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知晓“巴黎圣母院”,我想大部分应归功于由尚·德拉若瓦执导的同名电影,以及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和各种版本的音乐剧。
本人也不例外,知道有个巴黎圣母院,首先是那部绝对经典的电影,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后来就陆陆续续地接触了一些世界名著的中译本,雨果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当然是列在较前面的。
2001年去巴黎时,我清晰记得曾翻阅过此书第三卷的“圣母院”和“巴黎鸟瞰”两节;今年再去前无心翻阅此书,因为出团通知书中根本没有“巴黎圣母院”此项目。谁料,
在巴黎的6小时购物时间里,我随同游作了自由行又去了圣母院。在商量首先去哪个景点时,同游们是那么出乎意料的一致——“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同名小说、电影、音乐剧等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的本身,它是古老巴黎的象征,法国的地理原点就处在圣母院之前,也就是说当人们站在圣母院前,也就处在法国的中心点了,可想而知,圣母院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一座好多世纪以前建的教堂,始终令人神往,足见其永恒魅力!
巴黎圣母院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其历史价值无与伦比。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它理应常存于天地之间,哪怕是千年之后,我想现实情况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
本篇主要介绍圣母院的外观,下篇主要介绍圣母院的内景。

1
巴黎圣母院正门(西侧)。
巴黎圣母院的法文原意是“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就是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1831 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
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由历史学家兼建筑师奥莱·勒·迪克主持,这才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

2 巴黎圣母院正门仰拍。

3
巴黎圣母院西北侧一景。圣母院经历了诸多历史事件:1944年8月26日在圣母院里举行了巴黎解放纪念典礼;1945年在圣母院宣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1970年11月12日在圣母院举行了戴高乐将军的国葬;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罗二世在圣母院举行了非凡的祈祷晚会。

4 巴黎圣母院北侧一景。 巴黎主教堂正楼是免费的,可是要上教堂侧塔楼(钟塔)、教堂博物馆和地下室参观那是要买票的。

5
巴黎圣母院东南侧一景(游船拍)。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因此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将它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6
2001年老照片翻拍 ,巴黎圣母院东南侧一景。 教堂那高峻
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楼和尖塔,使人有一种向蓝天升腾的
感觉。

7
巴黎圣母院南侧一景(游船拍)。
8
巴黎圣母院南侧一景(游船拍)。
9
巴黎圣母院东南侧一景(游船拍)。
10
巴黎圣母院南侧(面临塞纳河)高达13米的玫瑰玻璃窗
(游船拍)。

11 巴黎圣母院正面(西侧)之上层。
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为三层,图为圣母院的上层。从此层中可见,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以及左右两侧的钟楼。南侧钟楼(图右)悬挂着重达13吨的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北侧钟楼(图左)有一387级的阶梯,上顶可饱览巴黎美景。
两钟楼的后面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被封存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

12
巴黎圣母院正面(西侧)之中层。
从此层中可见, 旧约时期的28位君王的雕像,
也称“国王长廊” 。 这些雕像都属复刻重建。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而被拆除,直到1977年才被发现,现藏于巴黎克吕尼博物馆内。
雕像之上为直径约10米的玫瑰玻璃窗,彩色玻璃上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两侧是亚当和夏娃的雕像。

13
巴黎圣母院正面(西侧)之下层。
此层有三个桃形门洞。中央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右侧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左侧拱门是圣母门,描述圣母受难复活,以及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14 换个角度拍的底层三门洞。
15
左侧拱门和中央拱门。
16
中央拱门。

17
中央拱门局部。
18
左侧拱门局部(1)。

19
左侧拱门局部。

20
巴黎圣母院广场东南侧一景。图中雕像是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的查理曼大帝。

21
巴黎圣母院西北角街景。

22
巴黎圣母院广场西侧一景(1)。

23
巴黎圣母院广场西侧一景(2)。

24
巴黎圣母院广场西北侧一景。
25
巴黎圣母院广场东北侧(人行道上)一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