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正常与精神不正常的外部和自我定义及思考
(2022-10-11 11:04:43)
昨天(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我生日也是这一天 临近中午楼下突发争吵
源于物业收费赠送雨伞 一交费女业主拿到雨伞后发现有人用手机拍照 顿时大怒要求删除 拍照者解释为上面要求留证 你不让拍照就把雨伞拿回来
女业主急了 你这不耍人吗 人家小区好好的你们非要来管 收钱 这不行那不行 谁请你们来的 家里来辆车都得求你们开门进出
不行今天我非得把这事儿说明白 物业有人说她精神病 女业主吵骂声更大了 拉架的人劝说不住 也说这不是精神不正常吗 结果逐引来斥骂
闹过中午才消停 我们不想复述过程 因为吵架很多时候都是情绪化行为 讲理只是捎带的借口 由此衍生出一问题 这种突发行为是否是精神失控所致
即丧失理智的表现可能因内心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感受 而触动暴发的引信只是提供了一宣泄口
就象女业主非要说她精神不正常的人解释她精神哪里有问题 那人说就这么点事儿 你大吵大闹骂个没完 谁正常人能这样
从这一点上看正常不正常似乎显而易见 反过来在医学层面上要准确的下个定义 可能是很困难的事 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症状突出
但一般性的精神病状态(特别是间歇性发病)很难被正确认定 正常人也会有精神不正常的表现 即失控
曾看过一组数字说有两三亿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 抑郁症几乎普遍存在 心理疏导更容易被理解为做思想工作 而心理健康常常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
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的人 除了性格急躁自我控制力差以外 似乎并不具有社会伤害性 偏激的行为个案反倒是长期压抑者的瞬间崩溃
无理性的选择解脱 理性的情绪真实可靠吗 还是情绪化行为皆无理性 记得超现实主义者说 我要放下我的灵魂了 他想回家
他只是偶然经过遇到我
前一篇:酱油标准的罗生门问解暨其他
后一篇:应不应该养成看配料表买食品的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