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Fashion Fringe大奖获得者王海震专访

标签:
伦敦时装周时尚边缘奖王海震时尚 |
分类: 新星 |
http://s4/mw690/6879adb9td4c01187aa43&690Fringe大奖获得者王海震专访" TITLE="十年磨一剑--Fashion
在13春夏伦敦时装周的时间表最末处,Fashion Fringe(时尚边缘奖)的决赛作为整个时装周的压轴表演而备受瞩目。作为英国顶尖权威时尚赛事之一,它集合时装大赛与年度时装秀于一身,宗旨在于挖掘英国时装界新秀,这个由著名时尚历史学家,评论家Colin Mcdowell于2004年所建立的比赛为那些极富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准备了极为丰厚的奖赏,每年均会请一位业界举足轻重的大师作为主评委,无论是“时尚女魔头”Anna Wintour亦或天才级设计师TomFord,John Galliano均是曾经的评委阵容。而今年的主评委正是Burberry的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在比赛过程中他也透露了他严格的评判标准:“我要找的是一位真正全面的天才,我希望他对裁剪和缝纫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构思作品的同时也要知道如何把它推销出去,并且拥有坚定不移的态度。
经过几个月的筛选后3位参赛选手终于获得了决赛伦敦时装周的演出机会。在这场终极决赛中,最后得到Bailey青睐的,正是中国大连的设计师王海震。他以精湛的裁剪,出众的设计感和潜在的市场价值问鼎“时尚边缘奖”。在比赛过后,这位处事颇为十分稳重的男设计师透露道,他等这个奖项已经有九年多。在这样一个精彩绝伦的系列背后凝聚着他这14年来在英国深造,工作,创立自己品牌的不懈努力。
http://s15/mw690/6879adb9td4bfe78f59de&690<wbr>Fringe大奖获得者王海震专访" TITLE="十年磨一剑--Fashion
在来到英国之前,王海震在家乡学习室内设计,在误打误撞之下他开始了学习服装。而经过这一段学习,阴差阳错般爱上了时装,开始萌生再度出国进修的念头。在对全世界的学校筛选过后,海震将圣马丁的女装设计作为目标进行努力。事实上这座“时装界的至高学府”门槛也相当之高,来到英国后的他明白想进圣马丁读硕士是件巨大的挑战:“十几年前的我从作品,思维,语言各方面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我虽然拿到了面试机会,但是刚刚到了那里我就已经意识到这样的水平一定会被拒之门外。”而后,王海震转投伦敦时装学院的本科,从头开始认识属于英伦的时装体系。在数年学习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圣马丁女装硕士的录取通知书。那时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了首届举办的Fashion Fringe大赛所引起的业界轰动,本科毕业的王海震不由得为之倾倒,却因为签证等种种苛刻条件无法参加,彼时的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他开始迈上了一步步踏实前进的道路--对一个设计师而言,最大的满足感便是自己的作品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呈现。
王海震回忆说,也许这一辈子最难忘的回忆永远属于圣马丁。在这个短短的一年半之内设计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申请的激烈与残酷,几乎每一位硕士课程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他看着同学们的设计,暗暗酝酿着属于自己的道路。他透露说:“在圣马丁的压力非常大,有的导师会不断给你施加压力批评你的作品。”许多王海震在创作之中的想法,导师在观察中络绎不绝地为他提出建议,让他了解到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不是教学生如何做事,而是通过特别的方式给你带来自信。”
海震的学生生涯很快便结束,他在毕业展览中的作品被意大利设计比赛的负责人所看上要求海震参赛。虽然海震最后并没有赢得那个比赛,作为评委的英国先锋艺术风格设计师夫妇Boudicca却十分喜爱他的作品,邀请他前往公司工作。
初露锋芒
机缘巧合下,Max Mara招募到海震作为10位设计师前往意大利总部。此后All Saints这个英国本土时装品牌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拥有工作签证的海震留在这里,在2010年他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服装品牌。
http://s13/mw690/6879adb9td4bfdd30b8fc&690<wbr>Fringe大奖获得者王海震专访" TITLE="十年磨一剑--Fashion
这组获奖作品灵感源于西班牙著名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瓦拉(Santiago Calatrava),而在廓型上也参考了日本古代武士的盔甲细节。两者结合下海震创造了颇为现代都市且中性化的一系列。整个系列由黑,白,灰,宝蓝四色构成,3d黑白印花与格纹毛料也穿插其间。取材于建筑的灵感让设计师在裁剪服装师选取了众多的弧线与直角线条,在颇为俐落干脆的线条之下赋予了印花和细部结构的女人味,而挺括而垂感良好的毛料经过直线剪裁,在夹克或风衣的前襟出形成富有雕塑感的波浪。“建筑是生硬的,男性化的,直线的,而女性的身体是支线的,所以我的作品中直线与曲线的结合是大方向。”他这样解释到。同时,设计师还将建筑形状统一融入了每一件服装的背部分割线设计,宛如一个不甚明显的“接头暗号”。
在这样一组强势与美丽兼备的系列中,王海震的裙装设计也同样出彩。配合皮革与少量皮草,毛呢料或作为紧身裙或整块与纱质面料相接在身上堆积出整条连身长裙。压轴作品中礼服则略带武士服的一板一眼,不对称开襟与压活褶形成对称弧线的裙装前片极富立体感,拼接袖子的面料经过辑线塑造出肌理感边饰。设计师用自己最为擅长的结构与立裁手法表现了创意大胆却具有功能性的时装,同时具有极为精良的制作工艺,这也与Burberry的设计理念不谙而合。
http://s9/mw690/6879adb9td4bfe1704258&690<wbr>Fringe大奖获得者王海震专访" TITLE="十年磨一剑--Fashion
曾经Max Mara和All Saints的工作为王海震塑造了良好的市场敏感度,而自己品牌的运营让他的设计与管理能力更上一层楼。Bailey丝毫没有掩盖对这位中国设计师的喜爱:“第一次我看到他的作品是觉得有些生硬粗旷,但构思却十分细腻敏感。他有些像我吗?上帝啊,为了他着想还是不要了吧。”同样的高度称赞也来自于英国版的《Vougue》,甚至是比赛创办人Colin Mcdowell也对他高潮的裁剪技术赞叹不已。事实上,无数的国际媒体更是对这位冉冉升起的中国设计师新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谈到获奖,海震坦言道:“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意外。当时我很兴奋,也很紧张,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比赛结果一定会是你想的样子。但是我作品非常注重裁剪,这也正是Bailey所喜欢的东西。”他也同时不忘说了一句:“对,我等了9年,或许现在是时候了。”
有坚持的未来
在英国居住了14年的王海震对英伦文化与风格无限认可,即使习惯上大家都认为英国人刻板保守,而实际上对于文化和传统的颠覆正是英国品牌的创造力所在。他非常享受伦敦的文化氛围,这里成为了他作品根治的土壤与想表现的因素,“英国人常说,英国是英国,而伦敦是国际的(England is English,London is International)”他说道。在这个最开放的大都市中,伦敦以自己的方式接受并消化了各种文化种族和性别方式,这其中也包括对他和他作品的肯受。 历经这一比赛,他将要得到两年事业发展指导资助和在Somerset House的工作室。事实上,这次比赛为他真正在英国时尚产业中赢得了自己的位置,海震非常感激Bailey对于他的欣赏,但他同时也认为比起外界的观众,品牌的成长还是要依靠他团队的努力及合作。
http://s11/mw690/6879adb9td4bfe38f7c7a&690<wbr>Fringe大奖获得者王海震专访" TITLE="十年磨一剑--Fashion
生活中的王海震是一位性格温和的人,除了在家就是呆在工作室中,也不是逛逛博物馆,古旧市场或是和朋友周末聚会。身为团队灵魂的他总是时刻不忘记工作,他的工作室与专卖店就坐落在诺丁山地区,就是那部浪漫电影《Notting Hill》的取景地。他说,HAIZHEN WANG这个品牌近期的目标便是在新的平台上做好自己,加强品牌形象。同时他也透露了重新打回中国市场的野心;“当然要回去,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的时代,我有信心无论是中国设计师还是中国的时装界,都将对世界时尚产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在设计上的理想是可以讲自己的品牌打入全球大型百货连锁商店且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卖店。“首先还是立足伦敦,然后向欧洲,中国和世界各地开始发展。谈及这些年来他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他几乎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坚持,虽然这是个简单的词,但我觉得要真正做到可以说非常困难。如果你有一个很强的理念,并且对自身所追求的目标感到非常肯定,那么你一定要坚持住。还有就是实心用事,设计总要以作品说话,方向明确,关注细节,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拥有的品质。”
时尚对于这位已然成名的设计师而言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态度与理想。即使时尚产业早已变做一个造星产业,王海震本人并不会排斥这一点,但他始终坚持称自己是个手工匠人(craft man),对工艺和细节的无限坚持是他本人的兴趣更是HAIZHEN WANG品牌的坚实栋梁。
本文刊载于《艺术与设计》杂志11月刊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