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真相如此简单,然而如此深远(1)
(2011-10-24 10:00:05)
标签:
转载 |
第一章
能被说的道,
不是永恒的“道”。
能被命名的名,
不是永恒的“名”。
永恒的真实,不可命名。
命名生出了
所有特定的事物。
摆脱欲望,你领悟神秘;
陷入欲望,你只见显现。
然而,神秘和显现,
出自于同一个源头,
这源头叫不可知。
不可知中的不可知,
是通向一切理解的大门。
注释:
描述那不可描述的,教导那不可被教导的,指出通往“道”的路——老子这是想要干什么呀?这不可能办到,根本不可能!
因此,幽默风趣的诗人白居易写到:
“说的人不明白,
明白的人不说。”
这是老子用洋洋洒洒五千言
要告诉我们的。
如果他是个明白人,
他怎能这么“长舌”呢?
这就是灵性导师遇到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做“长舌的人”。他们的话(用传统佛教的比喻说法)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你看着那手指,你无法看到月亮。伟大的圣人们必须多么一丝不苟呀!
一位和尚问马祖:“你为什么教‘心是佛’?”
马祖答道:“为了让小孩不哭。”
和尚问:“如果哭声被止住了,你教什么呢?”
马祖说:“我教‘无心、无佛。’”
和尚问:“那对二者都不执着的人呢?”
马祖说:“我会告诉他‘不存在’。”
和尚问:“如果遇到一个对所有一切都不执着的人呢,你会告诉他什么呢?”
马祖说:“我会让他去体会伟大的‘道’。”
事实上,真相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的鼻子下面,它如此简单,每个小孩都明白;然而,就像班恺说的,你越深入它,它越深远。通向“道”的路在哪里?这的确是个问题!
复杂的头脑需要极端的手段。出于祖母般的慈爱,老子的书是对那问题的回应。根据最古老的身平传记,
老子在周国住了很久,见它日渐衰败,便启程离去。当他到达边境时,守卫说:“既然你要走了,
先生,你能写本书教导我生活的艺术吗?”于是,老子写了他有关“道”的书,然后离去。
这是个传说,但它切实描述了真正的教导是如何发生的情况。明白的人不说,但语言对他不是个障碍,他运用它们就像他运用园艺工具。当有人问时,他回答。
能被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原文说:“道可道[道的一个意思是‘表达’]/非常道。”其他有可能的表达是:“可被衡量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能被强迫的力/不是永恒的力。”
你领悟了神秘:它极其非凡,然而却像阳光一样普通;不可被了解,然而却像洗脸时触到你鼻子一样地容易被知道。
这源头叫黑暗: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官系统都无法感知它;它也被称为“光”,因为我们越少阻挡它,我们越光芒四射。
通向一切理解的大门:为了理解,我们不得不待在那未知的不可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