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养成看配料表买食品的习惯
(2022-10-14 12:17:06)
这个命题延伸至我们有多少人能看懂配料表
我还是从这次酱油双标热议中了解到笨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这样的防腐剂名词 食品添加剂本意是提高食物品质
与有害的化学制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有本质区别 所以你不可能在配料表中看到有害制剂名称 可以安全食用的添加剂为什么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
反过来食品加工业者却越来越多的选用各类添加剂 或者说添加剂让食物变得好吃的同时还能减少工艺流程 延长保存时间
而我们普通人做为一般消费者 有没有能力对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类物质做一划分归类 哪些属于改善色味 哪些属于抑菌保鲜等等 诸如此
是拓展学识还是添加麻烦 零添加到底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还是本着原物原味的简单法则让食物能吃即可 换句话说我们有多少人愿意选择原味食物
且加工的本意就是改变食品原态 而好吃多为额外添加所致 食品配料表作为生产制造者的商品公示标签 一般都是有选择的载录内含
尽管如此我们还会从中发现问题 比如说纯牛奶与奶粉还原奶及奶饮料 你还是能从配料表中看出端倪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看配料表的习惯
深入挖掘生产商是否诚实可信 或者说谁不敢撒谎 现在你常常能看到选购食品时采购者留意保质期 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 配料表却极易被忽略
甚至营养价值成份都不是我们能说得清的事 或许正是这样人们懒得在这里下功夫 正规生产厂保质期相对购买者更为重要
研究配料表可能显得过于专业 同理配料表能不能简单易懂 让识字的人看明白 这可能是双重命题 至少我们对那些化学名词感到陌生
蛋白质及热量呢 或许我们同样说不明白 哪你还非看那些干什么 也许这才是值得思考的
后一篇:监期食品采购攻略的今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