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评论 |
中小板公司东易日盛坚持节后高市盈率发行,凸显新股监管新规仍然存有漏洞。
奥赛康暂缓发行,监管层开始马不停蹄“打补丁”,紧急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关于市盈率的规定,如拟上市公司拟定的发行价格(或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对应的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在网上申购前三周内连续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每周至少发布一次。
新规之后,大部分公司降低市盈率发行,但也有三家中小板公司坚持原来的发行价格,宁愿推迟到春节后发行。其它两家岭南园林、登云股份的风险提示公告,得到投资者认可。因为它们所处细分行业比较特殊,岭南园林所在的园林工程细分行业不可能按照中国建筑等的土木工程行业定价,登云股份所处的汽车零配件行业也不能按照汽车整机的低市盈率来定价。中证指数行业平均市盈率有待细化,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也应与时俱进,尽量囊括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东易日盛坚持高价发行,受到投资者和媒体广泛质疑。中证指数发布的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E50)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26.24倍,东易日盛撇开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主动向市盈率较高家居行业靠拢,而且特地选择了行业里两家市盈率最高的企业作为可比公司,其发行价格21元/股对应的2012年摊薄后市盈率为38.32倍,远高于建筑装饰行业26.24倍的平均市盈率。
几家可比公司中,索菲亚与德尔家具对应的2012年市盈率均属同行业最高者,主承销商国信证券与发行人慧眼独具,偏偏选中此两家作为可比公司,推高发行价的心态显露无疑。
东易日盛坚持高价格、高市盈率发行,理由是不充分的。虽然已经连续两周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但投资者是不认可的。
东易日盛的做法,凸显了1月12日晚间紧急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仍然有漏洞,需要继续打补丁。
公司发行超出行业平均市盈率,要有合理解释,解释理由并且要非常充足,具有说服力,得到投资者和监管层认可,才能准予继续发行。但象东易日盛这样,只是解释一下,发个风险公告就万事大吉,继续高价圈钱,这样恐怕会招致越来越多的效仿者。
因市盈率超标暂缓发行的公司继续发行,其合理性应该有专门机构把关。到底谁来仲裁?他坚持发高市盈率,合理不合理?能不能发?应该建立此类因市盈率超标暂缓发行后的仲裁机制。
资本市场本身就是名利场,需要按照三公原则不断平衡各利益方的诉求,需要详细完备的市场规则来保障投资者利益。监管层发布的市盈率超标的ipo监管新规,与存量发行、自主配售等一样,出发点都是善意诚恳的,但在注册制过渡期,这些措施要有细则配套,尽量顾及市场的各种变量,不给少数公司和承销商留下政策漏洞。
在注册制过渡期,监管层对ipo市盈率进行一定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不能任由“伪市场化”横行市场。IPO市场化过程中,发行方本身即有高价发行的强烈冲动,承销商由于承销费用与发行价格挂钩,也有推高发行价的动机,“一手托两家“很难做到。对于类似东易日盛这样坚持高市盈率发行,而又得不到市场、投资者、媒体认可的拟上市公司,应该有一个监管机制和制约措施。
对于ipo新政、新股监管措施的制定,监管层应该多向SEC学习。美国证交会由很多律师、会计师、分析师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行业专家组成。Ipo规则的制定、将来注册制下拟上市公司的审核,应有专业法律、财经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这样,制定的规则措施才能比较严谨,尽量避免明显的法律和制度漏洞,而不是监管加监管,补丁摞补丁。
东易日盛坚持按照高市盈率发行,而又显失公允,难道它仅仅发布三次风险公告,就能堂而皇之上市吗?如此明显的漏洞需要尽快补上。东易日盛开此先例,有此漏洞恐怕效仿者众。
新股“三高”阴影并未远离,它时刻在暗处窥视,将来遇到合适土壤,新股“三高”的种子即会重新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