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151111

(2015-11-11 14:27:43)
分类: 雅心心语

个案概况:参与者女性。夫妻关系和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结婚13年,夫妻吵架很频繁,特别是丈夫喜欢打牌,打牌输赢,就牵扯到家庭的经济状况,丈夫会觉得自己就这一个爱好,妻子管的太严;同时丈夫总是借钱给别人,而且借钱给别人的时候也不告诉妻子,妻子并非要管住丈夫,而是觉得这是一件可以互相商量彼此打个招呼的事情;丈夫就觉得妻子管的多,无理取闹;所以前几年夫妻关系一直都磕磕碰碰,不过一个开出租,一个上班,倒也相安无事;但是这两年情况更糟糕,因为孩子也跟着夫妻两个到了无锡后,自己也是上班很累,有时候需要老公早上做个早餐,老公也不愿意;自己上班时间长,经常加班,让老公洗一下衣服,老公也不愿意;兄弟之间入股做的公司,也牵扯到一些事情,丈夫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候,不能照顾到自己妻子的看法感受等;跟丈夫沟通,可是话都没说完,丈夫就会给她扣个帽子:你是不是很久不吵架就不舒服?!她很渴望丈夫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妻子多希望自己能够和丈夫好好说话;妻子闭嘴,是觉得无法沟通,同时也不想吵架!沟通和懂得,看到并爱着,是这个女子内心最深层的需要和美好的愿望。 

1.很多女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喜欢沟通的,是能够聆听的,是有能力懂得自己男人的,实际情况是,虽然男人不善言辞,不喜欢主动沟通的特性会影响夫妻关系,但是其实很多女人并不懂得聆听和真正的表达,更多的时候反而是情绪化表达。

2.情绪化表达是指被事情触动后泛起的情绪,不加以检视过滤,没有觉察,为了自己暂时的好过和舒服而说出的话,这在关系中是一种只有自己没有对方存在的表达。

3.情绪化表达同时也是内在受伤小孩,借助当前发生的事情,出来说话,只是很多人不清楚,就将这样受伤的小孩,不知不觉放进了亲密关系中,让对方来负责,而且越亲近的人,这样将内在受伤小孩的交付出去的言行会越多越频繁,而对方也发现不了内在的这个秘密和真相,只会觉得沉重和不自在,觉得被指责和评判,就会反感这样的做法,于是交付出去的内在受伤小孩就再次成为无人认领的孤儿,在关系的孤独地带日夜流浪。

4.很多女人误以为情绪化表达就是在和对方沟通,还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很不好了,对方还听不到看不到,于是给男人扣一个不懂沟通的帽子,男人就会觉得和女人沟通很麻烦,还不如不说,保持沉默,甚至,惹不起咱还躲不起?!情绪化表达,就是将表达变成情绪的炮弹,向对方一股脑发射---- --关系的土地一定是被炸得坑坑洼洼!

5.真正的表达,一定是有开放的耳朵,开放的心灵空间,准备容纳对方的回应(不管这个回应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准备好接纳对方的回应,是沟通的基础,是表达的最关键要素,所以聆听就是接纳对方最显著的呈现,聆听也是沟通的关键。能听,才真的能说,说什么,说到哪里,不说什么,全靠听来决定。决定沟通的基础是听而不是说。

6当我们说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完整,不是只表达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而是要告诉对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还有自己的感受(不是情绪化的判断,很多人以为那就是感受),对于判断和分析,可以说,但是一定是就事论事或者对方具体言行本身的判断,而不是对对方这个人进行分析判断!随后表达本身的动因,即期待和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关系的看重,对这个人的在乎,对关系和对对方的心、意、爱、情,一定不能省略,它们是托住前面所有表达的最稳定最深厚的基础,唯此,才能传递告诉对方----我所有的表达,不是来伤害你,而是来爱我和你,是来建设关系,而不是摧毁亲密,是来爱护彼此而非破坏关系!

7.聆听到对方的话语,是打开自己,让对方进入自己内心的过程,是要将敞开的自己,给出来;同时听到对方的表达,来了解和清晰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来接纳对方的判断和分析,来懂得对方的需要和期待,来触摸对方的心、意、情、爱;更重要的是借助对方的表达看到怎样的生命存在--这个生命存在不是被判断书来的,不是头脑的产物,而是一个存在,这个存在是通过言行浮现出来的,看不见,但是能感知得到!

8.而生命的存在,不是单个的割裂开的存在---多去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对方成长过程发生过哪些重大的事情,影响了对方什么;自己也可以多告诉对方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经历,经历的事情给自己的影响等等,这样的沟通更能够帮助彼此能更清晰更准确看到对方的存在!

9. 看到人的存在,是沟通的最底层,而不是是非对错的交战,更不是一味表达期待和需要,这都只是部分的价值!

10.看到人的存在后,连沉默都是美好的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