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898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180305:亲密 并非唾手可得

(2018-03-05 22:52:27)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

倾诉者说:

想说一下和老公的关系:

始终觉得和老公不是很亲密。

在关系里经常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很多年他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得不到他的呼应,所以很愤怒。

一开始就是觉得他性格好,脾气很好,会对我很好,这符合自己的需求。

可是并不是强有力的男性形象;在很多场合,比如聚会等场合他在其中的参与度不高,甚至看电影唱歌他都会睡着。

很渴望对方和自己是在一起的:对方的精神、注意力等都在这个价,在自己这里!

伴侣课后,整体的看待我跟老公的关系,老公像恩人,但是不是像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局,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以前有些东西还是会出现,我是有些模糊看不清的,我也发现对他有很多的愤怒,我不能直接越过这些感受好好的和老公重新一起生活,我们关系是有裂痕的,这次的节目就当是对关系的一次回顾吧,希望能看清更多的东西,跟他在一起的十几年里,让我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生活过的毫无生气,结了婚,老公像个假老公,很多时候他是不存在的,我也问自己,是自己的问题吗,是自己要求太多,那么希望老公在,还是老公也是有问题的,在一起的十几年里,老公整个人昏昏沉沉,不知道他在干嘛,我总是形容他人在魂不在,对于要孩子这样的人生大事,我是有我的担心,可是他从来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态度,怀孕时老公没有一丝的关心,孩子出生了,也一直是我在弄,别跟我说什么外抓之类的,我要求生活在一起那么亲密的人能在一起,很过分?老公也不跟孩子互动,不过他进团队学习,这点好了很多,有时候我恨不得把孩子背着干活,他就躲着玩手机,有时候我在做饭忙别的,让他看下孩子,孩子在边上玩,他就玩手机,男人只能这样?还是我要求太高?我一回到到奶奶家,他一个人在武汉,想联系到他,很难,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要从奶奶家回武汉,想着跟他一起的生活,就觉得很沮丧!可是他对待其他的女生,真的是暖男,表现的很热乎!我的问题?我承认在关系里很多时候我就像个孩子,我们常说的回到自己身上,现在在关系里我有点小心翼翼,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跟对方相处,能做的就是把对方照顾好,做不到亲密,我也不知道如何亲密。

索引条目:

1亲密关系中伴侣或者配偶那里,所有让自己不舒服、不满,或者和自己不同的地方等,都有着对方丰富的生命密码,是需要我们真正去了解和看到,这是真正亲密必经阶段;同时,借助对方在我们这里引起的种种反应,要开始深入到自己生命这里,去看到呈现了怎样的自己也藏着丰富的专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

2一个有被遗弃感觉的生命,进入亲密关系,要么特别容易粘连和掌控对方,让对方喂养自己;要么是若即若离特明显的疏离感,让对方远离自己;这两种状况都是在呈现一个东西-----总是很难进入真正的亲密。

3有家却孤独的生命到处可见可见链接和亲密是关系最重要的沃土。

4没有完全敞开,没有将自己全然交付给另一半,投诚到关系里,产生不了真正的亲密。

5要求亲密,和真正亲密,这两者真是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只是一个渴望;后者是生命全然投诚进去的结果。

6我们在关系里不能投入进去,是害怕真正整体如是的自己放入后,对方会不喜欢,会嫌弃,会离开自己----当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做好全然接纳自己的时候,在关系中就一定会不能全然接纳对方的,所以所有不敢投诚在关系里的这份担心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会是个危险和威胁。

7亲密关系,一定是两个生命不断投诚进去的结果,在过分保护自己的基础上,即使是最深情的呼唤和最持久的期待,是不可能得到亲密的。

8夫妻之间,特别是恋爱结婚的时候,是当时两个人内在能量匹配的结果,不可能比这更好或者更糟糕的结果,其实都是自己内在的真实状况吸引到了和自己匹配的另一个人。

9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都有各自的起点,需要去学习爱和被爱这个重大的生命功课,而真正理解爱、懂得爱和践行爱,将爱施予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就稀少,所以修行爱的主题,实非易事。

10“我要连接”、“我要亲密”、我要活在爱里”---这是每个生命在关系里最重要的三个呐喊。

11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这样带着深深浅浅创伤的生命,都尽力在红尘世界活着,努力前行,去活好,这本身就是最让人动容的生命奇迹。

12看到自己和对方在关系里真正的起点,才会有真正的前行---自己这个红尘生命是怎样的生命状态,是受伤很重,还是牵连很多;是满身疲惫,还是孤独感重;是能量满格,还是奄奄一息......不看到这些真相,就单方面期待,本身就是无明,无明产生不了亲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