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卫普设计师Wali Mohammed Barrech专访

标签:
安特卫普时尚 |
http://s5/mw690/6879adb9td5139212f8a4&690Mohammed
如果哪一套新Look是被Michelle Harper在重要场合所穿着,这几乎是等于这位设计师即将名满天下,前途无量--今年巴黎秋冬高级定制时装周上,Michelle Harper以集酷感前卫与轻盈飘逸一身的装扮高调亮相Chanel高级定制秀场,这套便是出自于Wali Mohammed Barrech的硕士毕业系列“For Love”,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爱到惊悚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有一部黑白电影叫做《 无颜之眼》,讲述了一名巴黎著名的外科医生驾车不慎,让自己正值芳龄的女儿在这场车祸中造面部毁容,只剩一双没有面孔的眼睛。女孩终日带着白色的硬壳面具宛如幽灵孤独地居住在阁楼,而心怀愧疚的父亲则中邪一般杀害多名美丽的女性撕下其面部移植到女儿的脸上......‘For Love’正是取材于此, 那套Michelle Harper的纯白套装正是源于电影中女主角在黑暗别墅中独自游荡的形象。
Wali将此理解为“为了获取他人认同而不断改变且坚持不懈的人工完美之路,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爱的缺失。”电影中惊悚与古典主义的浪漫诗意并存的哥特情怀在Wali的作品中则是化作了更加富有科技感的审美取向, Wali试图使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结构着电影中的世界观:这样诡异离奇的取脸事件中并没有伪饰的道德观,即使各自的恐怖行为令人发指,却无一不是为了“爱”这唯一的原则。世界和人性的多样与复杂是客观存在的,唯一主观且遍布整个世界的共同点,也正是爱。这个系列也可说是 Wali在无数次与世界或融合或抵触的沟通后,一个相对完整的答案。
http://s3/mw690/6879adb9td5138dc95052&690Mohammed
系列中模特们头部围裹着针织绑带下露出精致姣好的面容,Wali以其擅长的解构手法塑造了多件箱型廓型的夹克与大衣,抹胸加短裤的极短造型也多次出现,除了素色面料与缎面纹理面料在口袋,半袖等部分的拼接;用针织布做底,富有肌理感的提花面料和PVC材质组合的围裹配饰与背心式配搭也增加了服装的层次感;是一个颇为活力且前卫的成衣系列。秀的后半部分则在成衣廓型的基础上慢慢融入了3D变色树脂薄片,或以镭射镂空图案叠加在简单的Swimsuit上,或与缎面材质拼接出立体的羊腿袖形状。而树脂片以层叠的鳞片形式出现时则迎来了系列的高潮:大小相近的树脂片在整齐排列下闪烁着如美人鱼尾鳍一样的光泽。启发于电影中少女美感的蝴蝶结暗自穿插在领口和腰间的细节,显得非常新鲜却并没有过度的甜腻感。
配饰也是这场秀中非常大的亮点,透明PVC的绑带凉鞋下是彩色积木感的厚底座,为整体造型增添了几分人为的刻意;模特手中所把握的大小信封Clutch也由透明PVC制成--即便设计师刚刚硕士毕业,这个系列中已然透露着对整体造型的高度平衡把握。Wali自己也说道:“我对真假交错的概念非常着迷,因此总会尝试着混淆着不同领域的材料,希望可以在重新组合之后得到一种近乎幻想却切实存在的产物。”
http://s13/mw690/6879adb9td513822d6cdc&690Mohammed
时装异乡人
若说20世纪前卫时装舞台属于伦敦与东京,孕育于安特卫普的强大新兴时装力量则在21世纪渐渐浮出了水面。每年的安特卫普时装周均吸引着全球各地的评论家与时尚从业者前往:同样是欧洲顶尖设计学院,相较伦敦近年愈发“大,怪,潮”的学院派风格,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却是另一番剑走偏锋。在今年研究生毕业秀中,不乏看到这些未来之星们在廓型,特殊工艺与印花等各个领域大施拳脚,而Wali Mohammed Barrech的设计师所创造的“For Love”的系列在不经意间捕获了我的目光--这个不玩过界的成衣延伸系列美妙之处就在于:并非是怪大奇的路线,未来科技与少女风格冲突之下自有一份内敛又独具锋芒的美感。不知为何,这个由大量3D树脂片所制作的时装让人多少想起Hussein Chalayan。
产生这样的联想并非是因为设计师传统意义上对大师风格的照猫画虎,除去对异材质淋漓尽致的使用与大量的直线切割廓型,那隐约藏于表层之下的异乡感或许正是他们的共通之处。出生于巴基斯坦的Wali Mohammed Barrech在15岁时随家人迁居欧洲,这里陌生的环境与家乡截然不同,全新的身份与语言宛如一张巨大的网重新覆盖了他的世界。他说:“青春期时外在的陌生环境迫使他寻找一个内在循环式的沟通方法,服装正如设置了一道自我保护的屏障,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明白了如何安静的沟通和如何通过赋有个人特点的装扮来传达最隐秘的信息。
在安特卫普的学习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加入这个以包容性闻名的环境中,顶尖的创意与手工制作经验如同强力磁场激发着每一个人的潜力。很快,Wali 便发现曾经巴基斯坦的传统文化很难在服装上再给予他新的沟通力量。他开始吸收新环境给予他的信息。无论是制作自己的服装还是设计新系列,都慢慢减弱服装中的文化取向感,加入越来越多的个人审美取向与新型材料的尝试。色彩与服装的层次感都是设计师在创造系列中最为关注的中心点,每一个独立却相似的色泽都具有不同的情绪,在这种难以言明的情绪启发中,Wali Mohammed Barrech像是一个焊接工的角色,将情绪与颜色的交错重新组合拼接以塑造出全新的视觉冲击点。他说,我的灵感其实原没有那么复杂,我希望从无用之中得到有用的,希望在所有陌生之中寻找到熟悉。
许多设计师均爱通过旅行以便与陌生的世界碰撞出新火花,而Wali Mohammed Barrech则是用自己成长期的颠沛流离塑造了服装的文化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正是导致身份认同与服装中不确定感的必要元素:他不停的追问属于自己的文化与身份,无根的四处漂泊下服装落做一个归属感的载体,以淡淡的乡愁情节覆盖着属于服装不确定的美感。
本文刊载于《Surface》杂志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