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善性购房的后疫情躁动考

(2023-03-13 14:37:50)
近段时间沈阳出现了热点板块及楼盘旺销的态势 有人总结为抢购优质资产 与之对应的流动性差的房子被称为不动产 视频主播人几乎形成共识 赶快购买具有升值空间的房子(大开发商交通便利物业费每米二元五以上) 而我们在摸了摸口袋以后想 有多少人具备购买一百二三十万房子的资格 靠贷购房的群体 有没有想过超载承受未来二三十年的偿债负担 对自己生活具有怎样的影响 房住不炒的理念对于具有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何尝不是买卖指引 但我们仍旧在放开疫情管控后滋生透支未来的冲动 改善性需求被定义为两大购房主体的本身(另一为刚需) 似乎揭示有住房者同样需要提升居住品质 而这一观念被放大广而告之 或许有意忽略了收入因素 三千多元的人均收入能否支撑一万二三(每米)的房价 买新卖旧看似良性循环 可旧在当下处于冷贱状态 并不容易出手 所谓的高品质园区更多是牟利的招牌 现在你回头看看十年前被推崇的半跃高层大房子 几乎变成被嘲弄的对象 升值有时只是阶段性时间内的空间想象 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 同样是伪命题 在人文氛围没有提升的状态下 建筑新贵只是浮躁的商业谋划 而我们环顾左右很难界定改善性需求者是否为合格的购房人 标准也许是不确定的经济命题 但被这波行情卷入 是幸运的受益者还是接盘侠 恐怕三五年后才知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