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认识人生更难的,是认识自己(葱葱)
(2019-11-05 12:13:36)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在我结婚移民到法国以前,我是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中国白领。我受过中国最典型的教育,有着很中国式的好好奋斗,出人头地的价值观。
我对自己的所有认识都来自我做过的工作和担任过的职务。 这让我很满足,也让我焦虑。
一旦所做之事顺风顺水,就膨胀至极,觉得自己是精英,每天照镜子恨不得发个自拍@全世界。
我以为我会嘚瑟一辈子,但是,并没有
法国的就业形势环境比中国差很多 : 各种市场已经成熟,各种行业非常完善,各种企业主思想极其保守,各种政策法规限制雇佣人员。在这种大前提下,同等行业的人很难找到在中国那么多的发展平台。再加上我在家里待了两年带孩子,我在法国的重返职场之路更加艰辛。
一边是到处翻箱倒柜的娃,一边是石沉大海的简历。郁闷之极的时候,为了吐槽解闷,我写了一篇博文叫 《当别人夸你的孩子像天使》 。一位资深的编辑看到我的文章后和我联系。他说他的夫人全职在家二十年,养大两个孩子。夫人读了很多遍我的文字,说每个字都是在写她。
老编辑鼓励我继续创作。我正好找到一个机会可以把心中郁闷一吐为快,于是我放开手写起来。我写得很快,把键盘拍得啪啪啪响,好像要飞起来了一样。我也不知道我心中积攒了这么多的东西要表达。一旦确定要写,好像生活中任何事和人都可以是素材。
我就这么歪打正着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我安慰自己的:虽然两年没有上班,并没有浪费时间
曾经有过两个比我年长的朋友说过我是适合写作的人,能够表达别人能够感受但是却不能表达的东西。当时,我丝毫不以为然。天方夜谭,我就是一个外事工作者,外语倒是会说几句,中文书都没翻过几本,写中文肯定是狗屁不通的,怎么可能去搞什么写作?
终于,我在一家法国的服装贸易公司找到了一个职位。我每天的工作是和客户的设计师和买手们确认中国外贸厂商发来的样品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 染色,面料,拉链,纽扣,版型,交期,等等等。
那段时间,我对纺织污染这个话题特别敏感,看了一些反应牛仔裤生产污染环境的纪录片。
人类为了满足消费欲望,制造了这么多罪孽?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而为了工资,在这个行业里继续做着一切正常但不正确的事儿,意义到底在哪里?
我和这个行业里的很多有经验的人谈过,没有人能解答我的困惑。我在工作中越来越迷失。我也想过干脆不工作,在家继续写作,但是我不敢。
好容易熬到了放假,我们全家去德国自驾游。我们选择的是德国南边的浪漫之路,途中经过了大名鼎鼎的天鹅堡。
沿着螺旋梯拾级而上,游客可以到达顶层的观景平台。
阳光下的国王湖闪着金光,白云朵朵飘在天上,冬日多雨的阴霾感一扫而空。我的心瞬间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只是清楚地看到了那个庸人自扰的自己。
生活还有这么美好的一面啊,是什么遮住了我的眼睛和心灵呢?我在害怕什么?担心什么?犹豫什么?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将不再能看见,那将是多么遗憾。
对着那片湖水,我看到了老去的自己。我该带着什么离开才不枉此生?
这是我第一次从死亡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对着那片湖水,我也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唱歌,跳舞,编故事,做手工。这个沉溺于幻想,热衷于表达的孩子啊,她现在在工作中感到迷茫,就是因为没有释放自己的空间啊。
所有生的问题,答案都在向死的方向。
这样的工作是不适合我的,虽然它是形势严峻的法国就业市场我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它不是我小时候向往的,也不是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所珍惜的,那继续纠葛下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忽然想起来一则读者给我的留言,没有一个字,只有一排的表情符号。如果我此生所做之事,能够给人们的心灵带去一丝自由和美好,这才是我所认同的价值,这才是让我离开这个世界时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
目标虽远,但已上路
回到家,我结束了工作,申请了自己的公众号,开始规律地写作。
每天,我还会收到各种招聘网站发来的职位信息,我也会受到诱惑。当我第一次把招聘信息删掉,把写作文档打开的时候,拿着鼠标的手都在抖。【不支持/images/0图片】
我的心里仍然焦虑,写这些有什么用?稿费这么低,根本不够我在法国的开销,这样将来只能去睡大街。出去社交也没个社会身份,都说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
在严重的自我怀疑下,我硬着头皮写了这一年。这是我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儿。这一切,也许都是上帝的安排,让我在求职的路上转个弯,驶向自己的心灵。
可是,路是走出来的,你不出发,永远只能看到起点的那一片白雾。指引你的,不应该是现实因素,而应该是你心里的方向。
我的稿费依然很少。我的第二本书已经在出版酝酿中,同时,我还想尝试写小说,剧本。
目标虽远,但是,我已经在自己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