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只有了解造成他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原因才能正确地引导他。
首先,我来解读并分析2岁多的孩子动手“打人”和急噪的内在原因:
原因一、模仿习得。来源是:
①成人对他用“打”的方式和急噪的态度,如:“再不听话,我打你屁股!”不管你说了,对他是真打还是假打,打的是轻还是重,孩子是不具备这种信息分析的高级处理方式的,对他而言,学习到的就是用“打”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②成人对他人的处理方式和急噪态度。
③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介。
原因二、心理压抑的反应。一种是:自己的行为常得不到认可。平时家长的要求过高,常用自己规范和标准去要求孩子,鼓励不够,如:“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弄得孩子伸左脚也错、伸右脚也错,无所适从,可自己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所以就用情绪和动作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另一种是:自己的意愿常得不到满足。想要什么东西或需要大人的支持时,常被大人用“如果你听话,我就……”作为交换的条件,由此心生烦躁和郁闷;还有一种就是:安全感缺失。常被大人吓唬:“你再这样,我们就不要你了!”、“别跟我们回家算了,”等,在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和恐惧,担心被遗弃。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孩子的“急躁”和打人的行为,都是孩子在提醒家长要用心去关注他的内心感受,这是孩子心灵不快乐亮起的红灯,请家长一定要严谨对待,不可忽视。
可引导的方法有:
一、找准原因,“对症取方”。
①是模仿来的。就断绝模仿的几个来源,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合格的父母顶100个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重要性无须我在此多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以前有打过孩子的,自己先反省自己,觉得是该跟孩子道歉的,就用“拥抱法”来为孩子减压和心理的伤害:把孩子拥在怀中,跟孩子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歉意,并告诉他你会感谢他原谅你,最后一句是“我爱你宝贝!”
②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认可。
③别用“听话”来作为条件交换。如果要用听话才能换取家长的喜欢和爱,那对孩子公平吗?那什么叫伟大的父母之爱呢?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吗?如果“听话”的代价是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天性,问问我们自己这真是我们想要的吗?
二、学会运用“123法则”。来鼓励和赞赏孩子。当孩子有不良行为,让你感觉生气和无赖时,请运用“123法则”:
“1”是第一步用一分钟表达自己对他行为的态度,如:“宝贝,你把玩具扔坏了,妈妈很生气!真的”;
“2”是第二步用一分钟的时间来跟他沟通、探讨和总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呢?有什么方法更好呢?
“3”就是第三步用一分钟的时间来鼓励和支持孩子改正,尝试好的方法,对孩子的改变给予鼓励和赞赏。
现代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未来!婴幼儿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是很重要,但如何为孩子构建健康完善的心灵更需要所有的带养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正确的爱中学会爱自己、爱世界、爱他人,只有正确的解读孩子的行为,才能因材施教,为孩子形成良好完善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来面对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