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烟原创】亲子关系修复三部曲

(2018-08-11 16:19:29)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鄢群 武汉雅心 7月20日


没有完美的父母,没有完美的教育,没有完美的关系,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会有各自的局限和狭隘,用自认为最好的方式,给孩子造成各种影响甚至严重的伤害,直到问题出现才悔之晚矣,如昨晚节目中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却沉溺游戏,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比比皆是,并非单独的个案。这对父母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危机即契机,孩子是通过问题帮助父母成长的贵人和老师,当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自己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该如何矫正和挽救呢?这是很多父母的燃眉之急。


一、透过问题看到孩子,向孩子真实敞开,真诚表达“对不起,谢谢你!”是重建信任的良好开端


表面上看是孩子出了问题,孩子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沉溺于游戏,荒废学业,等等等等,如果还是只盯着孩子的问题,试图去教育孩子,敦促孩子改正错误,继续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这一类的父母我们姑且放在一边。我只对有能力透过孩子的问题回到自己身上的父母说话。


孩子的问题是果,我们对树上的果实去用力,是没有出路的,通过果,我们顺藤回到因上面来,这个因,有很多的层面,最表层的就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对待孩子的方式,比如孩子上了大学后对游戏上瘾的果,对应的因是之前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过度控制,控制和压抑的力量有多大,反弹和释放的力量就有多大,不被满足的程度有多强,渴望的程度就有多强,当父母看到孩子只是在用沉溺游戏的方式在表达对曾经被牢牢控制的自己的心疼,由此回看在孩子备战高考的那些日日夜夜里,那个埋头苦读的生命深处压抑了多少欲望,隐忍了多少情绪!所有的汗水和努力,压抑和隐忍的背后,除了自己的一份力争向上的美好追求之外,还有很多甚至更多是出于对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的满足和成全!


看到这样的孩子,这样的一个生命,父母一定会泪流满面,发自内心感动感恩和难过,会真诚地跟孩子说:谢谢你!对不起!谢谢你的努力你的担待你的压抑和隐忍,爸爸妈妈之前真的没有意识到,忽视了你的感受和你的需要。也谢谢你通过现在这么大的状况和问题让我们得以反省和反思,才能开始看到和懂得真正的你,之前我们确实不懂不知,只是享受你带给我们的荣耀和幸福,却忽略了你的承担和压力……


当父母能跟孩子真实敞开,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信任,为一起来面对当前的困局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不起”“谢谢你”,只是开始看到了孩子,都还只是父母自己的东西,还需要继续往前走,去真的建立连接,让爱流动。


二、超越盯着问题解决问题的固有模式,透过孩子回到自己,放过自己才会放过孩子


很多父母在意识到自己教育出了问题的第一个念头通常是“自责”。看着孩子现在的状态,父母又懊悔又着急,知道问题出在关系上,很多家长就用尽方式去弥补、修复亲子关系。于是一下子从“将军”到“奴隶”,话也不敢说,气都不敢大声出,察言观色,战战兢兢,生怕说错做错,在孩子面前就像个“罪人”。很想把孩子“哄”开心,很快重建关系,好快点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快点好起来自己才好过。


自责的潜在表达是,我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我没有做到,我本来可以做更好的父母,但是我没有做到。当我们对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放下的时候,我们不过是把抽向孩子的鞭子转而抽向了自己而已。我们对自己不接纳的时候,也无法真正的去接纳孩子。其实根本没有谁需要被原谅,已经发生的都是必须发生的,都是已然最好的,父母曾经对孩子的所谓错误教养方式或者伤害也好,孩子今天呈现的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也好,都是必然发生的,都是当下的最好。


在关系里,放下了是非对错,超越了盯着问题解决问题的固有模式,所谓接纳才会产生,看到才会产生,所以不必祈求被原谅,也没有资格去原谅谁。当父母还在期待被原谅的时候,自我的和解没有产生,也就连接不到孩子那里去。亲子关系其实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向外的投射而已。所以亲子关系的问题只是我们回到自己,审视和重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的桥梁,透过孩子回到自己,这是修复和重建良好的亲子的关系的第二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


三、从头脑世界到心灵世界,从“对不起”到“我爱你”,心和爱才能产生流动和连接


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放下是非对错“定罪量刑”,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从头脑世界到心灵世界的一步,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唯有跨过了这一步,才能建立和拥有流动而美好的亲子关系,从是非对错解决问题的头脑模式是到不了无条件的纯然的爱那里去的。


所有关系的实质都是爱的流动和生命之间的连接,所有关系的问题都是爱出了问题,爱被附上了条件,爱的通道产生了阻隔,这些条件和阻隔无非两个方面。


一个是头脑因为对人的“物化”而产生的各种是非对错和标准设置,而且这些是非对错和标准设置并不统一,都很狭隘,这些标准给我们的爱套上了枷锁,设置了堤坝,使得爱无法自由流动,从人到人那里去,从生命到生命那里去。


比如还是孩子玩电游的事情,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恨不得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即使有休息和娱乐,目的也是为了换换脑筋,好的身体是搞好学习的基础,依然是围绕学习,而且家长们会认为打篮球健身是健康的是好的,而玩手机和电游就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是不好的。所以的好和不好,准许和不准许都是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物化成一个学习的机器。


不放下这些僵化狭隘的物化标准,将孩子从标准规则是非对错条条框框的牢笼里放出来,监狱长和囚徒之间怎么可能建立平等友好正常的关系呢?更别说是美好信任灵动的关系了。


还有一种爱的阻隔源于父母自身的伤点痛点,父母就将自己的内心受伤小孩投射到孩子身上,看似在爱孩子,其实是在爱自己的内心小孩,看似在跟孩子互动,其实是在跟自己的内心小孩互动,于是内心小孩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道屏障,导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于是父母看不到真实的孩子,孩子也感受不到真正的爱!


有了看到和陪伴自己的内心小孩的体验的父母都知道,其实我们看到和陪伴自己的内心小孩的模式和能力,就是我们看到和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模式和能力。这绝非通过往头脑里塞知识,进行理论的升级换代就能达到的。知识和头脑无法对生命的伤点痛点进行疗愈。


内在可以辐射和影响外在,外在的世界其实是内在心灵世界向外的投射,但外在决定不了内在,不回到自己身上,进入内在心灵空间——爱的源头,好的亲子关系无从谈起,所以,其实谈不上亲子关系的修复和重建,因为一个看不到听不到的人,从来就没有建立和拥有过任何真正人与人的关系。真的挺悲哀的,我们都活在关系里,我们又鲜有人真的拥有过关系,大多数人都只是在物化的关系里受苦罢了。只是其它的关系我们可以忍受可以解除,唯独孩子是我们最牵肠挂肚的,亲子关系是无从割舍的。


亲子关系是所有外在的亲密关系中最逃无可逃的修行道场,有人才有关系,有爱才有连接。对于父母而言,真正美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停留在“对不起,谢谢你”,真正看到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走上前去拥抱孩子说“我爱你”!这种爱跟清华北大无关,跟电游无关,只跟人有关!只有真正看到了人,才会有无条件的爱,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建立真正的关系。


 这一步看似父母走向孩子拥抱孩子,实则是首先回到了自己拥抱了自己的父母才可以做到的。


所以亲子关系的修复也好,建立也罢,都不是一朝一夕,靠一个理论一个观念就可以完成的,而是经由亲子关系的问题看到关系中的自己和孩子,回到自己回归生命本源的一段修行的里程。愿越来越多的父母走上这条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