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宝典Taoism regimen II
(2010-08-11 15:54:57)
标签:
养生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洞玄金玉集高濂黄信阳论道黄信阳杂谈 |
分类: 道学经典与全真科仪 |
西 江 月
一
不忍一时有祸, 三思百岁无妨。
宽怀自解是良方, 忿怒伤心染恙。
凡事从容修省, 何须急躁猖狂。
有涵有养寿延长, 稳纳一生福量。
二
恣意发狂有失, 有心忍耐无忧。
性情凶暴易遭囚, 度量容人有后。
羮污能容入相, 受辱胯下封侯。
张飞躁暴急咽侯, 到底终遭毒手。
三
占尽便宜有报, 吃些亏也无妨。
庞涓暴虐早身亡, 孙子忍之无恙。
四
血气方刚壮士, 不宜恃力凌人。
一言不合怒相争, 烈火一般情性。
不忍一时忿气, 却担百日忧心。
忠言逆耳莫生嗔, 苦口药能医病。
〔清〕胡澹庵订:《颐人奇谈》
戒 愁
切戒愁兮切戒愁, 刚贪名利几时休?
荣华富贵都能几? 限到头来怎肯留!
〔唐〕吕洞宾:《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上
养 生 大 忌
喜怒损性,哀乐伤神。神伤侵命,损性害生。养性以生气,保神以安心。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悲乐喜怒,道德之邪
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
《淮南子•精神训》
歆然之欲,憋然之忿,隐然之忧,皆逆道心,于身心有损;翛然自得,怡然自适,恬然自息,皆顺道心,于心为益。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清修妙论笺上》
无为惧惧,无为欣欣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清〕喻昌:《医门法律》卷1《先哲格言》引《初学记》
情 志 制 胜
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艺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布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卷3《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养 性 之 道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
《庄子•刻意》
静漠恬然以养性,和愉虚无以养德
静漠恬淡,所以养性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
《淮南子•俶真训》
知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
知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6
养 性 四 要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道林养性》
养 性 都 契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莫强食,莫强酒,莫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皆损寿命。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多憔悴无欢。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道林养性》
马自然金石造
大海东头红日轮, 青山几度碾为尘。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死生多少人!
九转灵丹非五金, 若无神授恐难寻。
欲知子母真仙诀, 炼药先须学炼心。
何必炼丹学驻颜, 闹非朝市静非山。
时人欲觅长生药, 对境无心是大还。
速养丹田速养子, 为将阴德济斯民。
此生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欲得长生调伏心, 莫观往古与来今。
但向静中神气合, 何愁不到大仙林。
〔元〕玄全子:《诸真内丹集要》卷上《马自然金石诰》
二十失•十八蔽
平生有二十失:佻易卞急,遇事辄发;狷介刚直,忿不思难;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高自标置,拟伦胜已;疾恶太甚,不恤怨怒;事上方简,御下苛察;直语自信,不远嫌疑;执守小节,坚确不移;求备于人,不恤咎怨;多言不中节,高谈无畔岸;臧否品藻,不掩人过恶;立事违众,好更革;应事不揣已度德,过望无纪;交浅而言深,戏谑不知止;任性不避祸,论议多讥刺;临事无机械,行已无规矩;人不忤已,而随众毁誉;事非祸患,而忧虞太过;以君子行义,责望小人。
非惟二十失,又有十八蔽;言大而智小,好谋而疏阔,剧谈而不变,慎密而漏言,尙风义而龌龊,乐善而不能行,与人和而好异议,不畏强御而无勇,不贪权利而好躁,俭啬而徒费,欲速而迟钝,暗识强料事,非法家而刻深,乐放纵而拘小礼,易乐而多忧,畏动而恶静,多思而处事乖忤,多疑而数为人所欺,事往未尝不悔,他日复然,自咎自笑,亦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30《求志》
十 二 事
不求, 无诌无曲。
不执, 可圆可方。
常默, 元气不散。
少思, 慧烛内光。
不怒, 神思安畅。
不恼, 心地清凉。
不贪, 便是富贵。
不动, 何惧公法。
味绝, 灵泉自降。
志定, 真息自调。
魂自死, 方得神活。
魄散灭, 方得荣昌。
〔明〕周履靖:《益龄单》
四 不 得
不得受人钦重, 不得教人戏弄。
不得意马外游, 不得心猿内动。
〔金〕王哲:《重阳全真集》
洗 心 说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念莫入贪淫,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已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礼贤能,奉有德,别贤愚,怒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去而不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有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志。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警于生平,可叹可警而可畏。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2《清修妙论笺下》
清 心 寡 欲
清心释累,绝虑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功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妄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明〕龚居中:《红炉点雪•静坐功夫》
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思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不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守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宁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自济,同乎大顺。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和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亡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清修妙论笺上》
郝太古曰:道不负人,人自负道。日月不速,人算自速。勇猛刚强,不如低心下气;游历高远,不如安静养素;图名逐利,不如穷居自适;饱饫珍馐,不如緘口忘言;逞伎夸能,不如抱元守一;趋言附势,不如贫穷自乐;怀怨记仇,不如洗心悔过;较长量短,不如安心自怡。道气绵绵,行之得仙,得意妄言,自超太玄。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清修妙论笺上》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12章
欲可近尽,虑当节求
夫圆首含气,孰不乐生而畏死哉?然荣华势利诱其意,素颜玉肤惑其目,清商流征乱其耳,爱恶利害搅其神,功名声誉束其体,此皆不召而自来。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
蔽于人欲亡天德
“食服常温,四体皆春;心气常顺,百病自遁。”
“乐莫乐于日休,忧莫忧于多求。”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2《清修妙论笺下》
自 重
六根谁是主, 贪欲自招殃。
一念色心动, 百骸秋气伤。
最爱三田宝, 难禁五欲情。
后生须自重, 元气莫相轻。
罗绮千箱满, 金珠万斛盈。
只知他物好, 不觉自心萦。
物里光阴促, 人间兴废多。
觉来浑似梦, 贪得又如何?
妙理无由得, 狂心不奈何。
念随空变化, 精自欲消磨。
真阳加满腹, 遐寿可齐天。
世事皆虚耗, 心神莫倒颠。
浮华皆是梦, 外物岂能坚?
若不通三一, 如何出大千!
五福唯高寿, 三灵独配人。
优游闲卒岁, 放浪不拘尘。
圣贤非道远, 功德在人修。
不向此心觅, 更于何处亲?
〔金〕丘处机:《磻溪集•示众》
知 节
言语知节, 则愆尤少;
举动知节, 则悔吝少;
爱慕知节, 则营求少;
欢乐知节, 则祸败少;
饮食知节, 则疾病少。
〔清〕金缨:《格言联壁•摄生》
闲 心 劳 形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惩 忿 窒 欲
不廉者知分而不贪,不忍者知和而不辱,不慎者知谨而无过,不裕者知足而能守,不柔者知退而不触,不节者知严而慎独。
〔宋〕胡之玫辑:《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真诠》
西 江 月
一不轻师慢法, 二遵清静仙经。
三存精气养神灵, 四把尘劳拂尽。
五戒无明业火, 六除俗礼人情。
七擒猿马永安宁, 八味琼浆得饮。
〔金〕马丹阳:《渐悟集》卷上《赠任守一》
休 欲
道言:
少思寡欲, 天地不覆;
息虑忘机, 阴阳合宜。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
大 道 无 情
师曰:
大道人情远, 无为妙本基。
世间无爱物, 烦恼不相随。
〔金〕〕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
内 外 两 忘
静室安居明更清, 等闲不惹世间情。
从他外景魔千遍, 一片真心不解惊。
本来一点最孤灵, 染着人情万事生。
欲要归根清净去, 应须返朴入圆成。
用时行道学长春, 舍则潜心默契真。
一性既通非内外, 两般消息没疏亲。
〔金〕尹志平:《葆光集•宝玄堂下得房二间》
至游居士座右铭
即心是道, 以下为基。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不愁念起, 只怕觉迟。
惩忿窒欲, 铭诸肝脾。
〔宋〕曾慥撰,见《修真十书》卷25
全 德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庄子•天地》
好 人 歌
大地生万物, 惟人最为贵。
人中有好人, 又是人之瑞。
好人行好事, 好人怀好意。
好人读好书, 好人入好队。
好人敬父母, 真如敬天地。
好人惜阴骘, 胜是惜名誉。
好人戒好色, 好人轻货利。
好人节服食, 好人羞局戏。
好人不杀生, 好人不造罪。
好人不匿怨, 好人不立异。
好人必大量, 好人必正直。
好人必小心, 好人必远虑。
好人有礼智, 好人有仁义。
好人有信行, 好人有廉耻。
恶人骂好人, 好人不答对。
恶人打好人, 好人只躲避。
恶人求好人, 好人也周济。
虽然常吃亏, 自有便宜处。
贫贱做好人, 自然衣食给。
富贵做好人, 一发行得去。
少年做好人, 到底决成器。
老年做好人, 福寿增万倍。
恶人做好人, 消尽平生秽。
好人做好人, 传与儿孙继。
我要学好人, 一生学不会。
但愿好人多, 代天扶元气。
〔明〕陈继儒:《眉公全集》
至 诚 吟
不多求故得, 不杂学故明。
欲得心常明, 无过用至诚。
〔宋〕邵雍:《击壤集》
推 诚 吟
天虽不语人能语, 心可欺时天可欺。
天人相去不相远, 只在人心人不知。
人心先天天弗违, 人身后天奉天时。
身心相去不相远, 只在人诚人不推。
〔宋〕邵雍:《击壤集》
无 妄 吟
耳无妄听, 目无妄顾。
口无妄言, 心无妄虑。
四者不妄, 圣贤之具。
予何人哉, 敢不希慕。
〔宋〕邵雍:《击壤集•无妄吟》
自 慎
“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故以治身者不以忧畏,朋友远之;治家者不以忧畏,奴仆侮之;治国者不以忧畏,邻境侵之;治在天下者不以忧畏,道德去之。故忧畏者,生死之门,礼教之主,存亡之由,祸福之本,吉凶之元也。是故士无忧畏,则身名不立;农无忧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矩不设;商无忧畏,则货殖不广;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兹爱不著;臣无忧畏,则勋庸不建;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躁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死者亡,应成者败,应吉者凶。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忧身。故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已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唐〕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十 四 难
佛经有二十难,在吾人,切身有十四难,不可不勉;贫穷乐舍难;豪贵好善难;忍色忍欲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人灭我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不轻贫贱难;见货不贪难。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清修妙论笺上》
崔子玉座右铭
毋道人之短, 毋说已之长。
施人慎勿念, 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 惟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 谤议庸何伤?
毋使名过实, 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 暖暖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 老氏戒刚强。
行行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 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2《清修妙论笺下》
警 公 门 人
身在公门好积功, 莫施巧计害贫穷。
炉中有火休添炭, 雪里生寒莫助风。
船到江心牢把舵, 箭安弦上慢开弓。
当权若不行方便, 念尽弥陀总是空。
〔明〕罗洪先:《念庵罗先生集》
五个“第一法”
宁耐, 是思事第一法;
安详, 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 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 是处人第一法;
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明〕吕坤:《呻吟语》卷1《存心》
芦 居 浅 语
节饮医醉, 独宿医淫。
输粮医累, 偿逋医羞。
慎言医祸, 敏事医慵。
安分医贪, 卑已医骄。
静坐医烦, 清淡医寂。
弹琴医躁, 索句医愁。
去非医过, 矫性医偏。
衣布医艳, 茹蔬医腥。
训子医老, 息讼医仇。
反求医侮, 无辩医谤。
省费医贫, 勤学医贱。
种花医俗, 啜茗医睡。
研理医愚, 达观医滞。
〔清〕胡澹庵订;《颐人奇谈》
百 字 铭
欲寡精神爽, 思多气血衰。
少怀不乱性, 忍气免伤财。
贵自辛勤得, 富从俭约来。
温柔终有益, 强暴必招灾。
正直真君子, 刁唆是祸胎。
养寿须修德, 欺心枉吃斋。
衙门休出入, 乡党要和谐。
暗中休放箭, 巧处藏些呆。
安分身无辱, 防非口莫开。
世人依此语, 灾退福星回。
〔清〕陆润庠:《百字铭》
自 得 七首
打破鸿蒙窍, 都无佛与仙。
即非心外妙, 不是口头禅。
尽日优游过, 通宵自在眠。
委身潜绝境, 万事付之天。
一切有为法, 般般尽是尘。
穷通诸物理, 放下此心身。
随处安禅定, 趋时乐至真。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
得造无为妙, 终朝不出门。
机缘全绝断, 天理自然存。
日用天行健, 平常地势坤。
警提门弟子, 复命与归根。
打透都关锁, 天然合大同。
龟毛元自缘, 鹤顶本来红。
可道非常道, 行动是外功。
些儿真造化, 恍惚窈冥中。
自得身心定, 凝神固气精。
身闲超有漏, 心寂证无生。
乌兔从来去, 乾坤任变更。
廓然无所得, 独露大光明。
日用别无事, 维持一已诚。
静中调气息, 动则顺人情。
晦德同其俗, 含华不显明。
真闲真乐处, 常静与常清。
静抱无名朴, 尘情了不侵。
汞铅镕作粉, 瓦砾变成金。
觌见羲黄面, 参同释老心。
〔元〕李道纯:《中和集•诗集》
长 生 诀
天机不肯轻轻泄, 犹恐当今欠猛烈。
千磨万难费辛勤, 吾今传与天地脉。
皇帝寻我问金丹, 祖师留下长生诀。
长生之诀诀何如? 道充德盛即良图。
节欲澄心淡神虑, 神仙那有异功夫。
〔明〕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玄要篇上•答永乐皇帝》
心能执静,道将自定
寂寞旷然口不言, 恬淡无欲游德园。
清静香洁玉女存, 修德明达道之门。
《黄帝外景玉经》
清 静
“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
〔元〕玄全子:《真仙直指语录》
内 清 静
斋戒淋浴,此外清静也;息心玄妙,此内清静也。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清修妙论笺上》
静 因 之 道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
〔明〕万尚父:《听心斋客问》
宠辱不惊, 动静以敬
宠辱不惊, 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 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 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 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 肾水自足。
〔清〕金缨:《格言联壁•摄生》
坐 忘 铭
常默元气不伤, 少思慧烛内光。
不怒百神和畅, 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诌无明, 不执可圆可方。
不贪便是富贵, 不苟何惧君王。
味绝灵泉自降, 气定真息自长。
触则形毙神游, 想则梦闻尸僵。
气漏形归厚土, 精漏神趋死乡。
心死方得神活, 魄灭然后魂昌。
转物难穷妙理, 应化不离真常。
至精潜于恍惚, 大象混于渺茫。
造化若知规绳, 鬼神莫测行藏。
不饮不食不寐, 是谓真人坐忘。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重阳祖师坐忘铭》
大 觉 歌
鼾鼾睡,鼾鼾睡, 尘世之中人人醉。
醉里不知天地宽, 昏昏醒醒只不遂。
黄金累累腰下系, 犹说当前不如意。
战名争利何日既, 劳苦终身难自计。
我在深山整日寐, 哪管人间争战会。
不强求,不越位, 白云高卧饶滋味。
阊门内外有消息, 天南地北无穷戏。
〔唐〕吕洞宾:《吕帝诗集》
励 睡 诗
常人无所重, 惟睡乃为重。
举世皆为息, 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 贪求心愈动。
堪笑尘中人, 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 其梦本游仙。
真人本无睡, 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 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 人间第一元。
〔宋〕陈抟
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
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
〔元〕李道谦:《甘水仙源录•马丹阳道行碑》
委虚于无欲,归旨于无为
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虚于无欲,归指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心 地
心地无劳苦耨耕, 静中独有道芽生。
我从填得无沟壑, 稳稳安闲一片平。
〔唐〕吕洞宾:《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上
无 为 吟
术法我不会, 打坐我不爱。
终日乐逍遥, 终日占自在。
观天行大道, 自然得交泰。
本师传口诀, 无为功最大。
〔金〕马丹阳:《洞玄金玉集》卷5
日 用 吟
朝也防心动, 暮也防心动。
炼气做生涯, 颐神为日用。
常交龙虎调, 不使马猿弄。
堪为睡觉人, 免作梦中梦。
〔金〕马丹阳:《洞玄金玉集》卷5
自 然 吟
顿觉万缘空, 顿觉心开悟。
心猿自然停, 意马自然住。
龙虎自然调, 神气自然固。
金丹自然结, 神仙自然做。
〔金〕马丹阳:《洞玄金玉集》卷5
真 一 吟
命清得长生, 性静能久视。
命乃气之名, 性乃神之宇。
气是神之母, 神是气之子。
子母成真一, 真一脱生死。
〔金〕马丹阳:《洞玄金玉集》卷5
清 静 吟
锻炼这顽心, 锻炼这俗意。
心死情不生, 意灭精自秘。
心清气自调, 意净神自喜。
人能常清静, 决证神仙位。
〔金〕马丹阳:《洞玄金玉集》卷5
修道十三字诀
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
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
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
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
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
六曰:去妻离子,独于道游,谓之“寡“;
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
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九曰:憎恶尊荣,安贫乐辱,谓之“卑”;
十曰:遁盈逃满,衣食粗疏,谓之“损”;
十一曰:静作随阳,应变却邪,谓之“时”;
十二曰:不饥不渴,不寒不暑,不喜不怒,不哀不乐,不疾不迟,谓之“和”;
十三曰:爱视爱听,爱言爱虑,坚固不费,精神内守,谓之“啬”。
《七部名数要记》
饮食要言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醋则伤骨。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道林养性》
饮 食 箴
人身之贵, 父母遗体。
为口伤身, 滔滔皆是。
人有此身, 饥渴洊兴。
乃作饮食, 以遂其生。
眷彼昧者, 因纵口味。
五味之过, 疾病蜂起。
病之生也, 其机甚微。
馋涎所牵, 忽而不思。
病之成也, 饮食俱废。
忧贻父母, 医祷百计。
山野贫贱, 淡薄是谙。
动作不衰, 此身亦安。
均气同体, 我独多病。
悔悟一萌, 尘开镜净。
曰节饮食, 易之象辞。
养小失大, 孟子所讥。
口能致病, 亦败尔德。
守口如瓶, 服之无斁。
〔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饮 食 之 法
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和淡,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
〔清〕石成金:《长生秘诀》
气养精,味养形
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精顺五气以灵,形受五气以成。若食气相反则伤精,食味不调则伤形。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五 味 所 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缩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论》
五 脏 食 忌
多食酸则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肉胝而唇寒,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6
饮食嗜欲去其甚
何必餐霞服大药, 妄意延年等龟鹤?
但于饮食嗜欲中, 去其甚者将安乐。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美 饮 食
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
〔明〕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
饮 食 宜 谨
人身之贵, 父母遗体。
饮食非宜, 疾病蜂起。
外邪乘此, 缠绵靡已。
浸淫经络, 凝塞腠理。
变症百端, 不可胜纪。
唯有纵酒, 厥祸尤烈。
酒毒上攻, 虚炎灼肺。
变为阴虚, 只缘酷醉。
虚赢之体, 全赖脾胃。
莫嗜膏梁, 淡食为最。
口腹无饥, 真真可贵。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卷1《保生四要•节饮食》
“软蒸饭,烂煮肉。少饮酒,独自宿。”
〔清〕朱彝尊:《食宪鸿秘•总论》
饥 饱 适 度
书云:善养性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无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
〔明〕沈仕:《摄生要录》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伤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伤。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过 饱 生 疾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少 食 多 餐
食戒欲粗并欲速, 守可少餐相接续。
莫教一食顿充肠, 损气伤心非尔福。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古 歌
人欲寿长久,
夜饭须减口。
〔民国〕步翼鹏:《养寿诗歌》
八 勿
已劳勿食, 已食勿动;
已汗勿食, 已食勿汗;
已怒勿食, 已食勿怒;
已悲勿食, 已食勿悲。
〔汉〕张湛:《养生要集》
慎言语以养吾德,节饮食以养吾身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 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 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清〕金缨:《格言联壁•摄生》
饮 食 宜 忌
高子曰:“饮食知忌者,有延年之效七:
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
勿尚生醢,勿饱宿脯,可以延年。
勿耽曲蘗,致乱天性,可以延年。
椒馨五味,勿毒五官,可以延年。
乌啣鼠盗,勿食其遗,可以延年。
一粥一菜,惜所从来,可以延年。
一颗一粒,不忍狼藉,可以延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0《延年却病笺下》
安 处
“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问我居止处,大宅楤林村。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道林养性》
彭祖曰:重衣厚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甘味脯腊,醉饱餍饫,以致疝结之病;美色妖丽,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感;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迷;谋得战胜,取乱兼弱,以致骄逸之败。
〔唐〕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燕 居
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
〔明〕周履靖:《益龄单》
广成子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能 寐 吟
大惊不寐, 大忧不寐。
大伤不寐, 大病不寐。
大喜不寐, 大安能寐。
何故不寐? 湛于有累。
何故能寐? 行于无事。
〔宋〕邵雍:《击壤集》
十 忌
忌早起磕头, 忌出汗扇风。
忌阴室贪凉, 忌灯烛照睡。
忌湿地久坐, 忌子时房事。
忌冷着汗衣, 忌夏月凉水抹簟、冬月热火烘衣。
忌热着晒衣, 忌久观场演剧。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五 可 五 不 可
懒可卧,不可风;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明〕郑瑄:《昨日非庵日纂》卷7《颐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孙真人曰: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烟火,博亦不休,饮酒不已,热餐面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房室不节,泣泪过多,刺头出血,迎风追兽,丧明之由。书云: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
〔明〕沈仕:《摄生要录》
病 起 于 过 用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五 劳
尽力谋虑则肝劳;
曲运神肌则心劳;
意外致思则脾劳;
预事而忧则肺劳;
矜持志节则肾劳。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五 劳 所 伤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
秘 精 法
秘精之法,妙在水火既济,倘久旷不泄,淫火萌动,阳刚时举,当用升降之法制之。
其法:开天门,塞地户,息心静念;以意想于两足涌泉穴,烘烘热,微热,随以意导之,从两内臁而上两腿,入两胯,乃用气缩身一提,如忍大便之状,升至腰俞,又微微缩胁,提起,自双关夹脊而上,升至后项玉枕关,略昂头,导至泥丸宫百会穴内;略聚气一聚,随又降,自额门天庭穴,两眉间,分从两太阳顺下,将至鼻间,即当卷舌尖,缄在金津玉液两窍,勿使真气从口漏泄,速以鼻吸清气,轻轻然咽,从喉下送之心管之内,略待气定,又即真送至丹田气海之中。水火自然既济,阳事立萎,如此三升三降,精气归元。久久行之,自然不泄,庶可功摄养,至妙,至妙!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
吕纯阳祖师三字诀
这个道, 非常道。
性命根, 生死窍。
说着丑, 行着妙。
人人憎, 个个笑。
大关键, 在颠倒。
莫厌秽, 莫计较。
得他来, 立见效。
地天泰, 为朕兆。
口对口, 窍对窍。
吞入腹, 自知道。
药苗新, 先天兆。
审眉间, 行逆道。
滓质物, 自继绍。
二者余, 方绝妙。
要行持, 令人叫。
气要坚, 神莫耗。
若不行, 空老耄。
认得真, 老还少。
不知音, 莫语告。
些儿法, 合大道。
精气神, 不老药。
精里全, 明中报。
乘风鸾, 听天诏。
〔唐〕吕洞宾:《吕帝诗集•三字诀》
欲 不 可 纵
彭祖曰:
上士异床, 中士异被。
服药千裹, 不如独卧。
老君曰: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惑,死也。
彭祖曰:美色妖丽,妖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知此可以长生。
全元起曰:乐色不节,则精耗;轻用不止,则精散。圣人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庄子》曰: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仙经云:无劳而形,无摇而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
经颂云:
道以精为宝, 宝持宜秘密。
施人则生人, 留已则生已。
结婴尚未可, 何况空废弃?
弃损不觉多, 衰老而命坠。
仙书云:
阴阳之道, 精液为宝。
谨而守之, 后天而老。
《神仙可惜许歌》曰:
可惜许,可惜许, 可惜元阳宫无主。
一点既随浓色妒, 百神泣送精光去。
三尸喜,七魄怒, 血败气衰将何补?
尺宅寸田属别人, 玉炉丹灶阿谁主?
劝世人,休恋色, 恋色贪淫有何益?
一神去后百神离, 百神去后人不知。
几度待说说不得, 临时下口泄天机。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卷1
长生至慎房中急
长生至慎房中急, 弃损淫欲专守精。
寸田尺宅可理生, 系子长留心安宁。
观志游神三奇灵, 闲暇无事心太平。
〔晋〕《黄庭外景玉经》
欲 不 可 强
《黄庭经》云:
急守精室勿妄泄,
闭而宝之可长活。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卷1
惜 精 神
午未两月, 金水俱伤。
隔房独宿, 体质轻强。
亥子丑月, 阳气潜藏。
君子固密, 以养微阳。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色欲当知所戒论
高子曰:色欲知戒者,延年之效有十:
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入房有术,对景能妄,可以延年。
毋溺少艾,毋困素童,可以延年。
妖艳莫贪,市妆莫近,可以延年。
惜精如金,惜身如宝,可以延年。
勤服药物,补益下元,可以延年。
外色莫贪,自心莫乱,可以延年。
勿作妄想,勿败梦交,可以延年。
少不贪欢,老能知戒,可以延年。
避色如仇,对欲知禁,可以延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0《延年却病笺下》
色 欲 箴
惟人之生, 与天地参。
坤道成女, 乾道成男。
配为夫妇, 生育攸寄。
血气方刚, 惟其时矣。
成之以时, 接之以时。
父子之亲, 其要在兹。
眷彼昧者, 徇情纵欲。
惟恐不及, 济以燥毒。
气阳血阴, 人身之神。
阴平阳秘, 我体长春。
血气几何, 而不自惜。
我之所生, 翻为我贼。
女之耽兮, 其欲实多。
闺房之肃, 门庭之和。
士之耽兮, 其家自废。
既伤厥德, 此身亦瘁。
远彼帷薄, 放心乃收。
饮食甘美, 身安病瘳。
〔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暗 室 箴
纵情徇欲, 本性沦沉。
几希之界, 贵辨人禽。
高门赫奕, 隐慝常深。
衣冠楚楚, 每愧士林。
毋为损德, 暗室欺心。
天道不爽, 福善祸淫。
谁云无睹? 台斗昭森。
谁云无闻? 殷殷雷音。
缅思先哲, 如履如临。
冥冥高行, 贤圣同钦。
如何弗省? 负疚影衾。
曷师杨子? 暮夜辞金。
惟正惟直, 神鉴其忱。
光明内照, 百邪不侵。
茂陵消渴, 留玷台琴。
微之会真, 贻憾于今。
狂药乱性, 当节其斟。
绮语害道, 并禁其吟。
嗟嗟孽海, 失足千寻。
敢不敬畏? 书代座箴。
〔清〕吴师机:《理瀹骈文》
石韫玉以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石韫玉以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宋〕愚谷老人:《延寿第一绅言》
精 为 身 之 本
“精者,身之本也。”精枯则病,精竭则死。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精不妄用则气不散,气不散则神不移。思不可用,意不可动。意动则神移,神移则气散,气散则精亡。
〔明〕王文禄:《医先》
精为形气之根
形不能长存,能存者气为之运;气不能常运,常运者精为之根。
〔宋〕王希巢:《九天生神章序》
慎 守 歌
精气切须坚慎守, 益身保命得长久。
人多嗜欲丧形躯, 谁肯消除全永寿!
未病忧病病难成, 已灾去灾灾遣否?
临终始解惜危身, 不及噬脐身已朽。
胎息纵然励力修, 欲情不断也殃咎。
阴丹体得道方全, 如此之人还鲜有。
《胎息秘要歌诀》
烧 丹 行
延年有何术, 寡欲而已矣。
如何士大夫, 茫然昧此理?
肉灶能烧丹, 云自容成子。
方士神其说, 贵人闻之喜。
渔色且得仙, 何乐不为此!
多金买蛾眉, 满室贮皓齿。
精神耗鼎器, 性命付床第。
内贼闺房招, 孽风衽席起。
红粉归他人, 黄土埋自己。
女祸亡国家, 殒身亦幸耳。
彭祖八百岁, 行此不知止。
晚逢郑氏妻, 败道至于死。
佳兵为不祥, 老氏有深旨。
慎勿近妇人, 摄生不如是。
何如饮醇酒, 日寻佳山水!
〔清〕王材任:《烧丹行》,见《清诗铎》卷21
利剑伤手,美人伤身
利剑不可近, 美人不可亲。
利剑近伤手, 美人近伤身。
道险不在广, 十步能摧轮。
情爱不在多, 一夕能伤神。
〔唐〕孟郊:《偶作》
酗酒败德,好色伤生
败德之事非一, 而酗酒者德必败。
伤生之事非一, 而好色者生必伤。
〔清〕金缨:《格言联壁•摄生》
吕洞宾警世诗
二八佳人体似酥, 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 暗里教君骨髓枯!
〔唐〕吕洞宾:《警世》,《全唐诗》卷858
配 合 箴
男精充盈, 阴血时行。
阳变阴合, 旺胎妙凝。
男益其精, 女调其经。
乃能有子, 螽斯振振。
臝男亏阳, 弱女亏阴。
虽交不孕, 虽孕不成。
调养之法, 上工所明。
不遇其良, 反成其疢。
〔明〕万全:《广嗣纪要•配合篇》
善 用 道
时之行,动以从, 不知道者福为祸。
天为盖,地为轸, 善用道者终无尽。
地为轸,天为盖, 善用道者终无害。
陈彼五行必有胜, 天之所覆无不称。
《文子•符言》
土地•人民
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暗,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岸下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衍气多仁,陵气多贫;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人;皆象其气,皆应其类。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磁石上飞,云母耒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
食水者喜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奰,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凡人民、禽兽、万物、贞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走,莫知其情。唯知通道者,能原本之。
《淮南子•坠形训》
寻 乐 妙 法
人生世间一大梦, 梦里胡为苦认真!
梦短梦长俱是梦, 忽然一觉梦何存?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
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
阿房宫冷,铜雀台荒,
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机关参透,万虑皆忘。
夸甚么,龙楼凤阁;说甚么,利锁名缰。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
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逢时遇景,拾翠寻芳。
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
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
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
看花枝堆绣,听鸟语,弄笙簧。
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淡炎凉。
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清〕沈复:《浮生六记》卷6《养生记逍》
最 宜 豁 畅
道家豁畅最相宜, 酷好歌欢又着迷。
清净个中真个乐, 自然舞袖入云霓。
〔金〕马钰:《洞玄金玉集》卷上《赠长安孔公昆仲彭子元》
笑一笑, 少一少
笑一笑, 少一少。
恼一恼, 老一老。
斗一斗, 瘦一瘦。
让一让, 胖一胖。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卷上《养心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