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货币宽松预期再次升温。有朋友问我,中国货币政策究竟应该宽松还是紧缩?中国政府最后会采取哪种货币政策?
这个问题实际很难回答,因为牵涉很广,具体要看是长远利益,还是短期利益。执行要看政策制定者是否具备长远战略规划,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要考虑执行中牵涉的分配改革和利益问题是否能协调。
大家先看看中国最近几年新增贷款的数据:
2006年新增本外币贷款3.13万亿元;
2007年新增本外币贷款3.94万亿元;
2008年新增本外币贷款4.24万亿元;
2009年新增本外币贷款10.55万亿元;
2010年新增本外币贷款8.38万亿元;
2011年新增本外币贷款7.27万亿元;
2012年前5个月新增本外币4.12万亿元;(已经接近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超过2006、2007年全年贷款)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新增贷款大幅增长。虽然2010、2011年新增贷款绝对数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处于历史上相当高的水平。
现在的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货币政策明显是:经济下滑就宽松,经济上涨就相对紧缩。这样的货币政策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暂时延缓经济的下滑,却给经济制造了更大的隐患。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
1.产能全面过剩导致大量产能闲置,利润大幅下滑。开工率严重不足。
2.各种建设投资效益越来越低,为了减少坏账增长,部分垄断行业强行提高垄断产品收费。但最终不仅导致通胀上涨,而且导致社会总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加剧产能过剩。
3.大量投机充斥在资产中,投机者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泡沫依然高企。
4.资本已经出现外流现象,人民币升值预期大大减弱。最近中国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人民币汇率都出现明显下跌。
5.国内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国外世界经济短期根本不可能恢复。
6.国内大量民营资本找不到利润合理的投资项目,但部分企业却资金链断裂,跑路的企业老板不断出现。
7.银行的放贷导致部分个人、企业、地方债务不断增加。
现在,不是缺少货币的问题。而是找不到能真正产生效益的投资项目。因为所有的行业几乎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导致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投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如果大量贷款强行投向这些低效率的项目。最后必将导致将来产生大量坏账。
现在的经济下滑,主要是供过于求和新增产能投资下降所致。如果强行增加货币供应必将导致:
1.贷款投资效率下降,并导致将来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2.即使强行增加贷款,并由政府强行不顾投资回报率投资,最多也只是暂时让过剩产能苟延残喘,最后过剩产能一样无法避免过剩并被淘汰的结局。
3.在泡沫还没有破灭的情况下,强行对经济中注入货币,不仅可能增加泡沫扩大的风险,也会增加导致国内债务问题更加严重。一旦泡沫将来高位破灭,债务危机的总量会比现在泡沫破灭更大,对将来经济的危害当然也更大。
4.现在这种情况下,过度注入货币维护和推高泡沫,必将导致人民币长期信用危机。
5.2009年美元开始下滑,美国政府大量释放美元流动性,人民币处于上升阶段。现在世界美元明显回流美国,金砖四国汇率同时出现下跌,俄罗斯,巴西、印度汇率大幅下跌。如果这时候中国实行货币宽松,人民币汇率下跌将加速,并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外汇大量减少和汇率下跌将最终限制货币宽松空间。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行货币宽松,最多能短期刺激投资和恐慌性消费。但货币宽松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差,因为宽松导致的坏账不断增加,金融和经济必将对货币宽松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却不能从根本接解决经济中的产能过剩、债务和资产泡沫等问题,反而会导致经济问题更加严重,最后必将出现更大的危机。
下一篇:再次经济刺激必将导致更大的危机(凯恩斯主义必将覆灭)
再下一篇:我们的经济需要一场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