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逃债追讨引发的隐私忧虑及辩考

(2024-08-31 14:19:45)
前些天晚上听到楼下有吵架声 声音挺清晰 大该是女生回租住房屋被年青男子堵住讨债 女生曾在网上使用预支后付功能买了很多东西 欠了钱以后还不上了 被小贷公司派人上单位追讨 女生换了份工作 原手机卡号废掉 换用他人名字买了新卡 屏蔽了身份证使用信息 想以此躲避追讨 可不知何故还是被找到了 女生坦陈没钱还 男子声称不还你到哪儿都跑不掉 我们不去讨论双方后来怎么样了(因为确实不知道) 但对女生屏蔽了个人信息后还能被找到产生了诸多疑惑 其次这种广泛的小贷追讨有无法理依据 即在不侵犯个人权利的犯范围内 要回本金及高额利息 对有相对稳定工作的人而言 可能只要不停的打电话上单位讨要就会产生不错的效果(毕竟得顾及工作) 可大多数欠钱者应为没有固定工作的人 正因为收入不稳定才可能乐意使用网购的预支代付 欠不怕讨 也许同理讨债亦不嫌麻烦 如何获取避债人信息 含盖其亲属关系 由此追寻其踪迹 这可能不是什么黑科技 或者说各类实名制信息 被暗地里交流贩售 泛实名制有无法理依据 谁有权收集个人信息 其社会属性的商业价值归谁所有 我们看到各类门票的销售都要实名登记采撷身份信息 而这类信息可否进入所谓的大数据库 变成有资格人的共享资源 换句话说隐私的个人拥有该如何界定 我不可侵犯的下意识关联他人亦神圣 集体在这里变得模糊 暨不可或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