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值管理需尽快制订规范细则

(2014-12-24 06:32:35)
标签:

财经

分类: 财经评论

 2014.12 .24 上海证券报

 

近期监管层针对市场操纵进行了专项调查,其中18只股票被“捕鼠神器”大数据系统锁定,涉案机构和个人被立案调查。在三类主要的市场操纵行为中,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受到特别关注。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目的是从本质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市值管理第一次被提到如此高度,但在实践中,除了新“国九条”的原则性条文,并没有其他任何政策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相关的规范和监管制度也尚未出台。由于缺乏明确细则,部分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对市值管理泛化解读,将其作为“概念筐”,什么都往里装,存在认识模糊、错位,将市值管理理解为价格管理、管理市值,个别机构与个人甚至将市值管理歪曲为价格操纵,部分大股东与大小非也趁机利用市值管理进行不规范减持,浑水摸鱼直至陷入犯罪泥潭。因此,市值管理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在新“国九条”顶层设计下,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细则与指引,明确界定市值管理和操纵股价的判定标准,明确市值管理的法律底线。

 

市值管理作为目前的资本市场热点,各类私募、券商、管理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纷纷涉足这一业务。但在各路中介涌入市值管理这一领域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灰色交易。一些急功近利的机构更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在二级市场肆意妄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恶意坐庄。当股价处于低位的时候,上市公司层面负责出利空消息,打压股价,以方便参与机构吸筹。吸筹到控盘程度后开始拉升股票,上市公司配合出利好,如年报业绩大幅预增、高比例送转股、对外并购、优质资产注入、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方案推出、新产品与新技术重大突破等,同时通过分析师出推荐买入报告,不断的在各种媒体上宣讲公司的成长故事和投资价值,将股价不断推升,然后完成出货,公司与机构坐地分成。这种所谓的市值管理模式,是老式坐庄模式的翻版,难逃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嫌疑。

 

这样的市值管理模式,如果配合大小非大宗交易,更是对市场构成极大的损害。部分上市公司减持股东与大宗交易商谈好交易与分成协议,然后大宗交易商在二级市场大幅拉升股价,拿到折扣价的大宗交易商以市场价格卖出。表现在市场交易上,就出现有些股票大小非减持前股价反而大涨的怪现象。二级市场甚至出现“大小非减持”概念股,一些“聪明”投资者看透了这一把戏,在大小非大量减持前买入该股,等待减持前的拉升。不少上市公司或机构运作市值管理,其出发点就在于帮助大小非顺利出逃。由大小非减持而产生的市值管理业务,在减持前大幅拉升股价,也难逃股价操纵嫌疑。

 

市值管理的叫法实际上并不确切,容易给市场造成歧义与错觉,以为市值管理就是价格管理与股价管理。在成熟市场,只有价值管理而没有市值管理之说。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其注重的是长效机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盈利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战略思路、投资者关系等深层次因素的提升,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笔者建议,为避免误解,下一步出台的管理意见可考虑直接将市值管理更正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在a股这一价值投资文化相对欠缺的市场,这样的强调恐怕不是多余的。

 

今年7月份即传出证监会正在拟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见》,11月底证监会表态正在研究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有关办法。笔者建议,在即将出台的细则中,监管部门应该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和董监高增持、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和内在价值、重视长期战略规划、进行实质重组并购、改善投资者关系的市值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市值管理细则的核心是明确界定其法律底线,明确列出市值管理不能触碰的禁止性条款,将市值管理与价格操纵违法行为给予明确划分。只有细则出台,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才会准确把握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才不会触碰虚假交易、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高压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