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沙龙分享】破相,发生在不“破”之时

(2017-06-30 10:04:41)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2017-05-23 3期 陈茗

【雅心沙龙分享】破相,发生在不“破”之时

“破相”,是佛家语,是相对于“着相”而言。着,是指执著,相,是指某一事物在我们脑海里形成的认识和概念。着相,可以粗略的理解为,执著于自已已经形成的某种认识。破相,就是相反,指破除了自已某种认识和观念。

 

当然,这种解释是片面的,一旦解释就失去了原有的意涵和回味。破相,是我们雅心心灵回归团队常常会提起的词语,我通俗的体会是,放弃某个自已执著的认知,从某个坚固的“认为”里看到更多的事情真相。

 

我们为什么会“着相”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特质的具体化,我们形成了某种生存模式,形成了某些认知,想法。这些想法、认知、模式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心智状态下的我们,发展出来的最好的应对方法,而这些方式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既保护了我们,又在无形里限制了我们。

 

我们就这样,被无数暗暗形成的各种“相”分割开来。生活的河流继续奔流,冲刷到我们内心的无数的堤坝上,有时是小的冲击,我们还可以忍受;而来势汹汹的大的浪潮,我们就深深的感到冲击到内在堤坝的疼痛。


 

为什么我们的团队叫“心灵回归团队”呢?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成长”,成长总是意含着“做更好的自已”的韵味,而心灵需要的,其实只是回到最自然最原初的状态,拆除那些后来形成的堤坝,让生命的流河自然奔流。

 

为什么老师总在强调看到“人”呢?思维是大脑根据事件,感受,情绪,认知最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个概括,是一个结论性的东西,它就象一个结晶一般,是很难破除的,所以我们用思维对思维,谁也无法说服谁。而看到“人”,就是一个原初场景,有感受,有情绪,有事件的经过和细节,看的过程中越少加入了自已的判断,看到的就越接近真实的情境。这样的过程,就会产生新的认知,会产生“哦,原来是这样的”的感受,可能“破相”才能发生。

 

所以,团队里总强调,去看,去看,因为认知总是片面的,而呈现出来的存在,永远是整体的。看得越多,越整体,内在河流就能越来越顺畅流动。

 

那么,“破相”是如何发生的呢?我试着通过我在王程同学沙龙上的体会来描述这一过程:

 

王程在讲述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个从小很会看父亲脸色,体贴父母和家庭的难处、懂事的小女孩。她说,她是家里第二个女孩,父母和整个家族对她是个女孩都有些失望,母亲因为她而失去了去当医生的机会和理想,父亲在她小时候生病时,听说是她病了而觉得请假回家是多余的。

 

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子,可能很小就在心里发誓,一定不能给父母增添多的麻烦,她也要努力,懂事,让父母不后悔生了她。她从不找父母要钱,父母想起来就给,想不起来决不主动开口。因为她小小的眼睛里,看到的是父母常常会因为钱而吵架,而自已如果能不提钱,就能让家庭多一点欢乐和和谐。

 

这么一个自律的女孩子,一路顺利的考上公务员,拥有了大家都羡慕的职业。在她自已挣钱之后,想到的是给家庭承担责任,给母亲,给姐姐买东西她一点也不吝啬,而给自已买东西,她从不敢超过200元。那是一个心里的坎。她想起自已读大学整个期间,穿的全是舅妈家女儿的衣服,从来不曾拥有一个自已的娃娃。

 

 

一个那么懂事的女孩,一个那么自律的女孩,一个可能无数次看到同伴穿得五彩缤纷而自已穿着不那么合身的衣服悄悄站在人群后的女孩,一个通过自已努力终于有了可以支配的钱却先想到的是同样境地下的母亲和姐姐的女孩,一个在商场碾转反侧只留心看打折的物美价又廉鞋子的女孩,她坐在沙龙的现场,就在那个奶黄色的沙发上,穿着一条蓝色的长裙讲述着。



【雅心沙龙分享】破相,发生在不“破”之时

 

她是王程,也是我,陈茗。那么多相同的感受,想法,情绪,我看到是一个个情境下的自已。我曾经多么的羡慕那些自在的,漂亮的,大方的女孩,不需要太早就懂事,不需要心里装太多的人,不需要有太多的计量和考虑。象群姐的女儿,天资聪慧,得到万千的宠爱。我无数次告诉自已,“去吧,没关系,你现在就去宠爱自已,做那样的人。”

 

但是,在王程的讲述里,我看到那个懂事的小女孩,那个坚强的,自律的小女孩,她一直被遗弃在那里。她需要的不是变成别人那样,不是现在的弥补,不是去成为那些她也羡慕的人,因为她知道自已的取舍里份量,她明白自已的周全而带来的心安。只是,她需要被看到——懂得她那颗乖巧,体贴,懂事的心。

 

王程在讲述着,周围坐满了同学,身边的秀勤哭得身体一抽一抽。空调的风呼呼的吹,群姐静默的侧着头在听。我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个自已时,我明白她有多么的好。当你看到她的好时,那么的好时,你绝不想说“你要成为另一种好。”在那一刻,我明白,没有什么需要弥补,一切都在发生时的那个当下得到了成全和平衡,都是那么的好

 

我是在那一时刻,想到“破相”这个词的。所谓能破,一定是沉浸的看,沉浸的识,“破”,发生在你没有想“破”之时。

 

王程接着讲述着与父亲之间的关系,这让我继续体会到,最难破的“相”,来自对自已最深的爱。

 

她讲到父亲是如何过于敏感的把身边的人都“赶走”,把自已活成孤家寡人。这样一个脾气暴躁的,敏感的,情绪化的老人,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呼求,“你们来看看我,我很难受”。我通过她父亲所看到的,是和其差不多特质的我的“母亲”。

 

她讲道如何在生活里用所学技术安抚父母,如何同理父亲,如何在父母的呈现里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形成的模式,我也看到同样的我。其实,我看到我和她一样,还在沿着小时候的模式奔跑——我要更优秀,好来帮助父母。

 

我体会到自已这么多年学习“心理学”,也不过是在过往的模式上加入了新的力量,只是模式的更新迭代,而我没有真正停下来,去看到这个模式里的“我”。我要做那个要强的,优秀的,能为父母分解忧愁的我,而我又很少看到这样一个“我”。

 

在这一刻,我想,我的母亲一定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这样一个“我”——她那个要强的,倔强的,体贴的,执拗的,勤劳的小女儿。那一定常常为我的懂事而欣慰着,又为我的要强而心疼着,看着女儿傻傻的坚持着她一定觉得又好笑又开心,她有时想告诉女儿,你不一定要这样做,但又怕伤了那个要强孩子的心而忍耐着,默默的支持着。我看到我是在母亲的怀抱里成长着,而不是我一直以为的母亲需要我的帮助。

 

看到这一真相时,我心里安静的汹涌着。我一直活在母亲的宠爱里,我从来都不是那个孤独的没有得到母爱滋养的孩子。母亲容许着我的偏执,她甚至都没有想过容许或是宽容这样的词,她发乎天然的态度和姿势是——你觉得是,那就是。你想要的,都拿去。

 


【雅心沙龙分享】破相,发生在不“破”之时

对一个人最大的宽容是什么呢,就是接受她的偏见。哪怕这份偏见是对她的偏见!她会说,是的,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我从二00九年参加心理学的学习以来,心里暗暗的支持就是想有这样一天,能破这个对我来说最难的“相”。我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的轻松。这个相的后面,有我成长过程中最强化的模式,以及在模式之下那无数个在分分秒秒里起伏的情绪、感受、想法,我有多么懂得那其中的沟壑,我就有多维护那个“我”。只是,这份来自对自已的懂得和爱的维护,一日复一日形成了那个无比坚硬的“相”。

 

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王程,感谢沙龙,感谢团队。感谢我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