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买茶是个技术活

(2025-04-22 14:54:04)
三月初时看到有预售龙井大茶片的广告 便下单了 一斤六十六元 龙井基地直销 后来又看到另一家卖八十九元 觉得自己买便宜了 三月末收到货时觉得一般 看到很多直播带货非原产地的龙井都要五六百元 觉得比去年贵不少 四月初买了半斤异地龙井九十九元 收到货后同样没什么惊喜 另外买了一单九十九元八盒四袋绿茶 收到货后看到总重量为三百九十克 也就是二三十克一盒(八盒) 五十克一袋(四袋) 初始以为起码得有一两斤重 实际可能只是渲染放大后的效果图 是不是上等的绿茶这又是个说不太明白的事 盒装的还算可以 但很难和曾经喝过的高等级绿茶相比 也就是那种清新的味道总是差一些 反过来也没有低档茶的苦涩粗糙 我把三样龙井做了一个比较(碎茶和小盒装的茶与单买的半斤茶) 感觉差不多 碎茶焦糊味重一点 换个角度说更适合口重的人士 另两种新茶味突出一些 看到有人卖百元左右的一芽两叶的明前龙井时 我差一点就又下单了 考虑到今年可能喝不了这些茶便停手 不过想起那些四五百元的明前茶 也许更说不明白 有几人能买明白茶叶 前几年觉到五六十元的茶叶品质就不错 二百元左右是个顶 也就是普通人在市场上买茶不要超过二百四五 价格越往上你越买不明白 你的品鉴能力也就在这个结点上 原产地的概念有时象讲故事一样传来传去 比如说龙井43这个品种的茶 谁能盲品出不同产地的区别 且换个角度你能否单从三杯(茶)水中分辨一百元的茶 三百元的茶和五百元的茶 你参照的标准源于个人感受的理论依据有没有区域共识 也就是不同地方的人对口感有不同的解读 回到营养成份的环节 还存在高档低档的差别吗(化肥农药土壤三者的有害残留可能已经变成模糊概念) 相信自身的清理功能与相信自己的采购能力一样 越自信的人越无知 而我们恰恰是站在这个队伍中的了望者 看到的越多越迷茫 也就是买不明白的东西 变相演化为激励机制 好奇的基础是什么 师傅说购买 结果下了一单更糊涂 想明白 再下一单(胡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