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023-10-02 12:55:58)
标签:
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狗吠深巷中 |
单就诗来说,陶渊明最有名的诗,是他那些与隐居生活的内容密切相关的诗,是写他自己的隐居生活的诗。这些诗的成功,不只在于它们的艺术成就,同样在于、甚至更在于它们的实际内容。
关于这一类的诗,我本来准备了好几首想来介绍,其中包括:《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移居·其一》(昔欲居南村)、《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饮酒·其九》(清晨闻扣门)、《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及至要动手敲字时一看,其绝大多数在前面谈陶渊明的实际生活时都已引用过了。也许只有《归园田居》的第一首未提到过,这里就介绍一下这首诗: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亩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杂尘,
久在樊笼里,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最后一次隐居之后的第二年写的。第四句的“三十年”,一般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到四十一岁彻底归隐,前后十三个年头。写这首诗时,陶家的经济生活状况还比较好,陶在这首诗中也没有说他的穷苦。全诗写他归隐后的自由舒畅的心情,以及他快乐满足的生活。即便不说它的思想内容,单就诗来说,这首诗也是一首非常好的诗。诗的语言平实自然,没有用一个典故,基本上也没有华丽的辞汇。总之,典型的风格:质朴、自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用的是《古鸡鸣行》的原句。原诗句为“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巷中”,陶只改了一个字,上下句对调了一下。 [1] 于此可见陶诗的风格对古诗的继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也有对前人诗句的借鉴。这两句诗的风格,似乎介于质朴与文采之间。对于诗,也不是绝对不要琢磨锤炼。大约最好的状况,应在质朴与雕琢两者之间的某个合理的位置上。陶渊明这首诗之摄服人心,显然主要靠的是内容。农村生活的内容,它的朴素让人心动,它的纯朴的美让人愉悦,它的清淳的人生意趣中蕴涵的高古圣洁让人心生钦佩。在这一方面,古今的诗人,很难有谁能代替得了陶渊明。惟陶渊明有二十二年坚持农村隐居的毫不动摇的决心,惟有陶渊明具有安于平静清贫的农村生活的不变的初心。惟有如此的素心,才能写出如此的诗。诗如其人,诚然。
以前我们引用过的一些诗,陶渊明完全是纪实性地写他与农村的邻人们“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日常生活,写农人们“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的纯朴友情,以及清贫的生活中农人们的快乐与生活意趣。凡此种种,远离“高马达官厌酒肉”的罪恶丑陋,远离“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的腐朽堕落,也暂时避开了“出门何所见,白骨蔽平原”的痛苦悲惨,让我们可以体会最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中那种基本的朴实的欣慰与满足,真诚与情趣。在许多诗人的大作中,这些东西往往是比较欠缺的。
[1] 见《陶渊明诗文汇评》,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第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