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博客杂谈 |
明报专栏 张坚庭
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
在网上看到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在此分享:
「【中美教育对比】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被逼学习,学习的年龄只想玩耍。
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学习的年龄才学习。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进入大学阶段,欧美学生迅速超越。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 」
「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这句子实在可圈可点,我教会小组的一对夫妇,有一子一女,都是在九龙入读某男女名校,间接听她说女儿受不了,要转校了,略略听过后,今天写稿前特意和她通电话,求证她女儿上课情况,我的弟兄夫妇生活丰裕,上下课已经有司机接受,即是省了很多交通时间,但她在电话上一经我问到功课、考试问题,她的语调即变得急促、喘息,已具有精神 医生所说的一般焦虑症,我问她就读四年级女儿学校功课多吗? 她说我女儿回家洗澡吃饭后,功课要做到十时半有时甚至要十一时才可以完成,明天早上6:45起床,天天如是,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不能参与课外活动,星期天擕着乐器通街走,打工仔父母舟车劳动,筋疲力尽,她问老师功课时间那么长,点算呀?她无奈说我知呀,无办法!,她去问校长,校长回说:这里每个人都如是,我问她女儿学到的常识用来做什么?她爽快说只用来考试,有些内容她中二才读,现在四年班也教也应试。
这位姊妹在女儿上小学时也在这模式下努力适应,样样做足,平时也听得我心惊胆震,但四年后她也要撤退,明年要转到国际学校了,我问她小儿子怎样了,一齐转吗?她说不需要,因那老牌男校有lB课程,而且校长开明,功课不多。
她说学校公开评核试每三年一次,一年多前准备,头三年考完,不会停的,因为六年级的评核,你透完气又要开始操练,每一评核程序都是权力的表现,局方如是,校方如是,受害人是小朋友。
我另一好友女儿在另一名牌女校就读,去年小学毕业即转校,我问小妮子,她说开心开心开心多了。
那么开心上课是否应付不了将来需要,考不上好的大学呢?
上星期我收到小儿学校的周年筹歀册子,详细列明今年毕业生考进那间大学,我仔细看了看也吓了一跳,怪不得今年成绩是歷年最好,我在这里不是得戚的示威国际学校有多好多好,我只是表明从我大仔踏进汉基学校,第一受的冲击是老师申明功课不应多于半小时开始,我对香港教育的观察也从那天开始,而这十多年我几乎没有因功课和他有矛盾和冲突,只有一次拍枱因为老师说他上课云游,后来我也自责做法粗鲁,因为云游是他的思考方法。
我估计他的同学们也是在这种功课少、活动多、不断互动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到他学校提供lB课程,我又开始了解那是什么一回事,跟进到今年,他进大学,我相信自己有条件在这方面发言了吧。
汉基lB毕业生大慨150人,到英国唸书的有24人(数字以校方为准))牛津(排2位)2人,剑桥(排1位)2人,华威(排6位)1人,伦敦政治经济(排4名)1人,Durham U(排8位) 2人,伦敦皇家学院(排10位)2人,伦敦学院(伦大)6人(排名全英第5),牛津应有3人,其中一名是我儿子好友,放弃入读原来是进入另一间在美国沙漠听也未听过Deep Spring去了。 以上所举大学都排英国十名内,还未计算到美国的学生。
至于香港,有7名进了香港大学,1名在中大,科大则有两2名同学。
,我只希望校长、家长和老师知道学习的方法不一定要以操练、考试、死记为唯一方法,现在有通识了,但也有人开始考通识、锄通识招徕。有如换了坐厕,还要蹲在上面。
下星期我再整理汉基学生入读美国的情况,分析一下当中意义,让父母知道,少做功课,少测验考试,孩子们也可以考进精英名学。
(上)
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
在网上看到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在此分享:
「【中美教育对比】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被逼学习,学习的年龄只想玩耍。
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学习的年龄才学习。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进入大学阶段,欧美学生迅速超越。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 」
「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这句子实在可圈可点,我教会小组的一对夫妇,有一子一女,都是在九龙入读某男女名校,间接听她说女儿受不了,要转校了,略略听过后,今天写稿前特意和她通电话,求证她女儿上课情况,我的弟兄夫妇生活丰裕,上下课已经有司机接受,即是省了很多交通时间,但她在电话上一经我问到功课、考试问题,她的语调即变得急促、喘息,已具有精神 医生所说的一般焦虑症,我问她就读四年级女儿学校功课多吗? 她说我女儿回家洗澡吃饭后,功课要做到十时半有时甚至要十一时才可以完成,明天早上6:45起床,天天如是,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不能参与课外活动,星期天擕着乐器通街走,打工仔父母舟车劳动,筋疲力尽,她问老师功课时间那么长,点算呀?她无奈说我知呀,无办法!,她去问校长,校长回说:这里每个人都如是,我问她女儿学到的常识用来做什么?她爽快说只用来考试,有些内容她中二才读,现在四年班也教也应试。
这位姊妹在女儿上小学时也在这模式下努力适应,样样做足,平时也听得我心惊胆震,但四年后她也要撤退,明年要转到国际学校了,我问她小儿子怎样了,一齐转吗?她说不需要,因那老牌男校有lB课程,而且校长开明,功课不多。
她说学校公开评核试每三年一次,一年多前准备,头三年考完,不会停的,因为六年级的评核,你透完气又要开始操练,每一评核程序都是权力的表现,局方如是,校方如是,受害人是小朋友。
我另一好友女儿在另一名牌女校就读,去年小学毕业即转校,我问小妮子,她说开心开心开心多了。
那么开心上课是否应付不了将来需要,考不上好的大学呢?
上星期我收到小儿学校的周年筹歀册子,详细列明今年毕业生考进那间大学,我仔细看了看也吓了一跳,怪不得今年成绩是歷年最好,我在这里不是得戚的示威国际学校有多好多好,我只是表明从我大仔踏进汉基学校,第一受的冲击是老师申明功课不应多于半小时开始,我对香港教育的观察也从那天开始,而这十多年我几乎没有因功课和他有矛盾和冲突,只有一次拍枱因为老师说他上课云游,后来我也自责做法粗鲁,因为云游是他的思考方法。
我估计他的同学们也是在这种功课少、活动多、不断互动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到他学校提供lB课程,我又开始了解那是什么一回事,跟进到今年,他进大学,我相信自己有条件在这方面发言了吧。
汉基lB毕业生大慨150人,到英国唸书的有24人(数字以校方为准))牛津(排2位)2人,剑桥(排1位)2人,华威(排6位)1人,伦敦政治经济(排4名)1人,Durham U(排8位) 2人,伦敦皇家学院(排10位)2人,伦敦学院(伦大)6人(排名全英第5),牛津应有3人,其中一名是我儿子好友,放弃入读原来是进入另一间在美国沙漠听也未听过Deep Spring去了。 以上所举大学都排英国十名内,还未计算到美国的学生。
至于香港,有7名进了香港大学,1名在中大,科大则有两2名同学。
,我只希望校长、家长和老师知道学习的方法不一定要以操练、考试、死记为唯一方法,现在有通识了,但也有人开始考通识、锄通识招徕。有如换了坐厕,还要蹲在上面。
下星期我再整理汉基学生入读美国的情况,分析一下当中意义,让父母知道,少做功课,少测验考试,孩子们也可以考进精英名学。
(上)
后一篇:致獄中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