开始!

所以认同了情绪,在头脑固有模式下,想要从中摆脱出来,就注定是死结,是绝路。

那么真的就没路了吗?

当然不是。

第一,学会反认同

当焦虑发生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此刻(刚才)我感觉到我这里出现了焦虑,但是我这个生命不是焦虑,焦虑也不是我这个生命本身,焦虑只是从我这个生命这里升起来的一种情绪。

当恐惧发生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此刻我感觉到我这里出现了恐惧,但是我这个生命不是恐惧本身,恐惧也不是我这个生命本身,焦虑只是从我这个生命这里升起来的一种情绪。

于是当我们开始不断地去这样体验,在你这个生命和情绪之间,就产生了很大的空间,将你和情绪的粘连分开了,于是你和你的情绪之间就有了空间,这个空间就我们从情绪认同里出来的结果。

第二、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为有了第一个对于情绪的反认同,于是和情绪有了距离的自己,就能去表达和自己有了距离的那些情绪,比如:我这段时间很害怕,心神不宁,我常常感觉到如果我在房产证上不写你的名字,就害怕我们的关系受损,可是大儿子已经结婚了,小儿子还没有,结婚也没有房子,我很想把这个房子给小儿子,又担心你觉得我自私,心里没有大儿子,我确实很想给小儿子,所以我这段时间就一直不开心!就是现在,我都边说边害怕边担心,也焦虑!这样的真实,对于先生其实非常需要,否则他只能不明就里,小心翼翼,也很郁闷的过着。

第三,弄懂情绪背后带来的信息

当我们有能力去对情绪反认同,在自己这里有了空间,就可以带着那些情绪,去把那些情绪呈现出来给对方,让对方知道你那里发生了什么,更要往前走一步的,就是在内在的空间里,开始去觉察那些情绪,伴随着那些人事物出现的情绪,往往可以慢慢看到情绪后面带来的信息,那才是情绪的真正价值和面貌。

比如: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对于疾病的恐惧:我对于死亡,是有些准备不足的,我要开始来多关注死亡本身而不是认同死亡本身;

比如我对于在房产证上的名字的由于担心害怕:是在表达我想关系的美好不受损害,我想要所有人好,可是我在阻止别人那里产生情绪。于是我开始继续善良,和极力去为了美好而努力,同事我不阻止先生那里产生的想法和情绪,况且先生那里不一定就是我认为的那么负面呢!

如此,多多练习,我们对于情绪就不会那么不由分说地认同,继而习惯性想要干掉情绪,于是进入死循环,而是开始和情绪剥离,继而有空间去真实完整具体表达情绪,更有可能去觉察每一个情绪的本来面貌和价值,于是我们就可以说我和我的情绪可以和平共处,它们是来帮助我们,而不是来干扰我们,让我们烦恼痛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