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像王菊一样“自我接纳”吗?(周小宽)
(2018-07-17 21:31:41)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前两周,有个叫王菊的姑娘刷爆了朋友圈。
肤色偏黑、长得略壮、名字有点土的她,是电视节目《创造101》的选手,她要出道,她要参加女团,
她在节目场上开始是遭到了10000点的暴击,要知道中日韩的女团标准一直都是白瘦美,更白更瘦更美。这一点,观众和评委很一致,
然后,画风开始改变,王菊开始逆袭。
摘两段王菊的话,
·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是大家认为最不像女团的练习生,可是我有实力,为什么一些实力不如我但是长得好看的女生,光凭好看就可以被观众喜爱?”
·
“有人说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在我这里标准和包袱都已经被我吃掉了,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自信到如此自由的地步,
观众从踩她嫌弃她,开始为她疯狂。
与其说王菊是一个不白不美但是无比自信的姑娘,
不如说,她是一个对自我的接纳度超级高的人。
——因为可以接纳现实中的这样一个自己,
——所以她才活得自由,才没有困死在别人给的标准里。
当大家在朋友圈疯转王菊的视频,
当粉丝为她拉票,高喊“王菊不出道我们不睡觉”的时候,
可能你正在为自己的糟糕和不足,暗自叹息、低落颓废、自我攻击。
你是不是总是只看得到自己的不足?
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潜意识已经定义了“我很糟糕”,所以你总是拿自己不够好的,去和别人好的比。
这就是自我接纳和自我不接纳的差别。
1
我很想问一问,
你有多接纳自己?
王菊,如果和当今女团的标准比,差的不是一点点好吗?
当你还在为腰部赘肉纠结,为了最近增长的五斤肉把美食可以带给你的最后一点愉悦感也整没了的时候,
王菊,对比那些身高170体重90公斤的肤白颜值高嗓音甜美的美眉,
是怎样一种差距?
我觉得我一瞬间就会想到她说的那句,“我是来自地狱的使者”——她简直就是所谓标准的反面!
可是,她没有因此攻击自己,没有黯然低头对自己说,
“我如此胖、如此黑、不够好看、风格奇特”,
她,接受了这样一个自己,↓
大家都看得出,她喜欢这样一个自己,
然后,她尝试,让别人也喜欢这样一个自己。
王菊的内心公式是这样的:
我接受我整个自己(包括不足)
↓
我喜欢我整个自己(包括缺点)
↓
我觉得我也可以让别人看到我的真实
(我相信总有人会喜欢和接纳有缺点的我,即使他们过去曾经有某个标准或规则)
而很多人的内心公式可能是这样的:
我不接受我整个自己(因为我有不足)
↓
我不喜欢整个自己(因为我不是完美的)
↓
我觉得别人也不会喜欢真实的我
(假如他们看到了我不完美的有缺点的那部分的话,特别是他们心里会有一个标准的时候)
看出差异了吗?
这不仅仅是自信和自卑的差异。
阿德勒说,世界上所有人都有自卑的一面。
自卑的人不一定要变得自信才可以,
自卑的人也可以自我接纳,
接纳自己的自卑就好。
王菊的受欢迎代表了一种稀缺,这种稀缺是对很多人惯性思维的挑战。
这种稀缺的思维方式和惯性思维的差异是——
你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和无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的差异,
是当你不符合某个他人或社会或主流的标准时,
你还能坚持自己相信自己与不断怪责攻击自己的差异。
我们习惯环顾四周再对自己下个定义,
我们总是要别人盖个戳才能认可自己爱自己。
这就是随处可见的惯性思维。一种倾向于在别人身上找认同的“肯定”方式。
接纳自己的人,才是真的在爱自己。
而不接纳自己的人,往往先于世界上的其他人,会远离那个“不够好的”自己,
往往他们对自己的责备和不满,比别人来得还要猛烈无情和严苛——因为他们不能接受,“我是这样一个自己”。
2
你对自己的喜爱
一定会遭遇到外界“不认同”的考验
其实,活着并不是要解决一个“你到底要多优秀才能幸福”的问题。
活着,是要等一个时刻,
即,你能对自己说“可以了,我满意了,我已经足够好了”,
这样的时刻,你会感觉到平静幸福。
而一个人对自己高度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一直处于这样的时刻之中。
这样的人,的确是相信自己,热爱自己这样一种存在的。
所以即使她不优秀,不符合某个标准,但是她仍然会散发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和光芒。
王菊是一个例子。
小孩子的笑容往往是最灿烂的。
因为小孩子还没有被各种他人的标准绑架,在那个时候,他们在自己的心里,会觉得自己是美好的。
但是一个人渐渐长大,当每一次被否定、被挫败、被质疑,
渐渐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
开始背离自己。
如果没有觉察、辩证的思考和自我辩论,可能很快,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到处都是短板的“一无是处”的人。
我女儿目前两岁半,前几天带她在小区门口散步,偶遇一个奶奶带着的四岁男孩。
女儿走过去和这个素未谋面的男孩打招呼。
她打招呼的风格是这样的,径直走到高她一头的哥哥前面,在离对方脸只有几厘米的位置停下来,面对面,目光炯炯地说:“我是跳芭蕾舞的”,“我跳的舞叫刷牙歌”大声、肯定、尾音拖得有点长。
既没有开场白,也没有等对方发问,
没有一丝犹豫和踌躇,
她就这样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自己。
我不确定她长大了是不是还能怎么霸气简单直接。
其实她是一个略胖的小孩,在她们芭蕾启蒙班,相对于其他身材比较标准的小天鹅,她是一只较为突出的肉肉的胖天鹅,她每天看芭比电视剧里的芭比公主,但是她的外形和芭比公主其实有着比较远的距离,比如她圆圆的小肚子、肉墩墩的两条腿。
可是她不那么在意。因为她如此地喜欢自己。她觉得别人也会喜欢她。
问题来了,
这种对自己的喜欢一定会在现实中受到挑战和冲击,
当你发现你不能被所有人喜欢的时候,当你发现在某个标准之中,你是一个边缘和落后者的时候,
你还能坚持对自己的喜欢吗?
你还能接纳和抱持你自己吗?
我遇到过很多来访者,
无论是升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发觉曾经优越感满满的自己现在和同学相比毫无特色,
还是毕业去了热门的单位,发现周围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而且资历都比自己高,
或者各方面都很优秀,唯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就觉得在群体里是“一个异类”,是“有亲密关系障碍的人”……
所有这些都是当遇到了否定、不认同后,出现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的人。
“我觉得自己太差了”
“一无是处”
“这几年没有任何进步”
“她们的见识都比我广,我太土了”
“我到现在都很迷茫,别人都活得很清晰”
“我觉得我没能力经营亲密关系,所以我现在都没有结婚”
“我觉得我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很多问题”
他们不停地攻击着自己。讨伐自己。嫌弃自己。背离自己。
人活着不可能没有遇到否定,或者被标准排斥的时候,
就像王菊这样,她有一个进女团的梦想,但是女团的标准她不符合,
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面对困难尝试争取,
但是当你发现你达不到某个目标和标准,发现自己不够完美、会犯错会令人失望的时候,
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你要不要去努力,
而是你对这个不符合某些标准的自己态度如何?
你能爱你自己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他小的时候,母亲的养育里面,对他接纳抱持的程度。
母亲越能接纳他的不完美,越能承担孩子的不完美带来的一些焦虑,
这个孩子就越能经由母亲这个客体,发展出一种,内在的接纳自己的能力。
内化了接纳的母亲在潜意识中,去接纳抱持自己,不够完美的那个部分。
这个“原生家庭的接纳”,往往在日后我们遇到挫折、否定、不认同时,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假如一个人小时候不怎么被母亲或者养育者接纳,
假如他遇到的是一个匮乏、苛刻的母亲,或者价值感低、焦虑、追求完美的母亲,那么这样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抱持力是很弱的。
孩子也就难以在成长中,发展出内在的对自己的完全接纳。
3
接纳自己,
你就不会与世界为敌
有人会问,
没有被原生家庭很好的接纳的人,养成了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习惯,总是依据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是不是就无法完成“自我接纳”了呢?
不是。
每一个自我接纳度高的人,也一样有不自信和对自己失望的时候。
粉丝去追捧王菊,觉得她那么厉害淡定,居然能挑战女团标准,
但是,这不代表,在她的内心之中,就从未有过对自己的怀疑,
就从未有过,对其他人的羡慕,
自信的人一样会有自己的自卑。
是人就会有弱点。
你和任何标准比,总有一种标准,是你够不着的。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自然会随时随地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别人的评判和标准之中。
但是,你可以和自己的自动化思维辩论,
你可以自我对话,
当你发现自己在某个标准里不够好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告诉自己,
我只是不一样。不会所有人都一样。
就像我最近读的一本儿童绘本,叫做《勇敢做自己》,说的就是一条叫丹尼的小鱼离开父母去海洋遨游见世面。
绘本上画了各种鱼,五颜六色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的鱼向左游,有的鱼向右游,
有的鱼围成圈游,有的鱼排成队游,
有的鱼吵吵闹闹,有的鱼特别安静,
有的鱼浑身光滑,有的鱼尖刺遍体……
丹尼结束旅行回到父母身边,对父母说:鱼真多!每条鱼都是独特的,都有值得分享的特别之处。”
他的妈妈说:“是的,丹尼,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路途,你要勇敢做自己。”
虽然你没有被这样的妈妈养育,
但是现在的你,也可以尝试这样去告诉自己。
有人会问,如果自我接纳,是不是意味着我就再也不用努力?
不,自我接纳,只是说,你不再和不够好的自己,和不认同你的世界为敌。
你不是一个斗士,也不再怀有憎恨,向每一个不认同你的人宣战。
你接纳了自己,不需要去证明什么,
你的内心就会圆满平和。
在这样的状态下,你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了事情本身而加倍努力。
当你不试图说服每一个不认同你的人,
当你不因为害怕不够格而拒绝那些可以试一试的机会,
当你不在意结果的评判而只是选择你喜欢的事情,
你只会更多的绽放你的价值和能量。
自我接纳的人,也会接纳外界。
对自己宽容,对世界也会宽容。
反过来,世界也会对你宽容。
我看到有人说喜欢王菊,就是喜欢她那种自由的感觉,喜欢她可以用幽默的态度来面对否定和质疑,
我想,这是因为她高度的自我接纳,
她没有在内心攻击她自己,也就不会将这种攻击转向他人,
就算很多人对她不接纳,但她对世界没有恨意。
她只是做她想做的事情,去投入,去体验。
接受总有某处不够好的自己,也不讨厌这个对自己不够认同的世界,
那种感觉就叫做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