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池”位于上海松江区,与上海豫园、南翔古猗园、嘉定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也是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若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了。
“醉白池”是池名,但又以池名为园名,至今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的风貌。全园布局以“池”为中心,园中建筑采用自然布局的手法置池于四周,颇具步移景换的艺术效果。
说起景点,主要有“内八景”和“外八景”。内外八景环环套接,时空连续变化,足显园林的动态美和序列美。
我以为,此园除了景色“醉”人外,更令人流连的倒是它的数量众多的匾额和楹联,她们彰显了醉白池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我的感觉:赏古典园林,只有细品,方能入味。可是,我辈距此还显遥远。
上篇已介绍了“内八景”,中篇已说了“外八景”,本篇就请各位看看除了内外八景以外的景色吧。

1 进醉白池大门后不久,站在“牡丹圃”方向拍到的一景(另
加“柔光镜”)。
2
穿过“读书堂”,便可见此景色(另加“柔光镜”)。
3 长廊回环,荷塘秀色。
4 湘真榭。此榭位于小荷塘的东侧,其上之楹联:“古浦潮翻呈碧血,松塘月冷留哀词”。
榭名取自明末抗清英雄陈子龙的《湘真集》。陈子龙因抗清不幸被捕,在押解途中投水殉国。楹联紧配榭名而成,道出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5
五色泉。“五色泉”三字的左边还有一些小字,大该的意思是,晋代炼丹家葛洪曾在松江炼过丹,炼成后将其投入池中,于是五色之泉水就涌现出来。据说,凡读书人或做官的人能见到“五色泉”的话,就定能高升做大官。
呵呵,就这些小字还真引来了不少游客。
6
牡丹圃。可惜季节已为过去时。如果不按图索骥去寻觅景点,那此片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7
来云亭。此亭位于读书堂西侧的小丘上。其上之楹联:“自古俊彦俱好学;向来异才皆书痴”。
8
“破瓮储书”亭。其上之楹联:“南村一部辍耕录;泗水万年飘墨香”。
在醉白池的大石桥西,有一对草亭,分列南北,称双茅亭,又叫鸳鸯亭。南亭即“破瓮储书”亭。北亭叫“辍耕亭”(见下图)。

9
“辍耕亭”。可见楹联:“耕读遗风迷墨客;名园美景醉游人”。
10
“百年紫藤”。醉白池的荷塘还用百年紫藤装点,它的枝蔓如龙蛇般弯曲,每逢四月天,花穗高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
11
鹤唳亭。陆机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故筑此亭纪念。

12 站在拱桥上拍到的“鹤唳亭 ”。

13
醉白池景色诱人,这位阿姨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机。
14 “玉樊亭”。此亭位于“雪海幽境”西侧之南,匾名取自于抗清少年夏完淳的《玉樊集》。其上之楹联为柳亚子的诗句:“慷慨悲歌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家”。
15
此景可说是“玉樊亭”的背影了。上图略显繁杂,故饶后路补拍此亭。
柳亚子的诗集上曾留下:“平生私淑云间派,除却‘湘真’是‘玉樊’”,可见‘玉樊’和‘湘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了。
16
赏鹿厅。此厅位于“听鹤榭”之东北方向,室内一套红木厅堂家具,颇具气派。
匾额由任政所题,匾下有程十发的“呉王猎鹿图”,系木板刻成。
厅前之楹联:“三泖凉波鱼莼动;五茸春草雉媒娇”(辨识此楹联实在难上加难,最后还是请教了醉白池官方)。好一派松江古代风景图!

17 “十鹿九回头”石雕。寓意叶落归根。画面上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松江原为鱼米之乡,外出当官的人十有九人都是思念家乡、返回家乡的。因鹿与禄谐音,意思是说靠俸禄吃饭的人十有八九要回到富庶的家乡来的。“十鹿九回头”似乎也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
18 玉兰院。在东仪门前折向右,可来到玉兰院。厅堂上有陆俨少的题词“玉兰院”,下有松江工艺品厂顾绣技师根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吴玉梅的白玉兰图绣成的顾绣“白玉兰图”。

19
晚香亭。其上之楹联:“幽香疏影宜摒俗;玉骨冰肌不染尘”。
此联来自钱博仁诗句。“晚香”两字取自松江著名文学家陈继儒的《晚香堂词》,有怀念歌颂之意。
20
雪梅亭。其上之楹联:“梅逢瑞雪梅更白;雪伴寒梅雪亦香”。
联上有小字加注:民元冬日中山先生驾临松江,恰南苑梅放,积雪盈尺,银梅更白,瑞雪亦
21
茂密的竹林。“雪海幽境”西侧出门楼的北边能见到一片修竹,颇具“寒依疏影萧萧竹”之意境。
22
轿厅。穿越醉白池的盆景园后,便能见到此厅。江南民宅,一般从大门起要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再到内室或后房。“轿厅”,是不是如今的车库?
23
轿厅的由人抬着走的“轿”(女用)。
24
轿厅的由人抬着走的“轿”(男用)。
乖乖,“轿”还男女有别!

25
“佳客来仲”。佳客来仲亭位于老东大门之外,是一个中型的六角亭子,四面有美人靠,南北相通,游客可自由穿亭而过。亭上有匾无联。
“佳客”两字顾名思义,容易理解;“来仲”两字,来自“来仲楼”。相传明代陈继儒和董其昌是好朋友,董的家在县城里,而陈的家却在西郊佘山。古时交通不便,董其昌为了便于留宿陈继儒多住些日子,特地在县城中建筑“来仲楼”送给陈继儒作别墅。两人的真挚友情,成了佳话流传。
26
五茸浮雕。在此景点我停留了许久,最终这个带玻璃框的浮雕还是没有拍成。看来,下次该带一大块遮阳布(我这块B+W的偏振镜根本帮不了忙!),并配备“助手”,才能如愿。
27
听鹤榭。穿过一个假山洞,再走过十鹿九回头碑屋,即见此榭。榭用五块大石作底面且伸出水面,另有两石深入水底作柱,其貌独特。
其上之楹联取自宋梅尧臣的诗句:“晴云翱鹤几千只;隔水野梅三四棵”。有人说,如上句改为晴云翱鹤万千只,更为贴切。那您的高见呢?
28
换个角度拍到的“听鹤榭”。
29
芙蓉亭。此亭位于赏鹿厅南面的小丘上,五面有木板坐栏,可没设美人靠。
其上之楹联:“九朵芙蓉当面起;一双鸂鶒近人来”。
以下六幅全为盆景园之景色。
30
31
32
33

34

3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