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面对内在受伤小孩之难

(2020-06-12 11:27:54)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在武汉经济广播每晚十点心理健康类夜间谈话节目《今晚我和你》的交流现场,我常常会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去陪伴参与节目的朋友,和Ta的内在受伤小孩去对话,去陪伴参与者朋友面对和转化。

 

很多不怎么关注心理学的听友,听到这样的节目大概会懵圈:这是谁和谁在对话?怎么会有这样的对话方式?有用吗?

 

对此会有很多不解之处。

 

首先大家要明白什么是内在受伤小孩?

 

加拿大的白大卫:"内在小孩"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人格之中在过去因为遭到伤害或强烈负面情绪而"冻结"的部分。那个时候我们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了封闭自己,也因此而卡在了过去。这就是"过去时间中的内在小孩"

 

美国的约翰布雷萧:「内在小孩」是源自于儿时经验存在于人们内心的一个心理实体。很多人的形体虽然长大了,却因为小时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有被伤害的经验,导致这些人的内心其实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注的童稚小孩,这就是内在小孩。

 

美国克里希纳南达和阿曼娜:“内在小孩”是源自于儿时经验存在于人们内心的一个心理实体。很多人的形体虽然长大了,却因为小时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有被伤害的经验,导致这些人的内心其实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注的童稚小孩,这就是内在小孩。

 

武汉雅心成长团队:每一个过度反应的情绪都对应着一个内在受伤的小孩,或者多种情绪对应着一个创伤事件中的受伤小孩,在我们每个人内在,生命最初原始事件或场景里未被面对和转化的那部分的精神实体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几乎所有的表述都承认一个事实:每一个情绪都对应那个曾经受了伤的小孩的。把这些堵塞在体内的旧情绪能量体称作内在小孩

 

成年人表现出情绪化的言行举止,通常是他旧记忆旧情绪被激活。或许记忆已模糊甚至空白,但情绪和感受都留存在身体内,那个内在受伤小孩被激活的呈现。

 

而心理疗愈,换个表述就是让我们的内在小孩获得滋养和疗愈。

 

可是即使是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这样专业的训练心理和生命成长的团队,有些学员在面对内在受伤小孩的时候,也“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内在受伤小孩面对和转化之难,不去体验还真是不清不楚,甚至还有很多误解。

 

今天就说说难在何处?

 

第一难:承认之难。

 

承认我们的内在有受伤的小孩,承认TA的存在,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因为不关注心理学,也就不会关注那么多的探索者探索我们内在所留下的专业性有帮助的东西。

 

对于内在的痛苦,我们习惯了合理化,也习惯了各种逃避隔离压抑等应付外在麻烦事情和内在痛苦的方式,再不济的时候,喝下一碗碗所谓的心灵鸡汤,让自己舒服点后,对内在受伤小孩就可以继续不管不问不理不睬。

 

承认内在受伤小孩的存在,会有第二难:

 

处理之难。

 

很多朋友有固有想法:要怎么处理自己和内在受伤小孩呢?

 

总是觉得内在受伤小孩是个麻烦,是个问题,就想用固有模式要解决那个内在受伤小孩。

 

一旦想着要去解决你的内在受伤小孩,就真的很难很难,没有出路的。

 

即使改变了固有模式的束缚,把内在的小孩当一个精神实体去看待,也会出现第三难:

 

方式之难

 

转变对待内在受伤小孩的方式之难。

 

有的人能慢慢接受,有的半信半疑,慢慢要从压抑逃避隔离岛主动靠近看望亲近,就是从被动的防御到主动的负责,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这是要从头脑固有模式进入内在精神实体层面的运作,在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是最难的一大关口。

 

不再把内在受伤小孩当问题,而是当一个生命去靠近,去对待,就会出现第四难:

 

靠近之难。

 

即使我们内在开始把内在受伤小孩当人看,可是TA是被红尘我们自己判断为“糟糕、丢人、令人嫌弃、被自己排斥的”精神实体自己,所以常常被红尘自己嫌弃不喜欢,被认为是红尘自己的负担、累赘和包袱,恨不能一扔了事。

 

我记得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的课堂现场,一个美丽的女孩,在面对内在被自己嫌弃的自己,根本不看内在受伤小孩,外显的内在受伤小孩(另外学员作为她内在受伤自己的替身出现)打个嗝,都被她嫌弃,要她离远点!

 

这样的靠近之难,在刚开始面对的时候,是很常见的。

 

即使靠近了,也会出现第五难:

 

进入之难。

 

因为内在受伤小孩那里发生了难以启齿的原始事件,难以承受的痛苦,当时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无助、无力和茫然等,所以真的要进入的时候,我们都会特别抗拒的,这是正常人的反应。

 

 

要放下自己的害怕、紧张和抗拒,真正进入,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因为进入就意味着我们要再次经历那些难以启齿的原始事件,要再次去经历其中的种种痛苦,要再次去体会其中的无力难受无助等。

 

这不是动动嘴皮子,或在头脑完成那个封闭的思维过程就可以的,这是需要红尘自己再次打开自己,一头扎进去在地狱走一圈的过程。

 

多少人在这个阶段浅尝辄止?都是因为进入后要重新经历那一切,谈何容易?!

 

即使进入了,也会遭遇第六难:

 

舒展之难。

 

在这个过程,习惯性的逃避压抑隔离,常常让我们进入后,要么很浅,要么习惯性逃开,回到头脑层面去,所以要稳稳进入,再舒展开其中的想法判断结论需要期待渴望感受,是需要生命本身进入的深度,自己对自己诚实打开的程度,否则舒展之难就会出现。

 

舒展了,如果没有勇敢托底,其实也真正爱自己的力量托底,就会出现第七难。

 

面对之难。

 

面对不是要将内在小孩怎样,也不是要将内在小孩弄成自己头脑认为的那个样子,不是要按照自己的头脑固有模式去圆满解决什么事情,更不是要在所有办法都想变了,突然有个新鲜的办法,来为自己排忧解难,而是真的去面对因为内在受伤小孩而生发出来的对那个自己的嫌弃、看不起、批评指责、嘲讽,要面对自己因此而触发出来的耻辱感、糟糕感,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允许内在小孩用那样的面貌活着,不承认内在受伤小孩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常说的面对是真正的在内在看到受伤小孩这个精神实体的如是存在,不贬不夸,不损不减,如其所是的存在,然后全然地接受TA的存在,接受围绕在内在受伤孩子那里所发生的一切,是的一切!

 

这个阶段就是完全的离开头脑固有模式才可以发生和出现。

 

如果不能远离头脑固有模式的运作,不能在空性的空间看到和感受,不能进入到纯正的空性慈悲的心灵空间,即使进行到了上面这个阶段,那么就会出现第八难

 

转化之难。

 

这个转化是指经过前面阶段的蜿蜒铺开,每一步都很踏实,很舒展,不藏着,不掖着,如是呈现,深入舒展,全然接受,那么曾经那么不被自己待见,不被自己接受,被自己打压逃避隔离的内在受伤小孩,就会真的被你的接纳允许看到懂得聆听所滋养,就像一颗干涸的种子得到了溪水的浇灌一样!

 

如同昨晚参与者朋友说到的关押在那个又潮又霉又暗又矮连窗户都被红尘自己封死不见阳光的小屋子的内在受伤小孩,自己就会很心疼,很愧疚,不停重复对她说对不起,就会很心疼那个如实的受伤小孩。

 

这个转化就是从抗拒排斥,到靠近,从逃避隔离到开始去看望,从嫌弃到接受,从讨厌到理解和愧疚,从不管不问到拥抱关心,从恨不得弄死内在受伤小孩到真正的心疼等。

 

表面上这是态度上的转化,表层上也是处理对待的转变,深层次就是能量上的转化---从所谓的负面状态的能量到完全的正面能量,从晦暗不明到阳光明亮的能量状态的转化。

 

转化也会在这些层面出现:

 

在内在关系上是从自己对自己的抗拒不接受到自己和自己的和平相处,并且允许内在受伤按照其本有的节奏,如实的样子在自己内在去发展演变---往往外在自己成长多少,一次次去陪伴,内在的受伤小孩在成长的自己这里也会出现相应的转化转变化解。

 

内在受伤小孩就会成为自然小孩的样子单纯,勇敢,承担,阳光开朗,可爱和深爱,就是如实的纯真美好!

 

于是我们自己和内在小孩的关系转化了,内在受伤小孩也转化了。

 

鲁米有一首短诗,跟大家分享:

 

我:我的眼睛该怎么做?

神:专注所走的道路。

我:我的激情呢?

神:保持燃烧。

我:我的心呢?

神:告诉我里面装的是什么?

我:痛苦和悲伤。

神:与它们共处。伤口是阳光照进你身体的地方。


是啊,我们在受伤小孩有多少的痛苦和悲伤,就是阳光照进我们生命的多少入口!


好好陪伴你的内在受伤小孩,最后你的生命里会撒满温暖明亮的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