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存想”。简称“存”。道教修炼方术之一。
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眼,存想内观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入气功能境界。存思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
存思术起源很早,《抱朴子内篇》具体记载了存思老君、存思己身形体、五脏等方法。其中《杂应》述存思身、心、发及五脏以辟瘟疫的方法。东晋中朝,上清派形成,以存思为主要修习方术。其重点是存思身内身外诸神。但电存思身外景物,或以身外景物如气、云,星等与之相结合使此术得到较大发展。其《黄庭内景经》存思人体上、中、下三部八景二十四真,以存思五脏神为主。在存思五脏神的同时,又主张吸食五方之气以与五脏之气相会合,谓吸食东方青气与肝气共结为肝神,吸食南方赤气与心气结为心神等。上清茅山派主要传人陶弘景亦屡述存思重要性。
经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存思术一直很盛行。《云笈七笺》卷四十二至四十四用三卷篇幅收载此时期之存思术数十种,如:存思三洞法、存思三宝法、存思五脏法、存思云气兵马法、存玄一老子法……
存思常和内视、内观结合运用。道教认为存思又可与服药相辅而行。虽有许多牵强附会、神秘不经之论,但在集中意念、调动内气方面,对我国古代气功学的发展起过相当的作用。唐末以来,渐被新兴的内丹术所吸收和取代,而中断其独立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