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012-05-16 22:04:19)
标签:

大英博物馆

中国馆

旅游

分类: “英法瑞意”之旅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012
423 日下午2时半,我们这个具有31位游客的团队到达了久仰的大英博物馆。

世界公认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馆,通常的说法有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和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后三个我已经走过,惟大英博物馆未及,这次终于有幸弥补上了。

伦敦的间隙性阵雨,同我们开足了玩笑,不玩的时候不下雨,甚至还出太阳,可是一到景点,雨就劈里啪啦地下个不停。风雨交加,搞得我没留下一张大英博物馆正门的片片。甭提其上的精美浮雕了,就连一根罗马柱也没捞到。

参观时间定为1小时左右,事先又没做足功课,偌大的博物馆如何参观法!只能边走边拍,拍到哪里是哪里了。1635头焦距不够,又不舍得花比金子还贵得多的时间来换个头,那个备机G1X别说偏振镜,连最基本的转接环至今还未购到,真是急煞人!

言归正传了,本篇先说说中国馆。

    中国的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的收藏之一。馆方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样一并为馆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馆中的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譬如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可惜这些宝贝与我等无缘,非特殊人物是无法观赏到的。应该这么说,好多“英博”的藏品,普通游客并不能在展览厅中看到。

我发现,中国馆内中国人居多,都想看看在国内看不到的DD中华文明历五千年经久不衰,写就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精彩乐章。书画典籍、工艺品等珍贵文物,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宝贵艺术财富和文化遗产。如今,它们却宛若一颗颗靓丽的珍珠,撒落在世界各地的各类博物馆和艺术馆中。真惨哦!,中国人要看中国的珍贵文物,居然要跑到国外。

看了好多中国文物品,除了令人震撼不过都还伴生出极为复杂的感受。真像有位参观者说的那样:参观这里,不得不令起圆明园那场浩劫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以及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伊丽莎白二世大展苑(局部)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    乾隆年间景泰蓝搪瓷、珊瑚、银和玉的佛教曼荼罗。背景为

              中国馆。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3   石像局部。背景为中国馆。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4   约公元前3500年的玉和其他硬石雕刻,属新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纪念册)》的“中国”栏目中,博物馆馆方只介绍了12个文物,它被列为首位。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5   白色大理石雕像——文殊菩萨。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6   砂岩佛教石碑。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7    一组陶塑地狱判官之一。明朝。地狱的概念是于公元第一个千年的早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8    陶塑(一)。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9   陶塑(二)。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0   陶塑(三)。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1   中国馆东面的悬挂得较高的木雕,没见说明文字。从其中的数个文字可看出,刻的是戏曲故事。右边见时泰造字样,该与广州有关。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2   中国馆内的瓷坛(G1X拍摄)。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3   没去敦煌,却在大英博物馆内见到敦煌壁画(局部)。其割

                   痕虽清晰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靓丽。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4   敦煌壁画(局部)。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5   公元六至七世纪的类似犍陀罗的雕塑(G1X拍摄)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6   中国馆内的雕塑。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7   难以识别其中的文字。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8   呵呵,在博物馆内还见到了沙孟海的书法。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19   我们从这里走出了大英博物馆。




为了丰富本篇的内容,以下我将本人珍藏的《大英博物馆(纪念册)》“中国”栏目中的部分图片介绍给各位。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0   西周前期的祭祀用的青铜簋,这件带铭文的器皿为著名的周公后人邢公所制。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1   唐朝的镶金银梳,上有花鸟压花。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2   公元前三至四世纪的木俑,头顶有干漆做的鹿角。这个木

                   俑是东周时期仅存的几件类似文物之一。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3    公元八世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彩绘马,用泥、木和丝制作而成。这匹彩绘马是为一位住在高昌的高官而制。

     右边的那个是辽代的白色的硬陶壶,造型:有翼的美人鱼。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4   两个青铜浇铸的半裸摔跤者。公元前四至五世纪的东周时期。

                 这种雕像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前极为少见。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5   明朝嘉靖年间的红色漆雕盘,上面刻有龙和十八罗汉,每个罗汉各具特性,包括驯虎罗汉和在芦苇上漂浮的菩提达摩。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6   元朝时期绘有水草游鱼的瓷盘。制作用的钴类颜料从伊朗进口。十四世纪头25年中,钴类颜料的在优质瓷器上的应用,对全世界的陶瓷制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7   明朝宣德年间色彩亮丽的景泰蓝大瓷坛。



大英博物馆(上)——“英法瑞意”之旅(4)
            28   为大英博物馆的建立奠定基础的汉斯·斯隆(1660—1753)爵士。

                 汉斯·斯隆爵士是一名内科医生,更是一名大收藏家,其收藏品来

                 自世界各地。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还有大批

                 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根据他的遗嘱,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

                 这些藏品最后被交给了英国国会。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

                 的资金后,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1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

                 古大楼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