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190926:回到内在有两难

(2019-09-24 14:42:53)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主要想谈的困境是:


我过几天马上要参加一个教师招聘,这几天在参加高强度的培训,高中毕业后好久没这么累的学习了,这个招聘还跟另一个也很难得的招聘机会时间冲突了,我跟家人商量以及自己纠结很久,选择了主攻这个。


可是愿望虽好,但是实际学习过程却还是困难很大。


老师指出我的问题是声音小气场不足,我知道这其实是我的症结,是多年的老短板了,包括我上次面试失败其实也是由于太想考好,所以在考官面前很紧张就忘词。


我其实很怕竞争和选拔这样的氛围,喜欢帮助别人跟人合作,因为我做帮助者和合作者时感觉很安全很自信,而当我的身份是一名竞争者时感觉自己很挫败到处都是毛病,还可能被抛弃……


这种感觉让我想到小时候跟严厉的妈妈的相处模式,我在她面前话不敢大声说甚至连气都不敢大声出,眼睛盯着妈妈在忙活的后背,渴望跟她亲近获得关爱又很害怕她严厉的眼神和呵斥。


前两天早上跟老师联系后,我陪了一下自己,进到那个场景里,我让那个小女孩开口说话,她一开口就哭着说四个字:妈妈抱抱!妈妈抱抱!……(就像我的小宝常对我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妈妈(妈妈上年纪后心境比年轻时柔软了很多)听到我的要求也转过身来抱着我,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鼓励和肯定,你那么想我成功,可是你通过打击的办法却没有让我成功,你培养了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成功呢?哇哇哇……”妈妈看到我现在事业的不如意也很难过,也在大哭,也觉得很苦。她实在很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对我的评价,所以从小把我逼得紧紧的,她说:我也受时代所迫我听到她这样说,觉得连妈妈也救不了我,是时代的原因,就更无奈了,我能拿时代怎么样呢?哇哇哇——此刻只能张大嘴嚎啕大哭来表达我的难过和无奈。嘴巴要张到最大,因为实在太无奈了[流泪]

在我已经成年后,跟妈妈说过我小时候她抱我太少,要她抱着我睡午觉,妈妈现在老了,挺愿意配合我的,她搂着我睡了几次午觉——我现在看到这个场景眼里还有泪,但是我也发现躺在床上我已经比妈妈还长了,我要特意蜷缩着才能被她罩着。


现在站在一起时妈妈也比我矮,白发也比我多,我还能找她要什么呢?


可是我又不知道拿内心的怯懦小女孩怎么办,不知道怎么自信起来,不知道我的生活怎么才能好起来。



索引条目:



        1.没有面对和转化的部分,迟早会成为生活中的“障碍”、“麻烦”或者问题,所以凡是“问题处”,都有生命的信息在传递。


       2.浮现于外在的问题,都是将我们带到生命需要被“关爱”之处的绳索。


       3.就事论事所做的改变,不是没有效果,最多只是表面的成功--日常过得去的生活,往往只需要表面的成功,所以鲜有深入生命内在的嬗变。


       4.所谓的修行,对于红尘生命而言,就是借助所有事情的发生能够回到内在去了解生命的伤点痛点盲点卡点泪点狭隘处局限点等,然后疗愈圆满圆融生命的过程,这是生命最有价值的内在奇迹。


       5.只要对自己诚实,就会发现:外在所有浮现出来的问题都能在内在找到相呼应的“按钮”---所以外面没有别人,真的只有自己!


         6.父母不要轻易嘲弄、嗤笑或拒绝孩子看似不经意间的言行,往往里面蕴藏着孩子纯真的愿望或期待。


        7.很多类似或者本质相同的情绪感受,只要我们懂得回到内在的路径,就能清晰呈现出内在早期生命需要我们关爱的部分。


        8.其实细细去“端详”父母,就会发现父母是走在圆融自己的路上,内在更丰富更深厚更浑然一体,父母依然是我们的先行者,衰老是指一个皮相呈现而已。


        9.我们所要面对的,其实并不是那个触动我们的“人”,而是要面对那个人所触动我们的部分,比如触动到我们生命的“痛苦”、“害怕”、“无力”、“哀伤”等!可是外抓的模式往往会将矛头对准触动我们的人,那个外在的因素,所以很狡猾地让自己躲过朝向自己内在的“面对”,让自己轻而易举“免责”,而让对方去“背锅”负责。


         10.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让我们“不爽”的人---TA们就是我们生命内在原型事件中原型人物的代表。


         11.放下触动我们情绪反应的那个外在的人,顺着自己的情绪感受下去,就能慢慢渗入到我们的内在,于是所谓的自己对自己负责就有了真正的依凭。


         12.当我们真的走上了怎么爱自己的路径,比如心路,就会放下对于“责任人”的迷思,真正来自己爱自己,让生命本源之爱取代父母之爱。


         13.父母最终真的都不是我们幸福快乐的赐予者,我们自己才是。


         14.对自己内在受伤小孩的滋养和关爱,是每个红尘生命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