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偶尔干些轻活

(2023-04-12 14:47:39)
标签:

陶渊明

劳动

种豆南山下

带月荷锄归

日入负禾还

     陶渊明偶尔干些轻活

在陶渊明的诗集中,描写他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诗,真的还是有的。我们且看他《归园田居》的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篇,只选三五首陶诗,便会选入这一首。在这首诗里,作者真的参加了锄草的劳动,而且还从清早干到天黑。此诗毫无华丽的词语,但内容实在,质朴感人。一般认为这首诗写于陶渊明最后归隐的第二年,他四十二岁时。如果说陶渊明归隐后的经济状况逐步有所衰落的话,这个时候他家中还比较富裕。他这个时候要去参加劳动,想来不会是生存条件之所迫,而是要显示他真正归隐的决心。古代也有极少量真正的隐士,他们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真的在种庄稼维持生存。陶渊明要表示他真归隐的决心,去锄锄地也是可能的。除过着首诗外,在陶的《自祭文》中,也有两句说他“含欢谷汲,行歌负薪”。也就是说他从山谷里取过水,也背过做饭用的木柴。这两句也许还说的是他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取水背柴虽不是农业生产的劳动,但也算是干活、劳动。除过这两处之外,好像再找不到陶渊明参加劳动的记述了。可以注意的是,写锄草,丝毫没有写辛苦;写取水背柴,写得还很快乐。倘若心中以劳动为荣,也可能感觉不到辛苦。但真正为谋生而长期劳动,而且是繁重的劳动的话,是根本产生不了劳动光荣的念头的,那时人的心中只有悲苦,连同怨恨,最严重的时候还可能感到生不如死。显然,陶渊明的劳动,都是比较轻松的劳动。锄草,妇女、老人、十几岁的少年都能干。如果让陶渊明两脚泡在泥水里弯着腰插上一天秧,不知他还能不能那样轻松。完全可能,陶渊明根本没有干过重一点的农活,而且较轻松的农活,他也是偶尔为之。解放后土地改革时所定的那些地主富农,在以前,有的不大参加劳动,有的还是经常参加劳动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比我年长的人们,还常谈及这类事情。真正的农村人,劳动干活是他们的天性。估计陶渊明还不是这种情形,以陶渊明的家庭出身,他不可能是这种情形。

有一首《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是陶渊明四十六岁时写的。诗中有几句道:

    “晨出肆微勤,    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      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      庶无异患干。”

收稻子的季节,陶渊明清早出去,尽自己的努力做一点轻微的劳动,天晚时背着一些稻子回来。九月里天气已经有寒意,山中有了霜露。种庄稼的人难道不苦吗?人们没有办法解脱这些劳苦。胳膊腿都已酸痛不堪,但可以没有别的一些灾难。这首诗写得很真实,陶渊明只是去干一些轻微的活儿。又说道,种田人非常辛苦,自己也四体疲惫不堪。还只是干了些轻活儿,就再也顾不上说劳动的快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