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沙龙分享】所有的事情都要遵循规律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连续几次关于教育问题的沙龙,对我个人来说受益匪浅。
现场听了本次沙龙的同学们会知道,对于本次沙龙的主讲人群姐来说同样如此。
对于许多像我这样孩子较小的家长,这几次沙龙的内容有助于家长们做一个预演,为将来能够更好进入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准备。
对于孩子已经进入大学或者大学都已经毕业的家长,回看当年的经历能够看到更多的真相,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去处理遗留的问题。
对于孩子处在中间阶段的家长们,这几次沙龙能够帮助家长结合自身的实践去做出一些改变,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家庭的关系都能够更平稳。
老师,家长,学生各有各的角色定位,老师和学生是有相对的高低关系的,而家长和老师是独立的角色和个体。
家长无须勉强自己去认同老师,也不必要勉强老师认同自己的理念。问题的解决从来不是以解决掉某一方而完成。各方保有自身的观点,系统依然可以是和谐的。
家长的角色是帮助学生遵守基本的规则要求和更多的给予孩子理解和高质量的陪伴,而学习的主体工作应该由学校老师来指导完成形式化的部分。
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自己的职责,家长,老师真正意义上起到的正面作用占比不大,但负面影响却可能深远。
家长如果本身的状态有问题,陪伴孩子越多可能越糟糕,负数*再大的正数只会负的更多。这里必须为群姐点赞,长期数学不及格的群姐居然能够很好的使用负数这个概念。而许多自认为自己读书时数学成绩很好的家长却从来没有想通这个简单的道理。
比起成绩来说,学习能力和欲望才是基础教育阶段家长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去判断,那就把事情交给真正专业的老师来处理。如果信,请深信,和团队的情况一样,全然的相信和跟随至少一段时间而不是连一次作业,一次小考试的成绩都经受不住。
另一种选择是在小学阶段用任何方式努力把孩子送进类似外初这样的学校,那么后面的过程相对一般的学校会轻松很多。不过这仍然是有淘汰率的,而且这个学习过程对家长的能力和专注度同样是巨大的考验。
就像王芳玉所说的,接受孩子当下的现状,配合老师的工作,由自己来陪伴和懂孩子,这可能才是家长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不要预设老师是不好的不懂教育这个前提(以我的标准,不懂教育的老师占绝大多数,但这不是绝大部分家长该持的标准,以中位数来划分,那么相对懂教育的老师和不太懂的是一半一半,而家长比老师不懂教育的概率要高出一半很多才对)
学校的学习其中很大一个部分是完成社会化,即使这个社会问题多多,也比个人能支撑的东西要完整很多。没有足够财力和精力,能力的家长,首先还是应该选择跟从学校和学校老师的步伐。
补习或者培优老师只是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仅此而已。当然,这关键的一笔对很多人可能会非常重要。但是前面的部分至少是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