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媒体连发做空报告 “浑水”离A股还有多远

(2017-06-01 08:00:36)
标签:

杂谈

2017.5.31 《每日经济新闻》

5月26日,有财经媒体发布调查报告,质疑三聚环保百亿合同之谜,公私募基金云集的“价值成长”股三聚环保封跌停板。之前,自媒体连续发布尔康制药、神雾环保、神雾节能的做空报告,质疑神雾环保利用关联交易实现业绩增长套路、神雾节能2016年年报现金未正常回流及毛利率过高、尔康制药涉嫌严重财务舞弊等问题,三公司都在封跌停板后停牌。

  目前,内地自媒体频繁质疑上市公司,主要还是舆论监督的性质,还没有证据证明利用做空手段谋利,离真正的浑水、香橼式的沽空机构还有很大距离。但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成熟,不少自媒体号影响力、号召力与日俱增,团队化、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a股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做空工具日益完善。众多自媒体的商业化诉求和盈利冲动,与做空手段的融合,在一定时机有发展为浑水式做空机构的可能性。

  浑水式做空公司到底在a股有没有生存土壤?对这个问题需要从多角度来理性分析:

  从净化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做空机构的存在有合理之处。a股IPO欺诈发行、粉饰财务报表,上市之后业绩造假、关联交易、虚构合同、虚假陈述等问题长期存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监管层IPO审核持续从严,对违法违规保持高压态势,但毕竟精力有限。而券商研报基本以唱多为主,很少发布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告,甚至别人“动了我的爱股,马上怼回去”,主动为上市公司站台。做空者的存在和做空利益格局的设计,对于造假盛行的A股市场,是一股迟到而重要的遏制力量。

  从a股市场的成熟度和投资者构成来说,现阶段批准沽空机构还是有一定风险的。a股投资者构成以散户为主,羊群效应明显,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不够,一旦有上市公司负面消息容易踩踏,这从最近港股通投资者在香港的遭遇可以看出端倪。   

  近期,港股正在继中概股后变成做空机构的狩猎场,沽空的猎物正是香港上市的内地股,瑞声科技科通芯城辉山乳业中国宏桥等纷纷中枪。浑水公司创始人表示将继续做空香港上市公司,投资者尤其是港股通的南下资金草木皆兵。

   浑水等公司为什么近期在香港大肆沽空内地在港上市股?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大都是港股通标的,内地投资者大量持有。以往他们的做空基本都无胜算,香港对做空也早已司空见惯,很难受恐惧感绑架。但内地投资者没有沽空经验,一旦看到做空研报,马上恐慌抛售。尤其是港股通只能单边做多,在没有对冲工具的情况下,这种恐惧情绪更加强烈。浑水等公司为什么近期在香港如此活跃,并且基本一击即中,很大程度上是近期港股的投资者构成在逐渐改变,内地投资者比例逐渐增加。

  从法律的层面来看,沽空机构在内地的法律边界甚为模糊,甚至可以说危险重重。对于像“浑水”这样专门揭黑的公司,上市公司自然是不欢迎的,认为是“恶意做空”。内地少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报警甚至跨省抓捕,质疑者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无法界定这类做空机构的法律地位。前几年,曾有民间机构给证监会去函请求确认做空的合法性。证监会列举了两个现有法规予以间接回复,首先是发布证券研究报告需向证监会取得业务资格;其次是禁止以编造、传播或者散布虚假不实信息等不正当手段,影响证券价格波动并获取经济利益。

  这两条可能都是自媒体的软肋,因为自媒体作者很多没有业务资格证书,只是空闲时间进行证券投资研究,专业性当然也无法与有资质的证券分析师相提并论,研究报告瑕疵难免。

《证券法》也没有对“分析与调查、融券卖出、再发布报告”的做法做出禁止性规定。但是,《证券法》中关于“操纵市场行为”的认定论述中还有一条兜底条款,即“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损害商业信誉、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市场操纵这三种罪项,无疑是发布唱空报告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

目前,有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需要引起监管层警惕:沪港通、深港通启动后,如何面对浑水、香橼等公司北上借道中港通对a股公司的做空攻击。沽空机构完全可以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先找好A股的买入标的,发布做空报告打压股价,然后买入等待股价反弹。他们可以在香港相关网站发布,也可以隐身在内地以自媒体渠道发布。

   沽空机构目前盯住的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内资股,屡屡得手后一旦瞄准中港通A股标的,将直接对还不成熟的a股形成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浑水离a股并不遥远,需要及早修补法律漏洞,制定应对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