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学风比改革重要

(2014-09-23 08:54:0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学风比改革重要作者:清议

清议:学风比改革重要

 

学风与改革的关系,一如眼与手的关系。一旦主观认知错误,改革即便动机及方向都是正确的,也难免形成失误,事与愿违。

 

正确的学风无疑当属实事求是,而不是心存成见,削足适履,强求于是,违背规律。

 

关于降息的争论,反方引用最多的证据是就业指标尚好,并强调只要失业率不升,就不必对经济减速加以政策干预。

 

将失业率作为判断宏观经济走向健康与否的核心指标在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绝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其中的关键在于所确定的指标是否能够真实反映适龄劳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也就是在适龄劳动人口(分母)当中究竟有多少人就业(分子),由此计算就业率或劳动参与率;有多少人失业(分子),由此计算失业率。这原本也不是问题。

 

但为什么失业率这个指标还总是受到很多质疑,原因往往是在统计作为分子的失业人口和作为分母的适龄劳动人口时做了不适当的、人为的限定。其中,美国在计算失业率时,在适龄劳动人口的基础上加上了所谓就业意愿的限制,假如你一再放弃就业机会,你就会在失业率的分母当中予以扣除。于是,一旦失业率的下降主要是所谓就业意愿引起的,其真实性必然受到质疑。

 

国内官方统计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或城镇调查失业率。显而易见的是,由于作为分子的失业人口和作为分母的适龄劳动人口当中都不包括农村劳动人口,加上农村过剩劳动力弹性十足,即便是其中的失业人口增加得再多,城镇失业率也不能加以反映,所以必然是一个严重失真的失业率指标。从社会正义的角度看,只关注城镇失业率,不关注农村失业率或全员失业率,是对农村人口就业权利的冷漠。扪心自问,谁会赞同呢?

 

我想说的是,即便是将作为分子的失业人口与作为分母的适龄劳动人口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农村,失业率也不能作为一个把握中国宏观经济走向的核心指标。原因是中国已经在两年前进入了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递减周期,并将在未来大致7年后进入一个总人口递减的超级长周期。受此影响,即便作为分子的失业人数有所减少,只要减少的数量小于作为分母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统计得出的失业率下降也具有十足的欺骗性,无法真实反映由于总人口抚养比持续提高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压制作用。

 

总之,实事求是的学风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求真务实才能让我们更接近事实的真相,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天地自有大美而不言,人间大美莫过于善良,善良的人总是拥抱真理,而一切悲凉皆源于不真。 

0

前一篇:0922晨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