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智慧与人际关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Lao Zi

(2012-11-26 11:34:18)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智慧

中和子zhonghetze

黄信阳道长论道

分类: 道教文化与宗教法规

    老子智慧与人际关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Lao <wbr>Zi

    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看就那么五千言,但是含金量特别高,好像一座挖了几千年的金矿到现在还是那么富有,永不穷尽。在人际关系方面老子也有许多智慧是当代人可以借鉴的。

 

    一说到老子与人际关系的问题,大家马上会想起老子的名言:“小国寡民。”这就是说,国家要小,老百姓要少。老子还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说:邻国很近,彼此可以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也互相能听到,但是大家彼此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

 

    大家要问了,老子不是要淡化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吗?那么还有什么智慧可以向他学习呢?

 

    我们来解读三层内涵。

 

    第一层,先说老子心中的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现代人对于“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念当然是不会赞同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理念自有其内在的思路。这就是老子发现,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个道理,我们一想就通。比如原始农业社会,那种自足的生活使得人际关系很简单,也很淳朴。一旦商业发展了,人际关系就复杂了许多。再比如说,发展到现代,有了上网这一信息交流方式,也使得人际关系多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的复杂东西。

 

   老子在第80章中描写了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的国家、社会、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称为“乌托邦”、“伊甸园”,或者是“世外桃源”。在这里充满着安适、恬淡、淳朴、简单、自足、平衡,人们不争,不斗,不你死我活,不恋名利,不贪财物。其实,不仅老子这样美美地向往、描写过。此后又有多少人这样向往、描写过,中国有,外国也有。

 

    老子那个时代,正处在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国家内部政权的争夺,君王与臣子、大臣之间,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等等,有很多的矛盾,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家去读老子的书,就发现他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有许多论说。因此,老子对于历史、现实中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心中向往着已经远逝的远古的淳朴的社会、人际关系。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他不仅个人向往那种人际关系,又希望用这种淳朴、简单、惬意的人际关系来校正当时的以及此后的人际关系。他提醒大家,人类的人际关系本来并不像眼下这么复杂、难于梳理,曾经存在着一种理想的状态。人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将自己调整一下?甚至人类全体是不是可以反思一番,将全体调整一番?这不是很深刻吗?

 

   《老子》还说过一个很睿智的道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之道是让事物平衡,人之道是相反。天之道是将有余的一方减少下来,补充给不足的一方,这就是平衡;人之道是将本来已经不足的一方还要减少下来,去补充给已经有余的一方。确实,在自然界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动态的生态平衡;在社会中可以看到贫富的不均衡。老子要人们效法天道。如果人们校正了这种人际关系,那么不是很好吗?这是第二层意思。当然现实中,老子的这种想法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层,老子又从理想状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给人们以人际关系方面智慧的教诲。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过:“庄周是一玄想家。”他又说:“老子不然。老子乃一实际家,彼乃一切从人事形势利害得失上作实际打算。”因此我们看庄子,是庄周梦蝶,蝶化庄周,像是一只蝴蝶在现实与梦幻中飞呀飞。庄子一会儿又像是一鲲鹏,水击三千里,搏风九万里,逍遥游于长空蓝天。老子固然有他飘逸的仙风道骨的风采,然而读他的书时,又常常看到从书中走来一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一个脚踏实地的老子!

 

    老子一方面向往那种“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境界,但他是个大智者,当然又清醒地面对现实,当然也就要把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琢磨研究得深透。比如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的理想国中就提出来:“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在这个国家里,虽然有铠甲兵器,但是根本没有陈列的必要,因为这里用不着打仗。这里对战争说不!但是那是理想状态,老子当时的生活中战争多得很,因此他也要精心研究。他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第69章)因此大家可以想到,老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他怎么会看轻人事,轻视人际关系的问题呢?如果不重视的话,不就又是“几丧吾宝”了?

 

    知道了这三层意思,我们来看老子关于人际关系的智慧,就不会先隔阂起来,而心中有个数了。

欢迎您观看黄信阳道长视频    欢迎您获得黄信阳道长祝福    欢迎您浏览黄信阳道长图片    欢迎您亲致黄信阳道长留言    欢迎您返回黄信阳道长主页    欢迎您欣赏黄信阳道长轻博    欢迎您联系黄信阳道长微博    欢迎您纵览黄信阳道长博文


 

黄信阳ZhongheTze官方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