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人格”带我们走向何方 ——阴影人格破解大法沙龙记录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这次的沙龙主题,是中一阶课程一个课外延伸与辅导。中一阶里刚刚讲过“阴影人格”的有关内容,其作业是要求学员画出自已的阴影人格图表。
阴影人格是我们在各自独特的原生家庭(家族)背景下,学习教育背景、成长经历背景下所形成的人格特质,是不被我们爱,不喜欢,否认,压抑,抗拒,排斥,挑剔,隔离,对抗的部分,也包括自已喜欢但没有发展出来,不被允许和接纳的部分。
在完成这次作业时,我梳理了自已这几年的成长之路。我发现,这些所谓的阴影人格我很早就认识到,也曾经很坚定的“硬性突破”到另一个方向上来。但现在,我发现自已又不知不觉的回到“以前的我”。我有些感叹唏嘘,但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自已。那么,学习“阴影人格”到底给我们什么样的帮助呢?我们可能发展所有的特质,而成为一个完美无缺、没有软肋的人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求助于群姐,于是有了这样一次主题沙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3ibtNZiblYjnXawpISAbGJT87ByS6A17jsLdqfLiaf01eLV3PYTfgSal5dicB1kUJyutlticzsicD4fF4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阴影人格破解大法沙龙记录" TITLE="“阴影人格”带我们走向何方
在沙龙上,我以我的“懂事”为例,说到几年前曾非常的讨厌自已有这样的特质,于是头脑就以为是要发展出另一极——“任性”来。的确,“任性”这种特质非常的吸引我,遇到很任性很自我的人,我就会非常的喜欢和欣赏,不由的被吸引。曾经,我以为只要自已变得任性就会好了,就舒服了,之后我也的确突破了自已,做了任性的人。但现在回头来看,为什么我还是又回到了以前的我的样子呢?我发现,不管我做什么样的我——懂事的我,还是任性的我,我其实都没有改变,那个原本的我还是那样。
群姐笑着望着迷惑的我,说道,“阴影人格其实就是我们羡慕嫉妒恨的部分,别人做得到,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大家觉得学习阴影人格有用吗?”有一些同学举起了手。群姐继续分享道,“说有用也是有的,就是可以在人际关系里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已身上来。就象一面镜子,那些喜欢的,讨厌的人,都不再会与对方纠缠,而是知道这是自已的功课。”她以自已的“守时”为例,讲到阴影人格不是去成为那个“不守时”的人,因为那也会很难受。我们的某种特质都是千百次的重复所形成的,就象被反复的钉了一颗“钉子”一样,想拔出来重新换一颗钉子谈何容易!外在的“相”,不是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而方向是去看到别人不守时所带来的愤怒感,是自已的节奏被打乱。所以,阴影人格是要让我们去向自我接纳的方向,真正开始接纳自已。
那如何可以检验自已的“阴影人格”功课有进展呢?就是看能不能安心地做自已,同时又能接受别人做别人。在人格图表里,显性人格里被排斥的部分越来越少,而阴影人格里的列项也越来越少。当某种特质不成为“自我要求”,而是你乐于、享受成为那样的人时,就开始放松下来了。
我可以这样,我也可以那样。。。。没有对立,就可能开始走向圆满。当你对这种特质不再有强烈感觉的时候,就证明这个功课完成得差不多了。

“阴影人格”里除了需要自我接纳的部分以外,还有一部分是需要自我确认的。就是自我认识。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自已的真实呈现,看不到自已真正的特质是什么,以为自已是怎样,但真实呈现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我想到我其实很长时间也是相当任性的,但我却并不觉得;还有些时候,是别人认为你是怎样,因为外界对你的评价而产生了困惑。群姐说到,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她很“强势”,但通过自我认识,她越来越确认自已是一个内心非常柔软的人,那别人如何评价她,她也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我怀疑。
所以,我们还有一部分功课是,再向前一步,到“懂自已”的路上去。到这个时候,我们在人际关系里,是自已的部分可以拿着,不是自已的部分就还给对方,剔除掉不属于你的部分。这时对方对你的投射,你就不会再认同了。人也就轻松下来。
同时,通过学习“阴影人格”,我们还认识到“世界上你并不是真理”,人与人真的不一样!而学习之前,我们总会想当然的认为,不就应该这样吗,难道还能那样。。。。这时,对别人的接纳度就开始增加了。
说到这里,一个怎样的自已来看阴影人格里的呈现呢?如果只是红尘自已,那不可能完成这些功课。只有一个觉察的自已来看自已,才能看见和分辨。首先,要有觉察,谈自我接纳,自我懂得,放下我执,才有基础。
谈完阴影人格在个人内在发生作用的几个方面,群姐接下来扩展到人际关系里的运用。秀勤姐那可爱,漂亮又有学识的小公主也来到了沙龙。女儿说到自已比较喜欢精神上的享受,而妈妈则觉得那很花钱。她说,“我虽然还是会做自已想做的事,但也尊重妈妈的想法,所以我会偷偷的去,心里也有点愧疚”。她已经学会了懂得自已,又尊重别人,让现场的同学都刮目相看。如果再向前一步到对妈妈的爱那里去,内心的冲突就会更少了。
小禹同学说到与“热爱音响的室友”的相处过程。他从对其愤怒到无语,他是一个绝对不会在六个人的寝室里如此不顾及别人的人。他到最后,看到室友就是那样一个说话大声的人,发现有的人就是如此的特质,也不一定是有多么的恶意。内在处理好之后,在这样的情境下,该想办法还是要想办法来解决。与其愤怒,也许不如一对好耳塞来得有用。
在亲近的关系里,我们要学习“有你有我”,“分清你我”,这个基础在于看到人,尊重人。这些由于不同的特质而引起的不舒服很容易被发现,而因相同的特质产生的无明的亲近和喜欢,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
群姐说到自已在团队里的自我觉察过程,对有相同特点和气质的人会很容易产生狭隘的情感同盟,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关系”,这只是自我的认同和投射而已。这时如果有觉察,就会从这种狭隘里走出来,真正看到对方。这时,再产生的亲近,是心性的喜欢和吸引,生命与生命之间就有了真正的看到和连接,这时关系才成为了有滋养的关系,是彼此的成全,就可以有觉察的在关系里进行自我的整合了。
所以,阴影人格在亲近的关系里,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可能等待对方来满足自已,人与人天然的屏障是别人不可能知道你的需求。自已无条件的完全的满足自已都做不到,何况对方呢?还是自已来懂自已,满足自已吧,这样比较省心力。同时,对别人也多一些尊重和放手。
在职场关系里,我们如何处理阴影人格带来的不喜欢、排斥呢?二期的大师姐马儿说到她在职场里遇到一个游手好闲、不想做事的“徒弟”时,都想把他“灭了”!大家都笑起来,这样的事大家都遇到过。群姐也说到一件类似的事情。在职场里,我们不要盲目的说,“我不喜欢你那是我的问题,所以我不该愤怒,应该。。。。”我们首先要看到,这是职场,在职场里,要先合格,要遵循常识工作,这是更大的真相和看到——这时的“人”,是在职场这个背景下的“人”。所以,不要学了心理学,就盲目的给自已套枷锁,觉得自已应该成为一个如何四平八稳,风吹不动的人。“看见”,要看见人所在的背景,人是背景下的人。所以,那些需要老板和同事在职场里看见自已的同学,也要注意哦。
通过今天的沙龙,我渐渐清晰起来。学习的内容,如果只是停留在头脑里拼命的去理解,去想,是学习的错误方法。学习心理学正确的打开姿势是——回到心,回到感受里。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