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搞不定自己的人,越希望外面改变(周梵)
(2019-05-28 12:45:21)
标签:
情感教育 |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很多人常说:“我这个人还是脾气挺好的,除非别人惹我生气。”
我基本还是挺平和的,但是突然:
大客户流失
非高峰期大塞车
孩子不听话
准备去郊游突然下雨
账单来了
丈母娘驾到
……
反正总有各种外在的理由,你内心的稳定感就失去了
那些越渴望生活稳定,害怕改变的人,内心越是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的。
当你想要升级你的生活,你必定要开始一些冒险。
你需要进入一些全新的场景,做一些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接触一些全新的人,把你的生活打开,那些新的可能性才有机会进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一次进入未知的尝试都会带来不确定感。
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有机会让你看到你的潜力,把自己的生命带入新的纪元。
这种不确定感也是一些内心不稳定的人极力避免的,因为太没有安全感所以非常害怕改变,而害怕改变会让能量更为萎缩。
内心越无力的人,就越渴望外界的环境能够稳定,觉得自己需要不断的控制,以确而保这种稳定。
然而越是控制、干预、想要牢牢抓住,生活就越是吃力、甚至失控。
内心无力——害怕改变——停留原地一一期待环境稳定——控制环境稳定——环境失控。
接着又从“环境失控”回到“内心无力”继续无限死循环。
场景重现
让我们来进入一个很多家庭都很常见的场景。
一天你老公给孩子买了水彩颜料做礼物。孩子很开心的接过来,屁颠屁颠去书桌画画了。
这一刻,你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因为目前为止,一切事情的发展都在你的期待中。
接下来,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不小心把颜料弄到桌子上和衣服上了。
因为孩子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所以掌握不好,搞砸了自己的画, 急的大哭,哭泣声简直震耳欲聋,划破了家中的宁静。
你去劝,希望他的哭声能停止,让你空间的宁静感尽快回来。
你好言好语的劝他,可他完全不听,你的耐心值已经趋近于零,但依然还压着性子哄着孩子,可怎么劝都劝不好。
如果你的能量不够稳定,你很快就会被影响,你开始变得烦躁和恼怒。
但你毫无觉知,因为你已经被烦躁和愤怒填满了 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去自我观察了。
终于到了某个临界点,你爆发了,你开始大声责备孩子,而孩子哭的更厉害了。
你越来越烦躁,而如果你还没有觉察并重新调整自己的能量状态,这股坏情绪会继续蔓延。
接下来你就会迁怒其他关联人,比如埋怨丈夫, 干什么买这些给孩子,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做事情一点都不靠谱。
而你的先生被指责了,他也会觉得很委屈、愤怒。。然后他可能会回击,你们会大吵一架。也可能因为这种桥段上演的太多, 所以他不想再吵了, 而压着愤怒沉默下来,但终归,这件事对你们的关系造成的破坏已经发生了。
归
你看,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当你内在的力量感不够时,一点点小事就会逐步升级演化成一场灾难。
对于归因能力很浅薄的人来说,会觉得这场灾难都是那个水彩颜料惹得祸,如果没有这个颜料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都是那个XXX(女一号)出现,要不是她,我和我的意中人就一定会在一起了。
虽然这些反面角色塑造的简单粗暴,智商情商都很捉急,但确实也有不少现实基础。
因为很多人的归因能力大概都是这个水平——
都是因为那个人出现,我的职位才会被抢去,都是因为那个人,我们的关系才会这样……
其实有没有那个人,最终都会这样,因为你本身就是这样的。
我们会以自己当下的遭遇来把问题归因到某个点。反正不是我自己,都是外面那样导致我才这样的。
批
刚上大学的时候,
而我爸那时出差,也没办法回来救我们。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叫锁匠过来开锁。
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所以我没什么事可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着我妈的一阵阵数落。
妈妈没好气的一直在说,让你把钥匙带着总不记得,你这是把家当旅馆,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
我很不爽,不停地辩解甚至反击,我越解释我妈越生气,说的更厉害。
我说:这又不是我的错。
妈妈:那是谁的错呢?难道是我的错吗?
我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人有错呢?
妈妈:没错的话,我们在外面站这么久,还要花冤枉钱找人开锁,这不是错是什么?
那个时候我智慧不够,还理不清这其中的缘由,虽然觉得很不对劲,但也无法反驳我妈妈, 现在才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艾克哈特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当我们力量不够时,就会希望“意外”不要发生。
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面对,所以就会变成:对当下发生的事情的抗拒。
当你认为这“不应该发生”,那么自然就会觉得这是个错误。
只要你认为这是个“错误”,找到一个对象来承担这个错误。
要么就是对内攻击,要么就对外攻击。
替罪羊
能量低的时候,就是内在的低能量情绪比较活跃的时候。
例如:烦躁、焦虑、恼怒、挫败、焦急、愧疚、自责…
因为内在越不稳定,就会需要外部越稳定,所以会对生活中的环境、事、人有很多要求。
“孩子哭是可以的,哭久一点也是可以的。”
“我因为孩子的哭泣而变得烦躁也是可以的。”
“孩子是可以有烦躁情绪的,他也是可以表达自己情绪的。”
“老公做一件想让孩子开心的事情,没有预料到后面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可以的。”
“孩子哭他的,我保持自己的开心喜悦也是可以的。”
“有个周末被关在自家门外的体验是可以的。”
“我和我的家人偶尔出门忘记带钥匙是可以的。”
“如果我因为这样的事情而生气也是可以的,同时我也可以选择不把这种情绪丢到其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