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的幸运

(2014-02-13 10:21:09)
标签:

杂谈

洁尘

最近读了姜淑梅老太太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姜老太太1937年生人,出生在山东农村,一生艰辛,好在儿女成器,可以安享晚年。她的大女儿是大学里的写作课老师,也是一位作家,在大女儿的影响下,姜老太太60岁学认字,75岁开始写作,因天赋讲故事的异秉而出手不凡,书好看得很。

我母亲是1939年生人,跟姜老太太差不多年纪。她们那一代的女人真不容易,命运的差别跟人生起点的运气很有关系。《乱时候,穷时候》里有一段是写姜老太太小时候差点就能读书识字的故事,说是还在读书的二哥和同学在村庙办了个公益小学,专教乡邻孩子,不收钱,学生买两本书、一块石板、一盒滑石笔就可以来上课了。二哥颇具慧眼,识得妹妹天资聪颖,说她是个大学料子,让她也去上学。那时姜淑梅也就六、七岁。这所公益小学里有四五十个孩子,就姜淑梅一个女孩子,去了几次,来回路上被人笑话,她自己受不了,就放弃了。

山东农村历来是中国传统保持相对完善、同时相当守旧的地区之一,姜淑梅的女童时代,女孩子都要缠足,也不能上学,女子无才便是德。姜淑梅幸运地没有成为小脚女人,是因为在外接受新式教育的大哥写信回家反复叮咛不要给小妹缠足,大哥说话有份量,父母便依从了。

我母亲出生在四川省邛崃县桑园镇的一个小户人家。蜀地远离中原,禁锢较少,民风比较宽松,从一开头母亲就没有经历过缠足的困扰,一双天足,自在轻松;但女孩子普遍的命运跟中国其他地区一样,从小带弟妹做家务,到了十七、八岁时,有媒人上门来说个人家,就嫁出去了。7岁时,母亲看着其他孩子上学,也想去上学,这个时候,母亲的一生中最大的贵人起了作用。以母亲的生长环境以及家境来说,一个女孩子要去上学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但母亲的奶奶(我叫祖祖),是一个很有见地也很有魄力的女人,她说,好,那就上学,我出钱。祖祖此举,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来可能是她对于传统的女人的命运有一种不自觉地反思以及反抗,二来她觉得孙女是一个天资聪明同时也相当好强的女孩子,不能耽误她。于是母亲上学了,一路读下去,成绩十分拔尖,不负祖母的期盼和付出;到了母亲16岁,连跳两级的她高中毕业,那个时候,外公因病去世,母亲是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母亲说,我想考大学。这个念头比早年想去上学还要令人惊骇。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在四川的一个小镇上,那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一般男人都配不上,怎么嫁出去还不知道呢,居然还要去考大学?!这个时候,祖祖又说话了,好,那就考大学,我出钱。母亲1955年考上北京铁道学院(现北方交通大学),与同班的来自上海的一位英俊男生相恋,之后成婚,之后在1960年一起毕业分配至成都铁路局,之后生育两个女孩。那位男生当然就是我的父亲,小的那个女孩就是我。现在我父母已经退休多年,在成都安度晚年。

我从小就听母亲讲述她的祖母。我母亲对我外婆的感情比较平淡,但对其祖母,她相当动情,十分感恩。母亲毕业工作后,就开始供养祖母和母亲,还时不时周济弟妹。我在很小的时候见过祖祖一面,那时她很老了,已经八十多岁了,腿脚不好,坐在滑杆(注:滑杆,四川乡间一种两人抬的简易轿子)上,身着黑衣,瘦小干枯,但眼神如炬,很厉害的样子。现在想来,就是一个气场挺大的老太太。祖祖很为她的大孙女自豪,在晚年安享这个孙女的尊崇和赡养,直至寿终正寝,入土安息。我母亲经常回老家去给祖祖上坟,最近都还去过一次呢。

2013-1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淫祠种种
后一篇:老虎的耸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