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平經(37)Tai Ping Jing

(2011-07-14 15:28:52)
标签:

何知其

常安

天信

天地

天欲

黄信阳

黄信阳论道

杂谈

分类: 道教文化与宗教法规

    右道畢成誡

  太平經合校卷一百四庚部之二

  太平經卷之一百四

  興上除害複文第一百六十九

  (以下為宗教專用文字省略不輸入)

  太平經合校卷一百五庚部之三

  太平經卷之一百五

  令尊者無複文第一百七十

  (以下為宗教專用文字省略不輸入)

  太平經合校卷一百六庚部之四

  太平經卷之一百六

  德行吉昌複文第一百七十一

  (以下為宗教專用文字省略不輸入)

  太平經合校卷一百七庚部之五

  太平經卷之一百七

  神祐複文第一百七十二

  (以下為宗教專用文字省略不輸入)

  太平經合校卷一百八庚部之六

  太平經卷之一百八

  要訣十九條第一百七十三

  其為道者,取訣於入室外內批之。滿日數,開戶入視之,於其內自批者,勿入視也;其內不自批者,即樂人入視之也。開戶入視,欲出者便出之。

  〈起〉其三道行書者,悉取訣於集議,以為天信,即其之人上建也。

  其正神靈者,取訣於洞明萬萬人也,以為天信矣。

  其凡文欲正之者,取訣於拘校,以為天信。

  其欲樂知吾道書信者,取訣於瞀疾行之,且與天響相應。善者日興,惡者日消,以為天信。

  其欲署置得善人者,取訣於九人。

  其問入室成與未者,取訣於洞明白也。形無彰蔽,以為天信。

  其欲知身成道而不死者,取訣於身已成神也,即度世矣,以為天信。

  其欲洽洞知吾書文意者,從上到下盡讀之,且自昭然心大解,無復疑也。一得其意,不能復去也。

  其欲效吾書,視其真與偽者,以治日向太平,以為天信。

  其欲知壽可得與不者,取訣於太平之後也。如未太平,先人流災為害,難以效命,以為天信矣。

  太陽欲知太平者,取訣於由斷金也。

  水與火欲厭絕姦臣訞不得作者,取訣於由斷金衰市酒也。

  欲得天道大興法者,取訣於拘校眾文與凡人訣辭也。

  欲得良藥者,取訣於拘校凡方文而效之也。

  欲得疾太平者,取訣於悉出真文而絕去邪偽文也。

  欲樂思人不復殺傷女者,取訣於各居其處,隨其力衣食,勿使還愁苦父母而反逆也。

  欲除疾病而大開道者,取訣於丹書吞字也。

  欲知集行書訣也,如其文,而重丁寧,善約束之。行之一日,消百害猾人心,一旦轉而都正也,以為天信。〈止〉

  瑞議訓訣第一百七十四

  〈起〉「請問瑞者,何等之名字也?」「子何故因為愚邪?」「不敢故愚也,實不及。願天師不棄,示以一言。」「行,安坐。〈起〉瑞者,清也,靜也,端也,正也,專也,一也。心與天地同,不犯時令也。」「願聞以何知其清靜端正專一邪?」「善哉,子之問也。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惡者致惡,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術,無可怪也。故人心端正清靜,至誠感天,無有惡意,瑞應善物為其出。子欲重知其大信,古者大聖賢皆用心清靜專一,故能致瑞應也。〈止〉諸邪用心佞偽,皆無善應,此天地之大明徵也。子知之邪?」「唯唯。亦有應邪?」「然邪者致邪,亦是其應也。不調者致不調,和者致和,此天之應明效也。」「善哉〈止〉善哉!愚生解矣。」

  忠孝上異聞訣第一百七十五

  〈起〉「請問人之為善也,上孝子上忠臣上順弟子當思上何等於其君父師哉?」「當上其異聞珍寶希見之文而得上者是也。」「忠臣孝子順弟子常可樂為也,何不上同聞而上異聞邪?」「同聞上自有之,何須復上邪?」「愚生不曉其意。」「行且使子知其審實,天下所來所珍,悉未嘗見而善珍者也,以上其君,是上忠臣也。未嘗見善食以上其親,是上孝子也。未嘗見之說以上其師,是上善順弟子也。子知之邪?」「唯唯。願聞上同事,上之所有,而重上之,何也?」「然皆應故其上,罪不除。」「何其重也?」「子應不曉之生,人之所常有,重皆厭之,何須復上之邪?〈止〉上人所厭,名為故其上也。下而故其上,於子意寧當坐不邪?」「愚生已覺矣。」「故得瑞應善物,希見之珍,當上於君父師也。上之所自有,慎無上也。是故〈起〉自古及今,大聖之定凡事也,去同取異,乃得天地之心意,此之謂也。〈止〉子曉邪?」「善哉善哉!」

  災病證書欲藏訣第一百七十六

  「請問天師書以何知其欲見行,以何知其欲見逃也?」「子欲明之邪?以災病為證也。出而病人,即天欲藏也;逃而病人,即天欲出行也。」「以何重明之?」「以天行四時氣,生養萬物,隨天意也。凡物樂出,而反逃藏之,大凶矣。凡物欲逃藏,而反出之,亦大凶也。悉為逆天命,後皆有大災矣。子欲樂知吾天天樂行,不以是為占也。真人知之邪?」「唯唯。」「是故自古到今,舉事不詳悉,失天道意,故生承負也。是故使民至於無道而治,共亂天正道,人異政治,故人民萬物多被冤也。」「願請問夫無道,乃重死罪之法也。天師何不為制作重刑死法,而各以其罪罪之?」「今天下之事,各以其罪罪之為平也。」「今天師不以其無道罪之,何也?」「不可也。」「何故?」「夫先人但為小小誤失道,行有之耳,不足以罪也。後生人者承負之,畜積為過也。雖其觸死,其行邪偽空虛者,後生人皆學於先生人,雖失天道,為無道而治者,皆師師相傳,更以相教示,非一人造此過也,故不可予其重刑也。念下古人罪過,皆足以死。又神聖為法,不可一旦予人重刑,滅人世類也。故天遣吾下者,革其行,除其責,而不章更,天地人且共治之,使神病災之也。後世人見是,吾受天教之明效也。子知之邪?」「唯唯。」「行,語竟天辭絕,傳之德君。」「唯唯。」「行去,勿復問。」「唯唯。」

  右凡訣瑞應說在下竟

  太平經合校卷一百九庚部之七

  太平經卷之一百九

  兩手策字要記第一百七十七

  〈起〉「天有兩手,乃常共成凡事。其一手有病邪惡,則無有成事。天大怨之,地以為忌,天下亂而無成功,一由此一手邪惡而不并力。凡事盡不理,六方不太平,亦由此兩手有病邪惡,而不并力所致。吉凶安危,一由此兩手。真人亦豈深知之邪?」「不及。唯天師開示其要意,使得知之,則知之。不者終古冥冥昏亂,無從得知之也。夫師者,乃天地凡事教化之本也,雖難,安得不言哉?」「善哉!真人之求問事之辭也。天使子主問乎?其言要而□□。諾。安坐,為諸真人具說其意。天下象而行之,無復凶亂事。天上諸神名為兩手策字為要記,國家行之則長存,凡人行之則久富。要道將出,近在凡人之身。今為諸真人分別言之。」「唯唯。」「天地者,主造出生凡事之兩手也。四時者,主傳養凡物之兩手也。五行者,主傳成凡物相付與之兩手也。男女夫婦者,主傳統天地陰陽之兩手也。師弟子者,主傳相教通達凡事文書道德之兩手也。君與臣者,主傳治理凡事人民諸物之兩手也。此有六事,纔舉其綱,見其始耳,不可勝書也。凡事相須而成事者,皆兩手也。天上名為重規沓矩,皆當相應者也。一手邪惡不等無成事,天上名為大亂之治,六方八遠名為鰥寡斷嗣,日以嚮衰。無成事,即由此兩手不并力也。」「善哉善哉!請問天上何故正名此為兩手哉?」「善乎!子之問也,得其意。兩手者,言其齊同并力,無前無卻,乃後事可成也;兩手不并力者,事不可成也。故凡事者,象此兩手,皆當各得其人。并力同心,象此兩手,乃吉安太平之氣立至也;不象此兩手者,億億萬年不能出上皇太平氣也。太平氣常欲出,若天常欲由此兩手,久不調御之,故使閉不得通,出治悒悒可訾,咎在此兩手不調。若兩手平調者,此上皇太平氣出,前後至不相須。善哉善哉!是故天地不并力,萬物凡事無從得出;四時不并力,凡物無從得長;五行不并力,凡物無從得成;君臣不并力,凡事無從得理;夫婦不并力,子孫無從得長,家道無從得立;師弟子不并力,凡結事無緣得解,道德無從得興,矇霧無從得通,六方八遠大化無從得行。是故皆當并力,比若兩手,乃可通也。不若兩手,故日致凶也;雖治療之,無益也,猶無從得成功也。但空久愁苦,而日日凶凶。故凡象此兩手者,選舉當得其人;不得其人者,天上諸神,名為半死,不持一手獨作,安有能成功成事哉?真人為天來遠問,凡疑事宜深思此意以赤心,心生於火,還以付火,為治象民,則延年益壽,萬不失一,吾不欺子也。以示德君,以示凡人,賢者各思其意,無敢犯者也。用之名為自厚自養,不用之名為自愁自苦。神哉!吾之為道,純天意也。但可前不可卻,但可順不可逆,順之純得天心也,逆之事亂。亂禍恟恟,人意西,天意東,名為與天意不同。」「善哉善哉!」「行,子可謂已覺知之矣。」〈止〉

  四吉四凶訣第一百七十八

  「真人前,〈起〉今凡人舉士,以貢帝王,付國家,得其人〈止〉幾吉,不得其人幾凶,得其人何所能成,不得其人,何所能傾,諸真人自精且對。」「然,得其人有四吉,不得其人有四凶。得其人,天地六方八遠安;不得其人,天地六方八遠不安。」「願聞其要意。」「

  然,貢士得其人,上得以理,有成功而常安,日有益於上,一大吉也。所舉人可任,得成器,二吉也。得成器,能彰明其師道,恩及其師,三吉也。所舉者信事有效,復令上信任用之,四吉也。共并力同心,所為者日有成功,月益彰明,歲益興盛,天地悅喜,善應悉出,惡物藏去,天地悅則群神喜。守而不失,上可以度世,中可以平理,下可以全完,竟其天年,舉士得其人,善如斯矣,天上明此續命之符。」

  「請問何故正名為續命之符?」「然,所以續命符者,舉士得人,乃危更安,亂更理,敗更成,凶更吉,死更生。上至於度世,中得理於平,下得竟其天年,全其身形。夫舉士不得人,上無益帝王,國家令其理亂,帝王愁苦,天地不悅,盜賊災變萬種,是一大凶也。所舉人不能理職,佞偽日欺,久久坐俟不安,不得保其天年,或天地鬼神害之,或為人所賊殺,辱及其父母,惡流及妻子後生,已下世類,遂見知過失為惡人,〈起〉是二大凶也。其人惡,則其學棄,汙辱先師聖賢業,禍及其師,是三大凶也。又舉之者不信,共欺其上,貢非其人,亂天儀,汙列宿,天疾之,地怨之,國君惡之,聖賢非之,是為世大佞妄語之子;當坐是事,不得天地鬼神誅,則人當害之,辱其先人,禍及妻子後生,是四大凶也。犯四大凶,貢非其人也,乃使帝王愁苦,治雲亂。凡害氣動起,不可禁止,前後不理,更相承負。天地大怒,群神戰鬥,六方不喜,八遠乖錯,終古不理,天上名是為曰減年短命之符。」「何故名是為短命之符哉?」「然,治當長,反為其短;年當多,反為其少;舉事逢凶,無益於身,天地不悅,除算減年,故天上名為短命之符也。」「善哉善哉!愚生聞命矣。」「然,子可謂□□知之矣。慎此天上文以示德君,以示凡賢,下及民間。為人上求士,不可不詳;為人下貢士,不可不忠。後世傳誦此書文,結於胸心中,急舉士不若此,天地不復喜也。知而故違,其過重哉!真人慎之。」〈止〉「唯唯。誠受教敕,不敢犯禁忌,餘力行。」「子可謂慎事,得天命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