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池”位于上海松江区,与上海豫园、南翔古猗园、嘉定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也是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若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了。
“醉白池”是池名,但又以池名为园名,至今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的风貌。全园布局以“池”为中心,园中建筑采用自然布局的手法置池于四周,颇具步移景换的艺术效果。
说起景点,主要有“内八景”和“外八景”。内外八景环环套接,时空连续变化,足显园林的动态美和序列美。
我以为,此园除了景色“醉”人外,更令人流连的倒是它的数量众多的匾额和楹联,她们彰显了醉白池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我的感觉:赏古典园林,只有细品,方能入味。可是,我辈距此还显遥远。
本篇主要介绍“内八景”,《松江“醉白池”(中)》将说说“外八景”,置于其他的也相当不错的景色,恕我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置入《松江“醉白池”(下)》了。

1 池上草堂。此堂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曲水园的主要建筑。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而驰名中外。整座建筑凌空于池上,气势雄伟,古朴雅观。堂内有一幅胡问遂先生书写的“香山韵事”
匾,以及明清桌椅案几等,其中八把明式紫檀灯挂椅,为江南稀见之宝。古瓷插屏,铺设齐整。
“醉白池” 匾额下之楹联:
“秋月春光当前佳句;法书名画宿世良朋”。
2 醉白池的荷花池分南池和北池,北池成“T”字,总面积达600平米,“池上草堂”就建筑在“T”字交义点之南的河面上。
3
相传池上草堂新建后,匾额“醉白池”三字,由清代四王之一的太仓王时敏所书,可惜文革时被毁。现在的匾额“醉白池”由程十发先生手书。
4 四面厅。此厅也是明清建筑,论名气可能还大于池上草堂,是明末松江画派、松江书派名士们的吟诗觞咏、交流书画之处,是董其昌等云间书画派经常聚会的地方。此厅又名“柱颊山房”,厅内书屏上可见如下诗句:“堂敞四面,面池背书;轩豁爽恺,前有广庭;乔柯丛筱,映带左右;吟世濯足,希古振缨。”
厅前之楹联:
“皕年兴废池为鉴,异代风流石可扪”。
5 醉白池荷花池一景。所见建筑(自左向右):“池上草堂”、“
四面厅”、“花露涵香”、“宝成楼”。“四面厅”前(偏左)可见一棵浓荫蔽日、树龄达三百年的古香樟。
6 三半亭,即“半山半水半书窗”。此亭呈六角形,西半亭三面有板壁和亭口,东三面临池,水中有石柱支持,全都探出水面,体现了“半水”,亭的另一半建在岸边的石头上。
亭前可见行书竹质楹联:
“竹树漏光藏曲经;亭台倒影落芳地”。
7 4尺宽1尺多高的匾额“半山半水半书窗”。
8 “半山半水半书窗”简介。
9 莲叶东南,又称大湖亭,嘉庆年间所造。醉白池里种有荷花名种“一捻红”,尤其“并蒂莲”荷花更引人喜爱,时至盛夏,花叶满池,水高风大,莲叶似波,漫进东南亭中,可俯而采之,故名。在此亭小憩,观荷赏鱼,清馨宜人。
其上可见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之楹联:
“清池清水清心境清座赏清荷,幽树幽花幽静处幽窗观幽景”。
(注:五个“幽”字,字字不同,五个“清”字,个个异样。)

10 “莲叶东南”榭是座中型亭榭,坐东面西,与“三半亭”几乎相对。匾额约0.4×1米,为钱茂生所书。

11 花露涵香。此榭与“莲叶东南”榭属姐妹榭,不过此榭略为
小一点。最令人遗憾的是,此榭没有楹联,不知何故。

12 “
花露涵香”匾额。 一位醉白池员工告知:花露涵香,顾名思义,即池中荷花上的露水是香的。“那么有意思,真是妙不可言!”我脱口而出,“想来,这就是此榭名的由来咯!”
13 最右边的就是“莲叶东南”榭。
14
你看,“莲叶东南”榭(左)与“三半亭”(右)几乎相对。图中间所见为“邦彦画像”(具体介绍见下面)。
15 “邦彦画像”和“半山半水半书窗”。左上方那个逆光所致的光斑,再加上这个绿得发油的池水,属实令人浮想联翩。

16
卧树轩。民国15年(1926年)建。当时有一古女贞树倒卧在轩
旁,故名。轩为半面坡形建筑,前有长廊贯通南北。今卧倒
之古女贞树已不见踪影,但轩旁有一棵百年女贞却茂然挺立。
17 站在董其昌半身石像处拍得的一景。可见“池上草堂”(左)和“四面厅”(右)。

18 疑舫。此舫呈舟舫形,地处四面厅的东偏北的地方。匾额不大,草书“疑舫”两字,系董其昌的手迹。
门外之楹联:
苍松奇柏窥颜色,;秋水青山见性情”。

19 换个角度拍到的 “疑舫”。
20
“疑舫”前的树龄为110年的腊梅,属上海市二级保护的古树名木。

21 看在此腊梅已110岁的高龄,再拍一张。人怎么就这么脆弱,还不及这棵••••••

22 董其昌半身石像。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
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
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他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
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个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
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
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
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
23 “难得糊涂”碑:“难得糊涂”四个字下面有小字:“聪明难,糊涂难,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数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板桥识”。这组字句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于官场失意之际书写的。当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府,时遭受严重灾荒,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到处逃荒求乞,饿死灾民较多,大批农民涌向官府求粮。按照当时官府规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需向上一级官府办理审批手续,来回周折,少则也要七天。郑板桥眼看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灾民不能再等待,于是果断毅然地打开粮仓,迅速向灾民发放了救济粮。灾民得救了,而郑板桥却被罢了官。罢官后的他就挥笔写了“难得糊涂”这组字句。

24
邦彦画像。具体介绍请见下图。
25 “邦彦画像 ”简介。
26 站在“半山半水半书窗”所拍一景, 最前面即“邦彦画像
”。

27
“邦彦画像
”之一。

28 醉白池导览图之封面。

29
“邦彦画像
”之二。

30 醉白池公园简介。

31 “邦彦画像
”之三。
32 醉白池导览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