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念之转的评价
(2011-10-24 09:40:00)
标签:
杂谈 |
读友的评价:
这本书强调的是当下改变认知。作者通过四句问话引发思考,以此引起固有思考模式的转变。
我觉得,如果在中国做,四句问话最好改成:
1、这符合当前的事实吗?
2、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会如何反应?
3、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请反向思考。
最神奇的效果往往出现在反向思考的时候。因为人的问题总是A与-A之间的二元冲突。外在世界的冲突不过是你内心冲突的反映,通过(你认为)别人身上表现出来的-A,就能找到你自己身上的-A和A。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个沉默的男人,你最讨厌你老婆唠唠叨叨,那么针对“你觉得你老婆应该沉默是金”这个想法,你可以这么做联系:
1、你觉得你老婆应该沉默是金,这符合当前的事实吗?
答:当然不符合事实,因为你老婆就是一个唠叨的人,而且女人都唠叨。
2、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会如何反应?
答:会觉得老婆很讨厌,想躲开她。
3、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我不会听到她唠叨就烦,至少我自己可以少点烦恼,也会看到她的更多好处,其实她挺好的。
4、反向思考。
答:我老婆应该唠叨,当然应该,她就是这样的人。我自己应该唠叨……
注意,重点出现了,为什么这个沉默的男人应该唠叨呢?难道不是“男人应该稳重寡言,不能像个女人一样唠唠叨叨”——注意注意,这种说法只是一个流行看法,不代表正确,更不代表适合每个人,例如白岩松,整个话痨,别说郭德纲、周立波了。
也许事情是这样:其实这个寡言的男人,本来天性爱说话,是个白岩松类的人,但从小父母和社会都要求男人寡言,所以他痛恨自己爱说话的天性,将此压抑到潜意识里,变成一个寡言的男人。但是天性始终还在啊,他的内心里寡言和多言还在对抗啊,按照吸引力法则,他自然会找一个唠叨的女人,或者把原来不唠叨的老婆想得非常唠叨,好把心里的冲突转变成外在的冲突,也就是把自己“本我的多话”-A和“超我的寡言”A之间的冲突,转移到“他老婆的多话”和“他的寡言”上来。
所以他应该解决的不是他老婆的唠叨,而是他自己的内心冲突。也许他应该看到价值的多元性,让自己爱说话的本性得到发挥,做他自己。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念之转》的要义了。但有两点要注意:
1、管好自己的事,不要试图改变别人,这点在做反向思考的时候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虽然这是个逃避自己的问题的好办法。
2、管好自己的事,不要自己还一身病,就想给别人当医生。别人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除非人家求助于你,或者你觉得自己已经很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