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悠悠胡同长相思(刊发在《文学月刊》9)

(2013-03-18 08:36:29)
标签:

炫风之影

原创

胡同话

分类: 寻梦北京

 散文:悠悠胡同长相思(刊发在《文学月刊》9)

悠悠胡同长相思

散文.炫风之影

 

    那天进城办事路过展览路一带,望着林立的高楼大厦,我曾经住过的那个露园胡同早就没了,想着嫁到婆家与老北京相处的那些日子,不禁心中感慨了起来。老北京的露园胡同有南露园和北露园,但我婆婆家却是在中露园胡同,而里面的老北京也早就住进了楼房。记得刚搬进新楼房那会儿,有的年轻人那嘴裂得像瓢一般大,笑咪咪地说是上厕所不用再受苦了,说是自家一个单元上下有电梯多方便等等。可是像我婆婆这样的老北京却摇摇头说:“楼上的住处怎么算计也不如自家院子大,那可小多了,还可惜了我院子里的那棵大葫芦枣树。”是啊,“您吃了么?”这句最贴近老北京的话语也少了不少,楼房的单元门关闭了不少邻里之间的交往

    那时候胡同种有高大的槐树,树荫一直连到大马路上,而胡同里几乎家家种枣子树或者种柿子树,其实这是老北京胡同的特色之一。一到春天枣花就开了,整条街都传递着幽香,合着胡同里的“上班去啊,您那。”的问候语显得很热闹也很温馨。我婆婆家院子里的那棵大枣树像伞一样盖住院子,枣子长得都是葫芦状,油光光明亮亮很悦目,长相很奇特,味道却也是奇脆奇甜,可着整个北京城里转悠吧,绝对是少有的品种。所以,每逢秋季打大枣子时,整条街都热闹,街坊四邻都会来讨些吃,婆婆就笑着说:“别看不少家都有枣子,偏就咱家的葫芦枣特殊是大众牌的,谁都有份。”

    虽说大家伙儿都住在胡同里,可是看着每家的院子建设都不一样,像我婆婆家是独家独院,里面是四合院的标准,两排大瓦房,主房耳房分得很清,前面院子是二叔家的,与我婆婆家连成一片,看来算是胡同里的大户人家,有的人家却差远了,里面就是大杂院,住着很多户人家。一说到这里我老公就黯然地说:“就冲我家这样,我爷爷能不在那会儿挨斗么。”我很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我也知道爷爷是那时候被斗怕了,因此提前就离世了,这也是老公最难过的一件事,因为他是长孙最受宠,爷爷的死对他打击很大,多年过去了都不能忘记。

    如今那些枣树柿子树也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消失了,然而那些胡同里曾经的往事很让我留念。忘了神的我沉浸在那些胡同里的人和事上,忽然想起,不知道露园胡同为什么建在城外而称其为“露园”,本想百度一下,老公却撇撇嘴说:“查什么百度,问我就成了。”原来这里早先是一片坟岗子叫漏泽园,是掩埋无主尸首的地方。后来又成为埋葬宫女之地了,早先叫漏”后来变成为了“露”。却原来露园胡同是因此而得名啊,但问起他的祖先为什么到这里?他就含糊了,说是出生就长在这里,从未考证过,然后以为我要写书用,就说帮我再去问问。我却笑了告诉他,也没想刨根问底,就是因为住了那么多年的胡同却不知什么来由,按照我的性子才想去百度一下的。

    其实,北京的每条胡同都有故事,只不过名人住的胡同就是响亮些,而这里远离城里,自然就是最底层的平头百姓住的胡同,更没有什么名气。想来过去又是埋宫女的地方,那么宫廷里的故事估计在这里也曾经上演过,想着宫廷里残酷的斗争下,哪一个失败者下场不惨,而跟着他的太监或宫女能有好果子吃么?绝对更惨。而这条胡同里说不定还有一些就是看管坟地的后人,当然多数还是外来的人居住,不过我看到夫家的姓氏在这里也算是大户,前后院子里住着的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

    默想着那些曾经的老邻居,那个抽着旱烟袋、爱养鸟儿的白胡子老拐大叔,前院子总喊我去吃饺子的二奶奶,淘气但总护着我儿子的赵家小胖子,还有那吵着要去深圳发展的王家丫头,一切都远去了...... 散文:悠悠胡同长相思(刊发在《文学月刊》9)

(注:此文为炫风之影首发在新浪,支持原创!

感谢客服小吏老师,感谢圈子草儿青青 推荐,感谢管理员慕宇轩

此文刊发在《文学月刊》2013年第九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